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體下的國防部長們,為何大部分都不穿軍裝?

黃娜老師 發佈 2023-01-27T23:53:53.073918+00:00

但其實,大多數西方政體的國家,國防部長屬於「文官編制」,是個政客,表面上看起來,跟其他的內閣部長一樣,既不穿軍裝,也不戴軍銜、不敬軍禮。

按照咱們熟悉的邏輯,作為一國國防部長,畫風似乎應該是這樣的。

但其實,大多數西方政體的國家,國防部長屬於「文官編制」,是個政客,表面上看起來,跟其他的內閣部長一樣,既不穿軍裝,也不戴軍銜、不敬軍禮。

比如這位「地中海」髮型的西裝老漢,是現任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

還有這個壯碩的大媽是剛剛宣布辭職的德國國防部部長,克里斯蒂娜·蘭布雷希特。她就任國防部部長前,是德國司法部長和家庭事務部長。

蘭布雷希特的前前任,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她現在是歐盟委員會主席),醫科博士出身,婚後做了7年全職家庭主婦,生了7個孩子,1999年正式進入德國政壇,2005年成為默克爾政府的聯邦家庭部長,再後來先後當了德國勞工部部長、國防部長。

再看這位,是2008年,挺著8個月孕肚檢閱軍隊的西班牙國防部長卡梅·查孔女士。

當時,她剛剛上任,之前的職位是西班牙住房部長。

至今,卡梅·查孔還在擔任國防部長的職務,反倒是西班牙首相都換了好幾茬了。

前日本防務大臣,小池百合子。

還有這位,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謝·列茲尼科夫。他就是合影中站在最右邊戴眼鏡的禿頭大叔。雖然也算是西裝革履,但上裝不僅皺皺巴巴,還非常不合身,讓人擔心那顆扣子隨時可能崩開。

列茲尼科夫部長從政前,是一名職業律師。

不過,雖然很多國家的國防部長搞得都是「跨界」,本人並未當過軍隊指揮官,甚至都沒有過服役經歷;但鑑於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專業的事情還是應該要由專業的人來掌管,因而,以美國為主的政治軍事大國,他們的國防部長們,基本都有過長期的軍旅經歷,大多為前高級將領。

但按照老規矩,美國現役軍人不得出任議員或擔任政府公職——軍人要從政必須先退役,脫離軍隊系統(但可以保留軍銜)。

遠的像第34任美國總統,五星上將艾森豪將軍,他決定從政後,就主動脫下軍裝,去哥倫比亞大學當起了校長。

這時的艾森豪還屬於一位無黨派人士,一時間成了民主、共和兩黨爭先拉攏的對象。最終,1951年,艾森豪權衡再三,選擇加入了共和黨,並順利贏得了次年的總統大選。

近的,可以看現任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的經歷。西點軍校出身的奧斯汀曾經當了大半輩子的職業軍人,曾任駐伊拉克美軍司令,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軍銜高至四星上將(目前美國沒有五星,四星就是天花板了)。

到了2016年,決定從政的勞埃德·奧斯汀主動退役,加入民主黨並出任防務企業雷神技術公司董事會成員。

自2021年他擔任國防部長以來,公開亮相都是一身西裝,不佩戴任何軍銜標識——這就是從軍人到政客的轉身。

還有他的前任,川普政府時代的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

西點軍校畢業的馬克·埃斯珀曾是一名陸軍指揮官,決定從政後,也是退役進入了美國軍工大鱷雷神公司擔任高管。待共和黨上台時,華麗轉身成了一名政客,先是出任美國陸軍部長,2017年又被川普提拔為了美國國防部長。

這裡...不得不承認,這個雷神公司可算是美國「旋轉門」里的主要角色,軍人從政往往都得先去它那裡「過一下水」,而且還民主、共和兩黨通吃。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在東西方歸屬上搖擺不定的土耳其。

土耳其年軍費200億美元左右,位居全球前十五位,在中東地區僅次於大土豪沙特。

原本,土耳其軍政府色彩濃郁,自凱末爾時代起,軍隊就被奉為了世俗制度的捍衛者,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非常具有行動力。一旦政府有宗教化的傾向,軍隊就會搞政變,將土耳其繼續摁到世俗化的發展道路上來。

當然,最近2016年這次,土耳其軍隊政變沒整成,反倒遭遇了大清洗。

而且,基於北約的老規矩——各成員國的國防部長必須由文官擔任的要求,土耳其的國防部長,通常也是由退役後的前軍隊高級將領擔任。

比如下圖這位,是當今的土耳其國防部長,胡魯西·阿卡爾。

胡魯西·阿卡爾出任國防部長前,是土耳其總參謀長。

咱們看下面這張著名的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咧嘴大笑的照片,他對面坐著的左起第二位板著臉的軍裝老漢,就是時任土耳其總參謀長的胡魯西·阿卡爾。

