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偽造極不靠譜的泥版文書、楔形文字,是為了畫一張世界地圖

生民無疆 發佈 2023-01-28T01:51:20.926329+00:00

據現行西方史,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源頭。後來,也許是發現埃及那個旮沓,地盤確實太小了;

西方偽造極不靠譜的泥版文書、楔形文字,是為了畫一張世界地圖

原創2021-03-02 生民無疆


據現行西方史,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源頭。

若干年前,西方史宣稱: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古埃及。

後來,也許是發現埃及那個旮沓,地盤確實太小了;也許是因為不符合科學常識,反正,近些年,西方人宣稱

以前搞錯了!西方文明,主要來自於巴比倫,不是埃及!

足見,西方學術「主流」,也有集體犯傻的時候啊!足見,洋大人說的,也未必總是靠譜,完全是可以懷疑的。



當年,西方人通過海龍王雕刻的水上漂的「羅塞塔石碑」,發明了古埃及文字,創造了「埃及學」,進而發現古埃及文明。

那麼,西方人是如何發現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呢?

據說,近百年來,在兩河流域,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文書,最早的泥版文書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的,即有5000年歷史,時間跨度長達三千年之久,即最晚的泥版文書為公元元年前後。

泥版文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內容無所不包,宗教、契約、法律等等。至於科學技術,那可了不得了,數學、天文學、曆法、地圖、城市平面圖,應有盡有。



當然,還必須有幾千年前、用金剛鑽雕刻了「法典」的石碑,那是西方法制的起源。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這樣成了。

古埃及文明淚流滿面:前幾年還是爺爺,一夜之間,降格為孫子了。據說,早在1887年,在開羅尼羅河畔的泰勒·阿瑪爾納村附近發現了一批密藏泥板。這些刻有數行整齊的楔形文字的泥板,主要是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外交和行政信函。

自此,西方文明不再是「走出埃及」,而是「走向埃及」

根據西方學術發展趨勢再一次善意提醒廣大官科、民科:

1.依然在非洲找祖宗的人,落後西方100年,是學術棄兒。

2.依然在西亞找祖宗的人,落後西方50年,是學術孤兒。

3.在南亞找祖宗的人,則屬於無頭蒼蠅,是學術流浪兒。


一、子虛烏有的泥版文書

1

泥版文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美國學者傑里•本特利夫婦編著的《新全球史》介紹說:


「蘇美爾書吏在書寫的時候,使用一種蘆葦製成的細而尖的筆,用它們在濕泥版上壓印留下了像楔子形狀的痕跡,……把泥版在太陽下暴曬或是在爐灶內烘乾之後,泥版變硬,上面的文字也永久的保存下來。」




簡而言之,在半干不干、抹平了的泥巴上刻字----通俗一點說,就是在土坯磚上刻好字,放在太陽下曬乾,這就是「泥版文書」了。

土坯磚,這東西,中國人都很熟悉。自古以來,中國農民,人人都會做。





西方偽史宣稱:巴比倫的土坯磚,能埋在地下四、五千年之後,依然完好無損、字跡清晰!

把一塊土坯磚埋在地下,三、五年後,再挖出來看看,會是什麼樣?成泥了!

把一塊土坯磚擱在地面,三、五十年後,再回來瞧一瞧看一看,會是什麼樣?成灰了!

據西方史學界的「信史」----《舊約全書》:這一帶曾經大雨一個半月、洪水滔天,難道土坯磚不會變成稀泥巴!

2

據說,巴比倫文明的標誌之一,就是教育十分發達,學校教育非常成熟。

據說,在不知猴年馬月的年月,巴比倫就誕生了類似當今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的著名學府,比如:烏魯克學校(Uruk)、希拔學校(Sippar)、波希帕學校(Borsippa)。

據說,在新老巴比倫的學校,就已經有了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等,其師資、制度等之完備,與當今不相上下。

據說,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文書之中,有不少,就是當年的學生的作業。

洋學者為巴比倫的學校考慮得十分仔細,但還是出了很大一個紕漏-----他們忘了給每一所學校配備幾十上百名磚瓦工,隨時伺候著!

你想啊,巴比倫學校的學生,是用半干不乾的泥巴做作業的,一所學校,每天得消耗多少塊泥巴啊!

