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行刑,選在「午時三刻」?換個時間不行嗎?還真不行

古來今談 發佈 2023-01-27T22:10:58.792755+00:00

導語:和現代的法律法規相比,古代這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一點我們從不少歷史事件中就能發現。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的死刑都是在「午時三刻」執行,難道就不能在其他時間行刑嗎?

導語:和現代的法律法規相比,古代這方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一點我們從不少歷史事件中就能發現。如今犯人被判處死刑都是秘密執行的,普通的老百姓並不能見到;但是在古時候死囚犯都是公開執行的,百姓可以現場圍觀。

我們看劇的時候總是能聽見「午時三刻已到,行刑!」這句話,然後劊子手就會將烈酒噴在刀上、揮刀砍下犯人的頭顱。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的死刑都是在「午時三刻」執行,難道就不能在其他時間行刑嗎?的確不行!

難麼午時三刻究竟是什麼時候呢?我們知道一刻鐘就是現在的15分鐘,那麼三刻就是45分鐘;午時在古代代表中午11點到1點這個時間段,由此看來,午時三刻應該就是指中午12點左右的時間,要麼是11點45分,要麼是12點45分。

現代人有時鐘、手錶和手機等,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時間,對於時間的劃分都是一天24個小時,很簡單快捷。然而在古代根本沒有這些先進的設備,對於時間的判斷如何做到這麼精確的呢?其實古人的智慧很高,他們發明了用來記錄時間的日晷,用來分辨準確的時間。

日晷計時的原理是利用太陽移動的規律實現的,每當太陽移動的時候物體產生的影子也會發生移動,所以用物體在陽光照射下影子移動的距離來計時,就能知道相對準確的時間了

其實我們現在用的

時鐘和機械手錶

等都是從日晷發展而來!日晷的形狀就是圓形的石盤上刻上了

刻度

,正中間插著晷針就是用來留下太陽照射的影子的。

「午時三刻」的叫法就是結合了天干地支和日晷一起,而這裡的午時指的就是剛到中午的時候,因此就是指現在的11點45分。這個點一般都是大家勞碌了一天,回家吃飯休息的時候,所以很多百姓都會去鬧市觀刑。

那麼,為何死刑要在這個時辰行刑呢?有什麼必須的原因嗎?其實換個時間真的不行,古人之所以一直沿用這個慣例,就是因為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對大家都有好處!

1、為了體現人道主義

犯人也是人,需要一定程度的尊重,因此死囚犯在臨近行刑之前會得到較好對待,比如說允許家人探監交代後事。而斷頭飯也是人道主義的體現,為了不讓他們餓肚子,走也要做個飽死鬼,這頓飯有肉有菜還有酒,也算是讓死刑犯能安穩的上路。

一般我們吃正餐的時間就是中午,死囚可以吃上豐盛的午餐,然後再上路。這樣做也有利於減輕犯人痛苦,因為大家吃飽飯之後容易犯困,這時候強烈的陽光照射在犯人身上,更會讓人昏昏欲睡,不太清醒的狀態下被砍頭犯人不至於走的太痛苦

2、殺一儆百

當人受到刺激或者被利益誘惑的時候,總會產生一些違反道德和律法的衝動,大部分人能夠理智的約束自己,不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而這就是因為知道犯罪的下場。古代當權者會在熱鬧的市井執行死刑,就是為了殺一儆百,讓老百姓看看犯罪以後的悲慘下場。

這種威懾力有助於統治者維持百姓的秩序,減少民間違法犯罪的行為,也是對人們的一種保護。選擇中午行刑就是因為百姓們中午都要回家做飯、吃飯,市井之地人最多,觀刑的人也就不會少。人們親眼看看行刑的過程,知道觸犯律法的後果,能阻止部分人惡的一面。

3、正午陽氣旺盛,能壓制邪惡力量

犯下死罪的人大多是十惡不赦之人,他們在世人眼就是惡的代表。要想讓這種邪惡的東西永遠不再出來為禍人間,最好就是讓他們死後不得超生。而中午是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刻,也就意味著正義之氣會摧毀邪惡,讓這些惡人徹底消散。

以此同時,死人畢竟是一件比較晦氣的事,對於執行者來說是不吉利的,也是有損功德的。為了減弱這種晦氣對周圍人的影響,選在中午太陽最烈的時候最好,因為陽光能消滅一切邪祟,這對判官、劊子手等都是很好的保護。

由此可見,死囚行刑不是不能選在其他時間段,而是在正午時分最好,所以古代的這一慣例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其實古人在處理死刑犯的事情上還是比較慎重的,就像「秋後問斬」,就是為了順應天道,以此來削弱刑罰帶來的不利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