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瀟:為什麼農曆新年不是Lunar New Year?

崑崙策研究院 發佈 2023-01-28T00:07:39.210633+00:00

我們剛剛迎來了農曆的癸卯年,包括海內外華人華僑以及南北韓人、越南人和琉球人等在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參與了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



我們剛剛迎來了農曆的癸卯年,包括海內外華人華僑以及南北韓人、越南人和琉球人等在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參與了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但是如何翻譯農曆新年,至今仍然存在分歧。我國外交部今年統一使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而西方國家以及某些中國官方媒體用的是 Lunar New Year,部分韓國人甚至加上了 Korean 一詞將農曆新年據為己有。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爭議?哪個說法才是正確的?

首先解釋下詞義。英文中 「Lunar」 意為「和月亮相關的」,詞源為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露娜。「Lunar New Year」 實際上是 「Lunar Calendar New Year」 的簡稱,直譯成漢語為「月(歷)新年」。

月曆,顧名思義指的是參考月相周期制定的曆法。由於月亮的盈虧在夜間一目了然,觀測月相比觀測太陽或其他星體的方位更容易,因此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曾使用月曆。

月亮兩次出現同樣月相之間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無月為朔、滿月為望),平均時長約為29.53天。取整之後月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如果我們將12個朔望月定為一年,那麼1年的長度大概就是354.36天。伊斯蘭教的哈吉來歷採取的就是這種方法,平年有354天、閏年有355天。

我們知道一年四季是由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與月球無關。根據現代的觀測,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稱為太陽年或回歸年)約為365.24天,比12個朔望月多了近11天。這就意味著伊斯蘭曆這類純月曆的「年」和回歸年之間的偏差會越來越大,所以月曆的一個顯著的局限性就是無法描述季節(每過十幾年,夏天的月份就會變成冬天的月份)。

中國古代社會非常重視農業,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太陽的周期變化與環境氣候有著密切關係,只參考月相制定的曆法不能滿足古代社會的生產生活需求,因此我們的祖先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創造了「節氣」的概念。

至於如何確定節氣,早在《周禮》中就出現了「土圭測影」的記載。具體的方法為垂直地面立一根長杆,通過觀察記錄它在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節氣——每年日影最長定為「冬至」,每年日影最短定為「夏至」,中間晝夜長短相同的兩天就是「春分」和「秋分」。



古人為了同時確保「月」反映月相盈虧、「年」反映太陽周年運動,所以就發明了「置閏」——基本原則就是平均每兩到三年加一個閏月(置閏的具體規則極其複雜,不在此展開)。如此一來就解決了12個朔望月比一個太陽年少11天的問題。今年癸卯年就是閏年,多了一個閏二月,全年共384天。

中國傳統曆法(又稱農曆或夏曆)同時參照了對太陽和月亮的觀測,屬於一種「日月/陰陽合曆」,翻譯成英文也應當為 「Lunisolar Calendar」。近代一些老百姓將夏曆稱為「陰曆」主要是相對西來的格里高利純陽曆而言,這種叫法實際上是不準確不科學的。農曆並不是 Lunar Calendar。

至於所謂 "Lunar New Year" 的說法其實誕生沒多久。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國人消費能力的大幅提升,洋人才開始留意到農曆新年這個節日。西方的商家和政客有意想要通過拜年拉攏華人和亞裔群體,但是他們發現很多海外越南人和韓國人不願意承認自己過的是「中國新年」,也不熟悉中國近代發明的叫法「春節」(民國改用西曆之後總統袁世凱定農曆新年為「春節」。民國以前國人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或「元旦」,「春節」是指立春。),因此出於「文化包容」的所謂「政治正確」創造出一個去中國化的說法——「月曆新年」(Lunar New Year)。

不得不說,這種叫法有些不倫不類。首先,前文已經闡明中國傳統曆法並非純粹的月曆或陰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由觀測太陽確定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傳統曆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再者,世界上並非只有中國曆法使用月相確定日期,現今仍被使用的伊斯蘭曆才是只看月亮不看太陽的真正的月曆。因此在國際上使用「月曆新年」的說法會造成指代不明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如今越南、南北韓和琉球等儒家文化圈成員慶祝的新年和使用的農曆本來就是從中國來的。越南從14世紀至19世紀初都在使用元明的《授時曆》和《大統歷》,1813年開始採用了明清的《時憲歷》,直到近代被法國殖民才改用西曆。



朝鮮半島的政權也長期接受中原頒歷授時,早在624年就有高句麗「遣使內附,受正朔,請頒歷。許之」的記載。之後相繼出現的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長期為中原屬國,接受元、明、清朝廷頒歷,直到滿清甲午戰敗後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被迫將朝鮮割予日本為止。

越南和朝鮮等國在臣服中國的大部分時期,不僅使用的曆法來自中原朝廷,甚至連朔望的時間和置閏的計算也全都按照中原的觀測確定而非按照本地。近代這些國家開始根據本地的經度觀測,偶爾會出現和中原農曆相差一天或一個月的情況。但是直到今天,他們使用的農曆與共和國現行農曆(紫金歷)一樣,依舊遵循著有明崇禎朝修訂的《時憲歷》中記載的定朔和定氣規則。

現在很多越南人和南韓人使用著中國發明和賞賜給他們的農曆,遵守著從中國傳入的各種過年習俗,但是就是不願意承認過的這個年和中國有關,甚至還妄稱農曆新年是他們發明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近代中國的羸弱。

在歷史上,朝鮮和越南長期奉中國為宗主,學習中國文化、效仿中國典章制度,自稱「小中華」(連「朝鮮」和「越南」的國號都是中國皇帝所賜)。維持這一宗藩關係的條件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在當時確實代表了東亞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水平,朝鮮等藩屬國被外敵侵略時中原朝廷也會傾力相援。



清末中國對法對日接連戰敗導致天下體系朝貢秩序的崩塌,讓被宗主國的遺棄小中華諸國陷入了身份認同危機——他們一方面依然認可很多過去從中國拿來的文化與思想是先進的,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現政權的無能感到失望。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帝國殖民凌辱的當地人慢慢開始出現了本土意識乃至民族主義。將中國優秀傳統據為己有的各種「歷史發明」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萌芽的。



對於朝越人近代的這些神志錯亂的做法,我認為我們應當泰然處之。回到農曆新年的翻譯問題,中國傳統曆法是古代中國人偉大的思想實踐成果,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這些都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我們中國人對外自然要理直氣壯地將這個節日翻譯為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簡稱 「Chinese New Year」),或者更自信點直接使用漢語拼音 「Xinnian」 或 「Chunjie」。

而對於當代朝越人堅持使用 「Lunar New Year」 的問題,我們按著他們的頭非要讓他們改成 「Chinese」 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國人必須意識到造成這一爭議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國故步自封、停滯不前,已經無法代表世界最先進的文化了。在當前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下,我們自然有必要繼續強調歷史文化的歸屬,但更重要的還是知恥後勇、負重奮進,提高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方面的實力,傳承、發揚並創造出更優秀的中國文化。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兔年大吉!Happy Chinese New Year!


(作者系物理學者、美國社會觀察者;來源:崑崙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