我們知道,泥巴太幹了,沒法用;太稀了,更沒法用。要想保證學生做作業的泥巴需求,只能現場和泥巴,現場做成型。



縱觀出土的泥版,一塊泥巴刻不了幾個字。

倘若語文老師布置學生寫作文,而每個學生都寫三兩千字的作文,那得用掉多少泥巴塊啊!

倘若做完語文作業,老師又布置學生做幾何題,那麼,每個學生都要用土坯磚畫圖、計算,那又得用掉多少泥巴塊啊!

一所學校,最少也有幾十名學生吧。一名學生,一天用100塊磚,50名學生,一天就得消耗5000塊磚!

每一所學校,都擁有一個小型磚瓦廠!

3

巴比倫的各地方的衙門,因為不斷地撰寫上傳下達的公文,所以,都擁有一個中型磚瓦廠。

巴比倫的朝廷,因為不斷地向全國下達聖旨,每天都得用海量的土坯磚。所以,擁有一個超大型的磚瓦廠。

如此看來,巴比倫王國的朝廷、各級衙門所在地,一定有N個巨大的坑----挖泥巴挖出來的!

4

巴比倫的文教、科研工作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孩子們每天早上上學、放學時,如何背上書包。

巴比倫的孩子們上學、放學時,背不背書包?

巴比倫的書,是什麼?是一塊又一塊的、沉重的泥巴塊!



當今中國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書,即便只是半本的內容,刻在巴比倫的泥巴塊上,至少也有50塊吧?半本語文書,加上半本數學書,合在一起,怎麼也有100塊泥巴塊。

這泥巴塊,和中國的土坯磚差不多。即便比土坯磚輕許多,一塊泥版文書,有一公斤重。100塊泥巴塊,便是100公斤

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背上100塊土坯磚去上學?純屬謀殺行為,對不!

當然,也許,烏魯克學校、希拔學校、波希帕學校,都有龐大的「圖書館」,學生每天到校後,到圖書館領取課本。同時,巴比倫人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圖書館,孩子們回家後,從家裡取書複習功課。

5

用泥巴寫書?用泥巴寫文件?

巴比倫的讀書人出門,自然要帶上一批重要的書籍。帶上一百本書出門,不算多吧?那麼,他隨身攜帶而行的泥巴塊,起碼不少於一萬塊。有多重?至少20噸。

巴比倫的官員,給朝廷上報文件不?如果上報年度工作,諸如錢糧賦稅數據、民情軍情實況、工作成就之類,至少得用上三兩千塊土坯磚。有多重?至少幾噸重。

巴比倫的讀書人、官員,出行時,都有一個拉磚的車隊嗎?




這些泥巴塊,重壓不得,尤其顛簸不得。所以,用沒有橡膠輪胎的車拉著,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長時間顛簸,那是不行的。顛簸兩天,土坯磚即便不破碎,也早就磨平了,一個字也沒了!



最合適的方案,當然是招一批人,用擔子挑著。

難道, 巴比倫的讀書人、官員,出行時,都有一支浩浩蕩蕩的挑夫隊跟隨?




我最擔心的,是巴比倫的國王、宰相們,如果他們專心於國事,每天認真閱讀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摺,會不會累死?

長年累月,日夜不停地,抓起一塊又一塊的一兩斤重的板磚,來認真地閱讀,不累死才怪!

據「希波戰爭史」,希羅多德精通巴比倫歷史。想必,希羅多德一定搬起成千上萬塊土坯磚閱讀過。

希羅多德羨慕不,中國人是這樣讀書的:


6

結論一:巴比倫文明?泥版文書?除了荒唐,便是更荒唐。當然啊,信不信由你。

結論二:有人會說,巴比倫的泥版文書,可能是經過燒制後保存的。我的回答是:有可能。也許,巴比倫的朝廷、各級衙門、各類學校,都擁有一個規模不同的陶瓷廠。這,便是更荒唐。同樣啊,信不信由你。


二、西方的神功能破譯楔形文字,可否用於甲骨文?


