讓落花流水的美在指尖停留

青年報 發佈 2023-01-27T21:56:40.490665+00:00

馨月心中的「國風」:「我希望讓更多人通過我設計的國風美甲去了解中國傳統紋樣,不再只有『好看』這樣簡單的評價。」 本文受訪者供圖青年報記者 陳嘉音在國風熱影響下,如今美甲圈也在經歷一場「國潮變革」。

馨月心中的「國風」:「我希望讓更多人通過我設計的國風美甲去了解中國傳統紋樣,不再只有『好看』這樣簡單的評價。」 本文受訪者供圖

青年報記者 陳嘉音

在國風熱影響下,如今美甲圈也在經歷一場「國潮變革」。80後美甲師馨月將中國傳統紋樣進行二次創作:在甲面上重現漆器的效果,用色彩仿製織金暗紋、用0.1毫米的螺片在甲片上製作圖案……目前,馨月已經在網絡平台上擁有5.5萬的粉絲,獲贊20餘萬。傳統紋樣的吉光片羽和新時代審美在交融碰撞後,於指尖重生。

為了迎接兔年,馨月設計了一款名叫《遊園》的主題國風美甲,以明代的補服為設計靈感,在美甲上模擬絲織品紋樣,把兔子和花做成補子,再配以鎖子紋的暗紋。每一個刷到馨月的視頻人,總是忍不住發出一句感慨:她在玩一種很新的東西。

2012年,馨月開始接觸美甲,成為了一名美甲師。2016年,美甲印花工藝則打開了她「新世界的大門」——設計師可以把精美複雜的圖案做成模板,讓使用者更簡單快捷地把圖案轉印出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就在想能不能用傳統紋樣來做一些新的東西。」

馨月創作之路源於熱愛,網絡上缺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就自己「產糧」,市場上缺乏相關產品就自己嘗試創作。

2017年夏天,馨月設計了第一款國風美甲《翡翠金枝》,並把設計過程發布到微博。「獲得了不錯的反饋,這也給了我很大鼓舞,就想把國風美甲這個主題一直做下去。」隨後她開始設計自己的國風美甲印花板,並且註冊了商標米思蘊。「後來一段時間我都在做山水花鳥主題或者珠寶感中式婚禮主題的美甲。」

就這樣,從小眾群體自產自銷,到藉助平台流量不斷破圈,越來越多人從她這裡接觸到國風美甲。

「起初我只是想做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紋樣主題,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發現這根本做不完。」

隨著平台上國風內容質量越來越高,同好越聚越多,跨圈的合作更為國風創作「添了一把火」。

2022年夏天,中國紋樣線上博物館《紋藏》團隊找到馨月,提出是否可以合作把中國傳統紋樣結合國風美甲設計。雖然後續合作沒有成功,但這個提議給了她很多啟發。於是她開始專注研究中國傳統紋樣,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查閱文獻,去博物館參觀學習。

「起初我只是想做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國紋樣主題,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發現這根本不是兩期可以做完的內容。」於是,馨月萌生了做「指尖博物館」的想法。「我希望讓更多人通過我設計的國風美甲去了解中國傳統紋樣,談論起來不再只有『好看』這樣簡單的評價。」

「我覺得很高興,感覺到自己也為非遺文化傳承出了一份力。國人愛國風之美,但很多時候缺少了解的途徑。」

在馨月的所有設計中,靈感來自中國螺鈿漆器的《暗香盈》算是最「出圈」的,直接使用了真的螺片進行創作。「我就想怎麼能讓更多人在能力範圍之內了解螺鈿工藝。」她告訴記者。

馨月的《暗香盈》中使用到的螺片,是在一家叫做黑漆漆的做螺鈿工藝的工作室購買的,他們的螺片非常薄,只有0.1毫米。「《暗香盈》發布後,有一些愛好者開始學習自己運用螺片製作螺鈿美甲發布出來。我覺得很高興,感覺到自己也為非遺文化傳承出了一份力。國人愛國風之美,但很多時候缺少了解的途徑。」

有一次,馨月在設計的「落花流水紋」的作品下看到一個評論:「畫的是櫻花?」「這樣的思考會讓更多人有耐心了解中國傳統紋樣。」馨月解釋道,「落花流水紋」是中國傳統紋樣的代表之一,落花流水是以單朵或折枝形態的梅花或桃花等,與水波浪花紋組合起來的紋樣組合裝飾的織錦。「在創作之始,我最先考察的就是紋樣的出處和沿革,這也是我最堅持的本心。」

== 對話 ==

國風的美拂過日常的瞬間

青年報:看了你的視頻,發現你在設計美甲時特別注重材質上的模仿,比如還原漆器的朱紅色,在指甲上運用貨真價實的螺鈿。你為什麼會這麼「較真」?

馨月: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具有創新傳統和工匠精神的國度,朱熹曾對《論語》中的「如琢如磨」做出註解,他說「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這是先賢對工匠精神的精彩概括,也是我從業以來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我們是一支在為文化傳承而堅持努力的隊伍。手藝的世界從來沒有邊界,了解歷史的沿革,掌握素材的特性,研究審美的趨勢,磨鍊自身的技藝,這就是我生活的本身,也是我們這一支「隊伍」壯大的基礎。

青年報:作為一名80後設計師,能談談你對「國風」的理解嗎?

馨月:國風的美絕不僅僅是元素的堆砌,它包含的故事太多了。國風是柔軟的,是「秋風撫月,朝朝又暮暮」的《瑩飛》,國風也是硬挺的,是「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譜春秋》;它當然也是雅致的,比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江南》,但也是世俗的,就像「弦歌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飄轉蓬舞」的《舞洛陽》。所以我一直在想,或許我們都需要打破思想的藩籬,讓日常里那些不起眼的瞬間也能被國風的美拂過,就像我們在做的這些,在指尖停留的小美好。希望會有更多人體會到國風不是曲高和寡,它就是煙火氣中尋常的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

青年報記者 陳嘉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