這張照片的背景是,2016年,俄土兩國軍方高層談判會議上,阿卡爾面對俄羅斯軍方兩巨頭,直接發話威脅——俄方必須放棄對敘政府的支持,否則土軍不會對俄軍手下留情,將連帶著俄軍一塊收拾。

話音剛落,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就忍不住咧嘴哈哈大笑起來,並持續了很長時間,連旁邊的紹伊古也忍不住笑了。他們對面的土耳其代表,則一直嚴肅地板著臉,兩邊形成鮮明對比。

很明顯,阿卡爾做總參謀長時,是個軍人身份,穿軍裝佩戴軍銜;但當了國防部長後,則全都是西裝出鏡了。


那麼,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了,這穿西裝的,甚至挺著孕肚的國防部長,他們有人還是搞跨界的「門外漢/婦女」,這類領導靠什麼去指揮軍隊呢?

事實上,國防部長和各軍種的部長們幾乎都屬於文官系列的行政管理人員,是政客身份。他們不穿軍裝,更不會去直接「指揮軍隊」,而是要通過國防部下屬的參聯會主席,以及各軍種內部的「參謀長」貫徹指令。

參聯會主席和參謀長,他們才屬於真正負責指揮戰鬥的職業軍人,都由帶著軍銜的高級將領擔任,屬於「技術型」的武官系列,直接對軍隊負責,政治上相對中立,無論哪個政黨派的總統執政,都要表示服從。

咱們就拿2021年10月去世的,小布希政府的國務卿,科林·鮑威爾舉例。

他也是一位四星級上將出身的政客。

鮑威爾參加過越南戰爭,指揮過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在服役的第32年,多次立下戰功後,被晉升為了四星上將,並成為了美國最年輕的參聯會主席,也是第一位有色人種的參聯會主席。

比如下圖,是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作為美軍參聯會主席的鮑威爾正在介紹美軍作戰方案。

很顯然,這時候,他屬於一名職業軍人,而非政客。

1993年9月30日,鮑威爾退役,同時辭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職務,開始從政。

以至於後來咱們一提及他,最先想到的總是「洗衣服」的段子。


簡單說,國防部長由文官擔任,就是上述國家表達「軍政分離」的一種操作。

歷來,這些國家都號稱在「踐行」英國近代思想家約翰·洛克的一句名言——「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

那麼,軍隊作為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然是不能被用做」私兵「的。

在這種共識之下,別說產生專治的軍人,就算軍隊公開表現出對某一黨派的明顯傾向,都是不允許的。

咱們就拿美國舉例。

美國軍事領導管理指揮體制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大特點:一、軍政、軍令分開;二、貫徹文官統治精神,軍隊只負責「純技術工作」。

有關軍隊的調遣,最終說了算的,也不是美國總統,更並非軍隊自己,而是美國國會。

在國會參、眾兩院票通過後,授權美國總統,總統再向國防部下達命令,利用行政權力,對陸海空三個軍種進行國家層面的統籌和領導。當然,緊急狀態下,美國總統可以不通過國會直接調用海軍陸戰隊,但這個權限,是有時間限制的,最多不能超過兩個月。

同時,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現役軍人又不得出任議員或擔任政府公職——軍人要從政必需先退役。

而且,軍隊不但禁止干政,也不掌握財權,軍費、津貼和各種福利都是國家給的,跟指揮官是誰關係不大,並不具備形成軍事集團的經濟基礎。

所以,在上述的各種制度約束下,軍人無法問政,問政則無法從軍。只能二選一。

軍隊的調遣和指揮官的任免,基本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中,而文官集團內部又搞了個「三權分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絕對說了算。

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基於人、權、錢、武器、制度等各個方面的限制,軍中高層幾乎沒有任何途徑能直接「玩轉」政府政令,他們能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具體安排怎麼打仗。

要實現政治理想的話,可以脫下軍裝去參加競選好了,之前為國服役的經歷屬於妥妥的加分項,又何需用槍。

就這樣,在上述制度設計和傳統文化的制約下,這些穿著軍裝的職業軍人,只負責具體怎麼打仗;而打什麼,什麼時候打,則要服從那些沒穿軍裝的文官下達的指令,他們自己說了都不算。

這麼看,雖然指揮官們軍裝筆挺、胸前叮呤噹啷的掛滿勳章,顯得很神氣;但實際上,那些不穿軍裝的文官團隊,和他們身後的資本利益集團,才是真正主導戰爭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