西方專家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研究,到了如數家珍的「精準」級別。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說:


「第一位偉大的帝國奠立者是前面提到過的那個閃米特人,即薩爾貢一世(約公元前2276—公元前2221年);他以大河流域地區中部的阿卡德為基地,征服了南地波斯灣、西達地中海的廣大地區。另一位帝國創立者也是閃米特人,即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04—公元前1662年)……」。


四千多年前的帝王的生卒年,精確到了具體的某一年!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有傳承千年的編年史著作嗎?有傳承千年、詳列時間的人物傳記著作嗎?

沒有!

關於四千多年前的人和事的時間,有相應的曆法紀年嗎?

也沒有!

那麼,西方專家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答曰:考古,「考」出來的。

1

據說,西方專家在美索不達米亞,挖出來了數以萬計、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的土坯磚。

和破譯古埃及文字一樣,西方專家不費吹灰之力,便破譯這種文字。國際學術界在深入研究土坯磚上的文字,發現了一種人們不曾知曉、「久已失傳」的「古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方亞述,南方巴比倫。巴比倫又分兩部分,北部為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公元前30世紀初期,在蘇美爾地區出現了最早的楔形文字。後來,楔形文字的使用範圍擴展到整個西亞地區,乃至埃及。


楔形文字發展簡史(來自網絡,下同)


楔形文字有如下神奇特點:

第一,這土坯磚上刻的,是失傳幾千年的文字,專家們定名為:楔形文字;

第二,是已經消失幾千年的語言的文字

第三,講這些語言所有的族群,幾千年前就消失了;

第四,不同族群的楔形文字字形大同小異,但讀音各不相同

《全球通史》說: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圖形符號組成。......不久,圖形符號固定下來,......到公元前2900年時他們把圖形符號從早期的2000個左右減少到大約600個。」

可見,國際學術界十分了不起,破譯了這種文字的形成、發展的過程。

當然,破譯工作,也是挺「曲折」的,有一個前赴後繼的過程。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楔形文字曾被操各種語言的族群使用;楔形文字書寫方式也有不同,如埃蘭語楔形文字、阿卡德語楔形文字,如此複雜的東西,竟然全部被西方專家搞定。同樣是楔形文字,西方專家一看便能分辨出這是哪一個族群哪一種語言的文字。

2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西方專家無論遇上那一個族群的楔形文字,他們不僅能認識每一個文字,而且能還原每一個文字的讀音

通俗地說,西方專家竟然知道,幾千年前,西亞的一個個族群的人,是怎麼講話的!



蘇美爾人,不是在幾千年前就消失了嗎?

西方專家如何知道每個文字的讀音的呢

同理,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十分活躍、早已消失的匈奴、鮮卑等族群,能還原他們的語言嗎?好在中國文獻中還有一星半點的記載,如果連這一點記載都沒有呢?

同理,一個從未見過俄文德文、聽過俄語德語的人,即便他是天生奇才,能夠破譯一點點俄文德文之意,但是,他能破譯俄文之音嗎?

同理,你見到某人寫的英文,就能確定自己知道讀音嗎?請注意:英語有好多種方言!同一個單詞,不同地區的人的讀音是不一樣的

同理,蘇美爾有普通話嗎?蘇美爾一定有好多種方言,那麼,蘇美爾人以哪一種語音為標準音,西方專家又是如何知道的?

西方專家確實有特異功能!

考慮到他們曾經還原早已失傳的古希臘文字的讀音,我們唯一能說的,就一個字:



就這樣,西方專家就發現了一種至少歷時三千年,人們不曾知曉、繁花似錦、久已失傳的「古文明」。

在人類歷史上,是「蘇美爾」人率先創造了驚人的高度文明。

《全球通史》說:

「蘇美爾人應日益複雜的社會的各種具體需要,不僅發展了文字,而且還發展了數學和其他一些學科。他們在最早的數學文獻中記述了對牲群的計算、對穀物的計量和對土地的測量。他們的主要貢獻在於發展了最早的計時計量測量距離和面積的各種方法。而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時,他們就在仔細地觀察和記錄天體的運動,他們這樣做仍是出於實用主義的目的。他們相信,諸神的意志決定天體的運動,弄清了天體的運動,人類就能夠洞察神的旨意,做出相應的行動。因而,在許多世紀中,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家們積累了大量的天文資料,這些資料後來被用於發展科學的天文學。」

人們不能不佩服西方專家的巨大威力!他們竟然還原了銷聲匿跡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那幾千年裡,西亞這個地方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包括帝王將相的生卒日期,他們全知道;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他們也知道;這裡的王朝更替、族群遷徙,他們了如指掌!

