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里的第一個春節 中牟縣店李口村的李文學收穫「甜蜜」

大河網 發佈 2023-01-28T01:03:07.500412+00:00

草莓大棚里的第一個春節,中牟縣店李口村的李文學收穫「甜蜜」,他說——之所以建起大棚,完全是奔著收益去的。

草莓大棚里的第一個春節,中牟縣店李口村的李文學收穫「甜蜜」,他說——

之所以建起大棚,完全是奔著收益去的

中牟縣官渡鎮店李口村村民李文學給大棚內添加炭火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文圖

最近兩年,作為傳統農區的中牟縣官渡鎮店李口村,田地里的大棚遍地開花、數量陡然增多。作為鄭州、開封兩市交界處的村莊,農業種植方式和結構的變化,其實也是中牟縣最近幾年的一個大趨勢。

不同於前些年,兔年春節,不少農戶把精力放在了蔬菜大棚和草莓大棚上面,在大棚里辭舊迎新,進入嶄新的一年。新的一年,他們有奔頭,有即將到來的收穫,但是也有一定的隱憂。

1月24日,農曆正月初三,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走進這個鄭州、開封交界處的村莊,了解大棚種植給他們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種植】建大棚的第一年

有的嘗到甜頭有的即將嘗到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來家的親朋好友,秦德山多了一個聊天的話題,便是去年建起來的蔬菜大棚。

花了將近4萬塊錢,他在村西鄭民高速北側的地塊建起了蔬菜大棚。兩畝地,四壟菜,上海青已經種了兩茬。臘月下旬,第二茬上海青收穫以後,他又撒上了菜籽,十幾天後,新苗破土而出,再過一個多月,就又可以收穫了。

緊挨他的大棚的,是李文學的草莓大棚。和秦德山一樣,這也是他第一年嘗試建蔬菜大棚。如今,大棚里的草莓一部分已經熟了,還有一部分在開著白花。

他說,大棚里種的頭茬草莓是寧玉品種,寧玉今年的行情還是不錯的。如果長勢好的話,草莓能一直結到今年勞動節。草莓不同於蔬菜,它是不斷茬的,李文學說。

由於冷空氣侵襲,氣溫驟降,李文學和媳婦兩個人正給大棚里添加炭火。炭火擺放在一塊矩形的托盤上,吊離地面,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堆炭火。他說,目前正處於草莓開花、結果的關鍵期,棚內氣溫一定要保證,炭火便是為了增加棚內的溫度。

同村的田桂香,去年則建起了兩座蔬菜大棚。一個大棚內種上海青,一個大棚內種萵筍。她說,下一步還會再發展,家裡還有五畝地,都想蓋成大棚。

再過一段時間,她棚里的頭茬上海青就到了收割的時候了。田桂香說,希望到時候上海青的行情能好一點,她打算著拉到萬邦去賣。

【變化】最近兩年大棚數量增多

收益高、用工少是關鍵

店李口村位於官渡鎮的東部,也位於中牟縣的東部,更準確地說,位於鄭州與開封交界地帶,地理位置較為偏僻。

記者了解到,中牟縣是瓜果蔬菜之鄉,大棚種植這樣的設施農業並不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其中,姚家鄉以西瓜和草莓為主,韓寺鎮和官渡鎮則以蔬菜為主,前者基本都轉為了大棚種植,後者則分為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

這些年來,因為大棚種植蔬菜和瓜果的收益較好,老百姓看到了實惠,大棚種植的範圍也在擴大,其中草莓大棚向南發展,甚至滲入了航空港區的農村地帶,而蔬菜大棚則向東發展,擴展到了東部區域,而店李口便是其中之一。

據介紹,店李口村最近兩年大棚的數量快速增長,目前村里至少三分之一的農戶都搞起了大棚種植。田桂香說,有的農戶家裡有好幾個大棚,最多的大棚數量達到了十個以上。

作為傳統農區,這裡的農民為什麼放棄了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的種植,轉而蓋起了大棚,種植蔬菜或草莓呢?秦德山說,村里種的蔬菜基本都是上海青,大棚里的活兒並不算太多,兩個人就能解決。一般就是撒撒菜籽,澆澆水,等著苗子長大就行了。這要比種小麥、大蒜省勁,關鍵是收益比這兩種傳統作物要高得多。

李文學說,之所以建起大棚,完全是奔著收益去的。無論是種小麥,還是種大蒜,目前來看都沒有種草莓蔬菜效益高。雖然現在還是頭一茬果,還沒有賣出去,但他有這個信心,過不了多久就能回本了。

田桂香則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打工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多少錢,還要遠離家鄉。作為農民,關鍵還是要靠地,這是根本,不種大蒜,把大棚給拉起來,種上蔬菜,行情再賴,也比以前掙錢。

而且,過了年,等天氣回暖了,上海青能夠實現一個月一茬,這是其它很多農作物比不上的。

【心聲】

銷路有時會阻塞

希望政府部門提供幫助或支持

搞大棚種植,說起來要比以前有奔頭,但是,村民們也坦言,銷路目前是大問題。

秦德山說,種上海青,關鍵是靠碰,碰到行情好的時候,收菜的會到棚里來收,打成包,一包上海青能賣個五六十塊,他家的大棚兩畝地僅一茬就能賣將近兩萬塊錢。但如果碰不上,就得自己想辦法,他得拉著上海青到菜市場去賣,不僅費力,價錢還比較低。

談到出路,李文學倒並不怎麼發愁。他說,官渡鎮有一個專門的草莓交易市場,熱鬧的時候,會有上百輛三輪車拉著草莓去賣,收購商們開著貨車統一來收。他們村莊比較偏遠,靠散客採摘不靠譜,還是要靠這種有規模的交易中心解決銷路問題。

但是,田桂香卻有和秦德山一樣的憂慮。她說,村裡的上海青,一般情況下都是他們自己開著車子到萬邦批發市場去賣。由於萬邦凌晨三四點鐘收菜的價格最高,他們都要半夜拉著上海青去賣。村里距離萬邦批發市場比較遠,開車都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到,整體來看比較折騰人。

去年11月份,中牟縣蔬菜大量滯銷的事件,他們都聽說了。因為都是種蔬菜的,他們覺得這種事就像發生在身邊一樣。他們考慮最多的,就是銷路問題。

希望政府部門能給菜農創造一定的條件,號召或者組織外地的商販來這裡來收購蔬菜。他們說,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商販知道店李口種植了大量的上海青,把銷路問題徹底解決了,流通的環節徹底打通了,他們心裡的石頭也就徹底落地了。

記者注意到,中牟縣以大棚蔬菜、瓜果為主的設施農業,不少都是農戶自發性的行為,而不是統一的有規劃的發展。銷路一旦出問題,他們不能有效地組織起來去打通銷路、開拓市場,這也就需要政府部門能夠在蔬菜瓜果種植環節予以指導,在蔬菜瓜果銷售環節採取一定措施,吸引、引導或尋找客商來收購,解決菜農和果農的後顧之憂。

同時,如何通過農村合作社將農戶組織起來,有計劃地種植,有規模地生產,有目的地銷售,也是當地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課題。通過多方面的努力,銷路暢通,老百姓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來越有奔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