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夜話·分封制的終結,晉楚爭霸的真相

左傳夜話 發佈 2023-01-28T01:32:35.092244+00:00

春秋中後期,晉國的總兵力大約是「車5000乘,兵15萬」,而楚國的總兵力大約是「車6000乘,兵18萬」。

春秋中後期,晉國的總兵力大約是「車5000乘,兵15萬」,而楚國的總兵力大約是「車6000乘,兵18萬」。


晉國的兵力分為公室、氏族兩部分,即:國君掌握一部分、異性大臣掌握一部分。楚國的兵力分為公室、大夫兩部分,即:國君掌握一部分、同姓大夫掌握一部分。


秦慕晉制,所以它繼承並發展出了封建制,即:君主專制制度;楚慕周制,所以它在春秋末期因為分封制而逐漸衰弱,即:氏族民主制度。


可以這樣說,制度都有其強處,所以晉楚全勝之時不相上下;但也同有其短處,所以三家分晉、楚分而弱;回歸到現代,我們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一種理論的現實化。


內向與外向


春秋時期,方伯之制即為內向改革,霸主之制即為外向改革。所以,雖然五霸都是方伯,但他們的取向是很不一樣的。


齊桓公稱霸之後,齊國尚沒有向諸侯盟國收取貢品的記錄;晉文公稱霸之後,晉國已經出現了向諸侯盟國收取貢品的記錄;這種行為的變遷,實質上是從周禮分封制的內向追求到君主專制制的外向追求的變化。


孫中山曾言:「方今中國之不強,固患於能行之人少,而尤患於不知之人多。」 可見,人的思想觀念轉變問題別看小,但一旦種下便終會開花結果。


分封與封建


魯莊公二十五年,晉獻公包圍聚城,把群公子全部殺掉。魯宣公十四年,楚國圍宋之役,楚莊王撤回分封子重申、呂兩地的命令。


晉國殺掉同姓,楚國壯大同姓。前者打開的是「封建異性」的潘多拉魔盒,後者收穫的是「分封同姓」的最後一張船票。


辛亥革命的成功,先驅者是新型知識分子。分封與封建,實質上也是人的問題。晉獻公任用異性,所以才有了先軫、趙衰、士會、郤克、韓厥等一大批「新型知識分子」。


革命與改良


周朝原來的分封制,實際上是根大末小的血緣家族制;晉國發展的封建制,實際上是以智治民的專制權力制;血緣不以智力為先,專制不以血脈為先。


魯閔公元年,晉獻公建立兩個軍,自己率領上軍,太子申生率領下軍。後又為太子在曲沃建造城牆。把耿地賜給趙夙,把魏地賜給畢萬,派他們做大夫。


孫中山稱:「革命、保皇二事,決分兩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東西之不能易位。」晉獻公分封同姓、異性,同姓申生最後還是死於公室權力鬥爭,實質上這也是分封制之死。


後記


《左傳》記載,晉景公因為滅了赤狄潞氏後,獎賞桓子荀林父狄人奴隸上千家,同時把瓜衍之縣賞給士伯伯宗。羊舌職對這樣的賞賜感到高興,說:「《周書》上說『用可用之人、敬可敬之人』,說的就是這類的事情啊。士伯能用中行伯,國君信任他,也重用士伯,這就叫作明德啊。周文王之所以能建立周朝,也不過如此。所以《詩》裡說:『利益布施天下而創立周朝。』就是說能施恩於人。遵循此道而行,還有什麼不能成功?」


不以家庭為單位,很多諸侯根本活不下來;不以人才為單位,很多諸侯根本無法壯大;所以,「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是先輩們給我們總結出的最好經驗,而如何「用人、分利」就是這種經驗的體現。


回頭再想春秋這段歷史,它就像一粒剛發出嫩芽的樹苗和一位牙牙學語的幼兒,少了些殘酷變革和屠殺,多了些順勢而為的春風。變革必須酷烈,卻不知這會在多少人心留下永遠不能修復的傷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