3

看來,西方專家都具有穿越時空的神功,見到一個古文字,就能精準地給出讀音。




目前,國內某些人,時不時追捧「民國大師」。某些人是不是應該老實承認,民國大師很無能啊!

漢字,傳承數千年,從甲骨文一步步演變為今天的模樣。但是,從「民國大師」到今天的國學專家,持續努力了120年,仍有許多甲骨文字不認識。至於商朝時的每個字的讀音,民國大師們更是一無所知了。

國家有關機構正高懸重金,以求全面破譯甲骨文---要求很低:認識就行。


破譯1000個,收入超過1400萬美元,

這夠西方專家八輩子的薪水了

來不?


據說,我國的考古學界的某些專家,唯「西方專家」馬首是瞻。

既如此,何不將破譯甲骨文等專業活動,全部外包給「西方專家」!

以西方專家的一貫表現,我估摸著:不出一年,西方專家即可搞定全部的甲骨文的釋讀。



別看中國人能讀諸子百家的書,能欣賞離騷、漢賦、唐詩、宋詞,可是,國人知道三皇五帝、商湯、周文王、秦始皇、漢武帝怎麼說話的嗎?

答曰:不知道;只能根據古文獻大致推測。

以西方專家曾經還原古雅典的語言、還原蘇美爾語言前科,我想,只要敢於大膽重用西方專家,回報一定是意外的驚喜:西方專家將

1、還原中國商朝時每個字的讀音;

2、還原西周時每個字的讀音;

3、還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各諸侯國每個字的讀音;

4、還原秦、漢、晉、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每個字的讀音;

5、還原遼、金、西夏等等割據政權的族群語言。

我估摸著,西方專家能還原中國各省、各縣在歷朝歷代的方言呢!

想想,真的挺喜感的,過些年,我們就能:

1.模仿伊尹,用商朝普通話吟誦《商誦》;

2.模仿秦始皇,用秦朝普通話吟誦《秦風》;

3.模仿屈原,用楚國普通話吟誦《離騷》;

4.模仿張九齡,用廣東韶關的唐音吟誦《望月懷遠》;

5.模仿蘇東坡,用四川眉山的宋音吟誦《大江東去》。

找西方專家吧,他們能行!

4

常言道:畫鬼容易,畫人難。為啥?因為:死無對證。

這個世界上,只有中華文明從不間斷地傳承了5000年。因此,西方專家至今沒人敢於涉足甲骨文。為啥?沒法胡整!

對於中國歷史文化,西方專家唯一能幹的,只能是輸入意識形態,刻意歪解歷史。

至於楔形文字云云,結論如下:

1、數以萬計的土坯磚,埋在地下幾千年,不僅外形完好無損,而且字跡清晰,信不信由你;

2、一種文字,失傳幾千年,有人能輕鬆破譯,信不信由你;

3、一種語言,失傳幾千年,有人竟然還原了讀音,信不信由你。

楔形文字,真的假的?信不信由你!

我想,只要拋棄了盲目崇拜,人人心中都會有一桿秤。


三、一切都是為了完成這張地圖


「國際學術界」又認錯了----人類起源於歐洲?

2019年,曾看到一則題為《研究:人類祖先直立行走或比想像要早數百萬年》(
https://news.dahe.cn/2019/11-07/555059.html)的消息,全文如下:


「中新網11月7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日,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巴伐利亞的一個粘土坑中發現的古老猿類遺骸表明,人類的祖先實現直立行走或可追溯至1200萬年前,比此前想像的早了數百萬年。

  據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生活在大約1200萬年前的德國南部森林中的古老猿類,與現代人的骨骼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科學家將其命名為Danuvius guggenmosi。


報導稱,科學家對當地考古遺蹟群中發現的15000多具骨骸進行了研究,將部分遺骸拼湊在一起後發現,這是屬於1162萬年前的四個靈長類動物化石。最完整的一個來自一名成年雄性,可能高約1米,重31公斤,看上去與現代黑猩猩相似。

