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趁著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召開的契機,中美兩國經貿對話代表——劉鶴與耶倫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整場會面持續一上午,從會後各方發表的聲明來看,此次對話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積極效果,有助於加深兩國互信基礎,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明顯乏力的背景下,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相向而行,將有效提振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與動力。
在美國總統拜登現階段的執政團隊中,主導對華外交事務的基本上以國務卿布林肯、國安助理沙利文、國防部長奧斯汀、氣候變化代表克里、財政部長耶倫等為主要代表。考慮到不同職務的不同特性,這些美國高官在與中國打交道時也都有著不同的態度。
以布林肯、沙利文、奧斯汀為代表的強硬派,主張中美全面博弈和對抗,尤其是利用台灣問題等遏制、侵犯中國的核心利益。相比較下來,學者背景出身,執掌美國財政部,主導中美經貿金融合作的耶倫,則對華有著相對客觀、務實的立場。其中原因自無需多言,中美從相互敵視、彼此隔絕走到現在互相依存、深度交融的態勢,這背後有著無比強大的力量作為支撐,那便是作為「壓艙石」的中美經貿關係。
依據相關權威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美貿易總值達到4.62萬億元,同比增長4.8%,美國單獨作為一個經濟體,穩居東協、歐盟之後,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因此,即便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美國也需要構建長期穩定增長的中美經濟體系。
現階段美國的財政狀況,已經處於瀕臨崩盤的極度危險局面。1月19日,美國政府債務正式突破31.4萬億美元的借貸上限,拜登領導的民主黨與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就提高債務上限問題進行激烈的碰撞,如果在上半年拿不出解決方案,那麼比2008年更為迅猛的金融危機就將猝不及防的到來。
按理來說,陷入債務困境的美國政府,此時最需要獲得中方的理解和幫助,只有中國表明積極立場,停止減持並增持美債,那麼全球投資者才有可能對美債重拾信心。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蘇黎世會晤之後,耶倫完全沒有拿出一副有求於人的樣子,甚至公開發出威脅,聲稱如果華盛頓得不到全力援助,不得已發生債務違約的情況,那麼將會引發全球性金融海嘯。
換言之,美方將自己深度綁在全球經濟列車上,並試圖以此「挾持」中方向美提供經濟援助。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積極履行大國義務和國際擔當,願意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可如果美方揮舞起霸權主義的「大棒」明目張胆地脅迫,那麼無論以何種藉口,中方都不會屈服於美西方強權。
就在與劉鶴會晤後不久,耶倫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非洲,宣稱將「重建美非關係」。考慮到不久前中國外長秦剛剛完成「非洲行」,因此外界輿論普遍認為,美財長此行「旨在應對中國在非洲日益擴張的影響力」。
不出意外,在訪問尚比亞期間,耶倫老生常談起所謂「中國話題」,她向媒體表示,尚比亞的債務積壓拖累了整個國家的經濟,而中國一直是解決尚比亞債務問題的「最大障礙」,呼籲中國儘快減免尚比亞的債務,從而幫助該國開展經濟建設。
尚比亞的債務問題是整個非洲國家債務問題的縮影,而之所以非洲經濟長期籠罩在債務危機的陰雲下,歸根結底源自美西方長達數百年的非法殖民、經濟掠奪和大國干預。在起跑線上就完全輸給美歐之後,非洲國家想要實現長期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只能是一種奢望。
自20世紀末開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到來,華爾街銀行又通過商業借貸、資本輸出等方式,讓非洲國家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據官方資料顯示,來自美西方的個人和銀行債務,占據非洲國家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至於來自中國的債務,則占據很小一部分。即便如此,中國也從未借債務問題對非洲國家提出不合理的訴求,相反還多次向非洲各國伸出援手,減免其應償還債務,為飽受經濟寒冬的非洲兄弟送上如春日一般的溫暖。
誰是非洲國家的朋友,誰又是非洲國家的敵人,相信絕大多數非洲民眾都有清晰而又明確的認知。美方越是拿著「債務陷阱」的話題來博眼球,就越發推動中非緊緊倚靠在一起。現階段,美方在美債問題之外所能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敦促美聯儲採取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停止破壞其他國家解決債務問題的努力。如果都無法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任何炒作在外人眼裡都不過是一場可笑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