  得益於幾個保存完好的椎骨、四肢、手指和腳趾骨頭,科學家們重建了Danuvius guggenmosi的移動方式。科學家認為,Danuvius guggenmosi可以用手臂懸掛在樹枝上移動,但也可以伸直腿直立行走。


報導指出,自查爾斯·達爾文首次提出猿是人類的祖先以來,科學家就猿何時演化為雙足行走的問題爭論已久。以前在克里特島和肯亞發現的步態直立的猿類化石,可追溯到600萬年前。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弗雷德·斯普爾(Fred Spoor)稱化石很「不可思議」,但他說這可能引起學界的激烈討論,因為它或將推翻很多現存的進化觀點。」


如此說來,人類起源非洲之說,又是一場烏龍了!

初步估計:

第一,目前還在為「非洲起源說」勤奮工作的專家學者,可以徹底休息了。

第二,不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休息,隨著國際學術界考古的深入,西方文明起源的中心,將轉到黑海北部一帶。又有一部分「專家」要失業了。

其實,好早以前,「國際學術界」就拋棄「非洲起源說」了

比如, 北京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美國學者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全球通史》(以下簡稱《全球通史》)上冊第49頁:


「有一時期,人們曾認為文明的搖籃是尼羅河流域,但現在一致同意,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蘇美爾,也就是《舊約全書》中的『希納國』(Land of Shinar)。」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這句話,包含的信息還是很豐富的:第一,以前,「國際學術界」公認「古埃及」是「最早的文明中心」,現在,「國際學術界」發現搞錯了;第二,如今,「國際學術界」集體認錯,並「一致同意」將人類「最早的文明中心」改成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第三,具體的、明確的中心是《舊約全書》中的「希納國」。

這部《全球通史》,在國內已經風行10多年,銷量至少100萬冊。

難道「國內學術界」的某些人,沒有發現這一學術動態?

事實上,研究一下《全球通史》中這張圖,就可以發現,人類起源於歐洲,是必然的。




據上圖,既然最早的印歐人在這裡,那麼,人類必然,也必須起源於這一帶的某個地方。毫不意外的是,現在,「國際學術界」終於「考古」考出具體地址來了。現在,國際史學界便可以進一步完善這張地圖了:人類、人類文明起源於歐洲!

印歐人之說,「國際學術界」很早以前就已經發明,並完成了在國內學術界的科普。因此,多年來,在國內的無論是「學術論文」,還是媒體、論壇的普通文章,「印歐人」、「雅利安人」之類的詞彙或者概念,幾乎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印歐人」、「雅利安人」以及相應的「印歐語系」之類,幾乎成了鐵板釘釘的真理性概念。

印歐人、雅利安人之類,到底是什麼回事?

關於印歐人,《全球通史》第73頁說:


「印歐人與其說是一個種族群體,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群體。他們早先大概發源於裏海地區,曾在那裡牧牛,並從事少量的耕作。因為主要靠畜牧為生,所以只要發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他們就用大牛車載起所有行李,朝那裡遷移。遷移時,總是整個整個的部落一起行動,婦女、孩子及戰士全都參加。」


嗯,印歐人是一個通過文化統領N個種族的「文化群體」。

那麼,啥是「雅利安人」呢?

美國人傑里·本特利夫婦編著、銷量也很不錯的、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全球史》(以下簡稱《新全球史》)說:


「印歐人的很多族群優於其他民族的原因,可能就在於此(註:指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雅利安(Aryan)、伊朗(Iran)和愛爾蘭(Eire,現代愛爾蘭共和國的官方名稱)這些詞彙都來自印歐語的aryo,意思是『貴族』或者『統治者』。」


印歐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而雅利安人是其中最優秀、「血統高貴」的一群人----當然,僅僅是某些過於自戀的族群的自稱----和當今國內某些自戀者熱衷的「貴族」、「上流社會」之類詞彙一樣。

根據上面那張圖,一個「考古」出來的「歷史」體系構成了:在雅利安人的統領下的印歐人,創造了這個世界的高等文明。

何以證明印歐人是一個文化群體?國際學術界發明了一種「印歐語系」

《新全球史》說:


「在18世紀和19世紀,語言學家注意到歐洲、西南亞和印度的很多語言,在詞彙和語法結構上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由於使用這些語言的地區集中在印歐大陸,所以學者們將他們統稱為印歐語。……人們(註:指學者們)無法相信所有這些語言的使用者分別獨立地採用了相似的詞彙和語法結構。唯一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是:操印歐語的人們都源自使用同一語言的祖先,來自同一個起源地。」


劃重點:第一,歐洲、西南亞和印度的很多人,使用的是印歐語;第二,他們同一個起源地。

這一結論----是「國際學術界」在發現了一個語言有「相似之處」的現象後,做出的「唯一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是「解釋」出來的。

法官僅僅憑推理,能斷案麼?當然不能,還必須人證、物證齊全。

那麼,操所謂的「印歐語」的人們,到底是不是源自同一祖先或來自同一起源地呢?又何以見得呢?

《新全球史》是這樣說的:


「印歐人的故鄉,可能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以北,今天的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的草原地帶。最早的印歐人大約在公元前4500----前2500年建立了自己的社會。……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最古老的印歐人社會開始瓦解,人們騎上馬,帶著其他動物向著新的土地進發。印歐人斷斷續續的遷移一直持續到大約公元前1000年。」


說來說去,又回到了《全球通史》那一段話上去了。這就是:車軲轆話,循環論證

而且,瞧,上面共出現了一個「大概」,二個「可能」,三個「大約」

用一個「大概」,證明二個「可能」;再用二個「可能」,證明三個「大約」;接著,用三個「大約」,證明一個「大概」。

就這樣,印歐人、雅利安人、印歐語,昂首挺胸地橫空出世了。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一串的車軲轆話,事就這樣成了。

上述的「大概」,二個「可能」,三個「大約」,到底靠不靠譜呢?

沒有一個是靠譜的。

1、關於「印歐人的故鄉」。

「國際學術界」說:「印歐人的故鄉,可能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以北」。我想,他們一定是搞過大規模的「考古」後下的結論。

「國際學術界」的考古,能夠把茫茫大海「考」成「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並且讓那裡誕生《幾何原本》、亞歷山大圖書館、天文台!

對於這樣的結論,誰願信誰信。

事實是,這幾天,「國際學術界」宣布:通過考古,證明最早的故鄉在德國,而不是黑海一帶。

2、關於「雅利安人」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

毫無疑問,近三兩百年的,「雅利安人」確實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

但是,這裡說的是古代

「雅利安人」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全是「國際學術界」通過「考古」,考出來的!

在有史可查的古代,事實恰恰相反:近兩千年來,「雅利安人」先是被匈奴人肆意踐踏,接著被突厥人任意蹂躪,再接著被蒙古人肆意踐踏、任意蹂躪。「雅利安人」只不過是在近三四百年才過上了舒心的日子;此前,他們何曾過上一天正常人的生活?

3、關於印歐語。

眾所周知,目前,一批「民科」擺出了一大堆的各種各樣的「證據」,宣稱:英語起源於漢語。

如果以「國際學術界」的「在詞彙和語法結構上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作為尺度,那麼,英語必然是起源於漢語。原因很簡單:幾千年前,漢語便擁有了成熟的書面語言,因此而有了成熟的「詞彙和語法結構」;而英語的書面語言才誕生不過數百年。稍有語言文字學基礎的人,都不難理解這一點

如果「英語起源於漢語」,那麼,英語便屬於「漢藏語系」的一份子了!

果如是,「印歐語系」、「雅利安人」這尊大神,該往哪裡擺?

毫不意外的是,這一說法,在某個圈子裡引起強烈的反彈。



4、「國際學術界」的「印歐語系」云云,本來就是鬼話。

早些時候,我曾寫過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現在貼在下面。

「阿爾泰語」是漢語的支系嗎?

前些時,讀過一篇驚世奇文,說是某人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發現並論證了「吳語原來是漢化的阿爾泰語」。文章舉出不少例證,比如,蘇州話「在表示『現在』的意思的時候,發音都為『艾些』;在表示『全部』意思的時候,蘇州話中的『夯波浪當』竟然和蒙古語中的發音幾乎可以說一模一樣,……有20多個與吳方言中有接近發音和類似意義的基本詞彙(基本詞彙:與人類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原始詞彙,通常不超過100個,例如:人,湖,山等等)」。(把世界語言劃分為若干「語系」,是洋大人的「成果」。所謂阿爾泰語系,別譯為阿勒泰語系,據說主要有突厥語族、蒙古語族和通古斯語族三個分支,主要使用民族為蒙古族、滿族、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錫伯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吉爾吉斯族)、土耳其人、土克曼人,等。日語,在句法上接近阿爾泰語系;至於朝鮮語,有人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有人認為和日語共屬於一個新語系。)

其實,這毫不新鮮。好幾十年前,岑先生便從廣東方言中發現了大量的「突厥語」的痕跡。

由此,忽然想起,在我的家鄉湖北江漢平原,「夯波浪當」,也是「全部」的意思。諸如此類的,還真不少。難道,我說了幾十年的家鄉話,也是突厥語?

網友「南海晨曦」說:「嶺南粵語說全部也是hangbolang的發音」。

網友「小旭不空」說:「我不是學語言學的,但接觸過一點。在我家湖南湘西西南官話中,火車上也說火車高頭。我有朋友是潮州的,她說韓語一些詞語發音意義與潮州話一模一樣。」

網友「u_109164935」說:「紹興地區方言真的好像很多詞語發音相同的。包括跟日語,韓語,其他語種不了解,所以無法評論。而且方言裡面保存了大量的文言文文法和語音,如果研究漢語的,懂點方言真的很方便。」

網友「中國寫客」說:「英語的石頭和漢語的石頭也是讀音一樣哦」。

網友「寡人交友不慎」說:「英文的sir和中國的士發音一個樣呢!」

……

這若干資料一結合,似乎完全可以得出更大的發現:漢語語系根本不存在。

如此研究問題的思路,早該進入垃圾堆了!

難道洋人的「學術成果」就是聖旨?長了腦袋的人,為什麼不能反向思維呢?比如,是否真的存在一個阿爾泰語系、漢藏語系?這種分法是否科學?既然二者如此相近,那麼,阿爾泰語系是否就是漢語的分支?或者說,二者原本是一家?

近些年,有些人學了一點「洋學問」,會說出幾個「洋概念」,便以為宇宙絕學,來胡亂解讀中華歷史文化。

中國可不是幾百年前還是臭氣熏天、文盲遍地的歐洲。五六百年前,歐洲無歷史記載。可以隨意創造800個洋概念,胡亂解讀歐洲歷史,不僅無法反駁,而且可以一夜成名。

但是,早在二三千年前,中國便誕生了精確到年、月、日、時辰的編年史。中國大地上的發生的任何一件大點的事情,在老祖宗留下的史書上,都可以找到確切的記載。

事實上,「吳語原來是漢化的阿爾泰語」的證據越多越全,反倒是越能證明我國古代典籍的記載真實可靠。

關於朝鮮和日本,《史記·朝鮮列傳》曰:


「朝鮮王滿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時,嘗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鄣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


《漢書·地理志》曰: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可貴哉,仁賢之化也!……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這就是說,起初,朝鮮人是商朝王室後裔,後來這裡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屬地。今天,朝鮮半島上的名門望族,其姓氏和血緣,無不來自於中原。至於日本,則是朝鮮的化地,且有眾多日人以徐福為祖宗。朝鮮、日本與中華關係之密切,無需多說。

千百年來,在廣袤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亞直至中亞地區,始終十分熱鬧,你剛唱罷我登場,先後誕生過匈奴、柔然、鮮卑、蠕蠕、突厥、契丹以及後來的蒙古等若干個領袖型部落。什麼「阿爾泰」之類的地名,都在他們的地盤之內。

關於匈奴,親眼見過匈奴人的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曰: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這就是說,匈奴是夏朝王室後裔,正宗的炎黃子孫。親眼見過匈奴的班固在《漢書》又重申了此論。

關於突厥,親眼見過突厥人的令狐德棻在《周書·突厥傳》曰:


「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


這是說,突厥原本是匈奴下屬的一個部落。至於蒙古,在匈奴、突厥時期,也是下屬部落之一。

其實,無論是匈奴、突厥,還是後來的蒙古,都只是當時的主人,其下屬皆為眾多的部落。因其較長時間的領袖地位,在語言、文化上,發揮著推廣與普及的作用。根據二十四史的描述,遠不止是語言,而且,宗教和風俗習慣,從匈奴到蒙古也是一脈相承的。

某些人局限於「阿爾泰語系」與漢語的對照,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仔細研究一下從匈奴一直延續下來的薩滿教,其祭天地日月,敬山川鬼神的本質,與中華文化也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周書·突厥傳》曰:


「可汗恆處於都斤山,牙帳東開,蓋敬日之所出也。每歲率諸貴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比較一下薩滿教的儀式與中華傳統的儺戲,必然更是有趣。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領袖型部落,都是起家於蒙古高原,然後一路向西擴張。典型如匈奴、突厥、蒙古,一直打到歐洲,最後在歐洲安營紮寨,稱孤道寡。他們擴張的過程,就是一個播種機般的語言文化傳播推廣的過程。其實,在他們向西行進途中,還不知驅趕了多少「阿爾泰語系」的遊牧大軍闖入歐洲呢。誰敢說當今歐洲語言中沒有匈奴語、突厥語、蒙古語的痕跡?從主流上來說,到底是誰在影響誰,不言而喻。

岑仲勉先生談到,從中國到伊朗,直到英國,都有一個古老的「桃花女」故事。在中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直追溯到了周公。直到唐宋時期,英倫三島還是蠻荒之地,請問,這到底是英國影響了中國,還是中國文化傳到了英國?我想,大致可以推斷的是,匈奴統治日耳曼地區,日耳曼人跑到了英倫三島,這個故事也就在英國紮下了根。眾所周知,英國王室成員,只要不是雜種,都流著匈奴、蒙古人的血液。

繼續說主題。

前面說到,匈奴人就是夏朝人的後裔。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說:


「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


在《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又說:


「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


夏朝王室的始祖大禹,就安葬在浙江紹興。擔負守陵任務的大禹後人,至今仍定居於大禹陵旁。(見《不改姓不遷居世代守陵4000年探訪大禹守陵人》
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206211178.htm)後來越國滅吳國,而吳國首都就是蘇州。據史料記載,越國滅亡後,其後人四散,其中主體南遷福建、廣東。



《漢書.地理志》甚為簡要地描述了這一過程,姑引於下:


「其君禹後,帝少康之庶子云,封於會稽,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後二十世,至句踐稱王,與吳王闔廬戰,敗之雋李。夫差立,句踐乘勝復伐吳。吳大破之,棲會稽,臣服請平。後用范蠡、大夫種計,遂伐滅吳,兼併其地。度淮與齊、晉諸侯會,致貢於周。周元王使使賜命為伯,諸侯畢賀。後五世為楚所滅,子孫分散,君服於楚。後十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興,復立搖為越王。是時,秦南海尉趙佗亦自王,傳國至武帝時,盡滅以為郡雲。」


  這就是說,位於浙江的越國人,和匈奴人是同一祖先,都是大禹的後人。

江浙地區的方言與什麼「阿爾泰語系」相近,奇怪嗎?

 越接近,就越對啊!越接近,越證明我國史籍記載準確啊!越接近,越證明什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的「學術成果」純屬扯淡啊!越接近,越證明操「阿爾泰語系」的居民,與中原居民確實是一家人啊!越接近,就越提醒操「阿爾泰語系」的居民,應該到紹興祭祖啊!

 夏朝,是華夏第一個朝代。夏朝的語言,自然是最早的漢語。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十里不同音。炎黃子孫的共同語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變化,今天形成了若干方言。其實,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英語、法語、德語、俄語,都有多種方言。

說白了,講西洋專家定名的「阿爾泰語」的人,都是炎黃子孫。

有些人,一旦精神上成為洋人奴才,便想方設法論證自己原本就是洋人的兒子。於是,他們打著燈籠在中華大地上搜尋,凡是與外面有點相似的東西,就興高采烈地宣稱這是外來的。

硬要證明老子是兒子、兒子是老子,這樣的發明創造,只有胡適的徒子徒孫才幹得出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