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國家崩潰,五胡亂華自此開始:八王之亂如何改變了中國歷史?

北斗維斟 發佈 2023-01-28T02:22:22.378946+00:00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場內亂的影響最為深遠。一場是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另一場是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那麼,八王之亂到底是如何發生,又對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場內亂的影響最為深遠。一場是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另一場是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影響了唐朝之後的1000年,而八王之亂則影響了西晉之後的1500年。因此,八王之亂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安史之亂。那麼,八王之亂到底是如何發生,又對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一,太康之治的背後,危機四伏

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東吳,中國終於結束了漢末三國的大亂,再次進入了大一統時代。從280年到289年的十年,「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史稱「太康之治」。

當然,古代的任何盛世都是飢餓的盛世,太康之治也不例外。盛世不過是沒有了戰亂,人民能夠勉強安定下來罷了,實際上還是在溫飽線以下掙扎。社會經濟發展的果實都被社會上層所壟斷,他們閒暇之餘用筆墨書寫時代的美好,給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魏晉時代,正是門閥士族膨脹的大好時代。經過戰亂之後,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不僅擴張了土地和奴婢,還建立了自己的私家軍隊——部曲。他們在地方建立星羅棋布的塢壁,控制著王朝的基層組織。曹丕稱帝後,為了得到門閥的支持,不得不出台九品中正制,讓門閥壟斷了各級官僚的選拔。

門閥擁有的莊園土地阡陌縱橫,而大量的農民則失去土地,只能淪為奴婢、佃客、部曲等依附民。根據《中國人口通史》的資料,魏晉時期的依附民數量占據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這些依附民沒有人身自由,甚至沒有法律保障,主人可以任意生殺奪於,這些人就是農奴。上流社會醉生夢死,攀比富裕,下流社會窮困潦倒,流亡不斷。

漢末大亂,中原人口大減,而羌、氐、匈奴、烏桓等族逐漸遷入中原。如果給他們分配土地,進行教化,那麼這些內遷的民族是可以彌補勞動力的。然而世家大族只想讓這些遊牧民族成為佃客或者奴婢,進行各種欺壓,結果導致民族矛盾也尖銳起來。

盛世背後的危機潛伏,司馬炎卻絲毫沒有察覺。他統一後擁有嬪妃上萬,歷史第一,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奮鬥精神。他認為全國統一,應該偃武修文了,於是裁汰州郡軍隊,「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

與之相反,諸侯勢力迅速擴張。司馬炎吸取曹魏的孤立之敗,開歷史倒車,進行分封,全國共分封57王,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上等王設三軍,擁兵五千;中等王設二軍,擁兵三千;下等王設一軍,擁兵一千。不僅如此,諸侯還有萬戶到十萬戶的食邑,他們需要全國三分之一的財政來供養。

晉武帝推行的分封制,恰恰就是八王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


二,前後20年的宗族內亂

司馬氏宗族的內亂,還得從司馬師說起。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執政。但是司馬師無子,於是以司馬昭次子司馬攸為子。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繼兄執政。司馬昭雖將司馬炎作為太子,但是也非常寵愛司馬攸,他希望兄弟二人能夠和睦。司馬炎即位後,司馬攸被封為了齊王。

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一個白痴,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可司馬炎末年,除了司馬衷之外,其他的兒子都很年幼,因而大臣們建議讓司馬攸來即位。司馬攸是司馬昭的兒子,也是司馬師的養子,的確是最適合的人選。司馬炎也比較贊同大臣的意見,開始決定廢司馬衷為太子。

但是,廢司馬衷就損害了皇后賈南風的地位。於是賈南風以「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阻止廢立。武帝派遣大臣荀勖、和嶠去考察司馬衷,荀勖善於趨炎附勢,於是在武帝面前誇讚司馬衷,被朝野公認為小人。經過此事,司馬炎還是保留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司馬攸被氣得吐血而死。

290年,司馬炎去世,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由太傅楊俊輔政。太后賈南風為操控朝政,便聯合楚王司馬瑋殺楊駿家族和黨羽上千人,並廢殺皇后,試圖獨攬朝政。不過,諸王和大臣又推舉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共執朝政,賈南風的陰謀未能得逞。於是,賈南風又讓司馬瑋殺司馬亮、衛瓘,隨之又下令殺司馬瑋。自此,西晉進入了賈氏外戚專權時期。賈南風專權時期,「雖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靜」。

300年,賈后擔心太子司馬通上台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將太子廢殺。結果,此事引發了朝廷內外的反感。不久,掌握宿衛禁兵的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帶領禁兵殺賈氏和其黨羽,賈氏專權結束。而司馬倫又在301年廢晉惠帝自立為帝。

賈后一死,全國的司馬王都想當皇帝,誰也不服誰。只要誰敢稱帝,誰敢專權,天下群起而攻之。於是,八王之亂進入到了高峰階段。先後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先後上台執政,又先後被諸王討伐殺害。直到305年,東海王司馬越擊敗了其他司馬王,最終掌握了政權。

八王之亂從291年開始發生,到300年時讓全國內亂,最終到305年才結束,甚至後續餘波到311年,一共持續了20年。司馬越執政後天下已經大亂,但是他不加反思,反而殺戮朝臣,使得西晉王朝的根基進一步被破壞。311年,晉懷帝下詔各方討伐司馬越,司馬越病死於項城,八王之亂才完全結束。

三,西晉成為了短命王朝

從東漢末到三國,中國已經亂了將近100年。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終於在280年統一了。但是,百姓們只獲得了10年的安穩日子,就又馬上進入到了更加混亂的時代了。從291年到589年,中國又亂了將近300年。是八王之亂打斷了「太康之治」,讓中國再一次陷入到了大分裂之中。

八王之亂首先破壞的是經濟。三國時期,雖然三足鼎立,但是內部總體比較穩定,經濟在恢復,人口也在增加,這也是「太康之治」的基礎。而八王之亂「驅使著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為他們爭權奪利,動輒以幾萬或幾十萬兵馬相攻殺」,導致大量的人口死亡,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摧毀。大亂發生,饑荒隨著到來,307年,劉琨到并州看到的場景是「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

經濟破壞的還在繼續蔓延,瘟疫、蝗災隨之出現,於是人們只能離開自己生活的家園,被迫逃亡他鄉,成為了流民。而歷朝歷代都是非常忌憚流民的,於是西晉地方官員驅逐流民還鄉,甚至屠殺流民,例如荊州刺史王澄就一次屠殺了8000流民。老百姓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反抗,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整個北方陷入更大的戰亂之中。

八王之亂中,司馬諸王為了增加自己的軍事實力,紛紛招募遊牧民族為兵,與匈奴、鮮卑等結盟,最終釀成了大患。當天下疲憊,司馬氏也無力再戰的時候,劉淵就帶領匈奴起兵,擊敗了司馬諸王。石勒、王彌也在關東起兵,洛陽成為了一座孤城。311年,石勒、王彌、劉曜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不久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316年,匈奴又攻破了長安,俘虜了晉愍帝,西晉滅亡。

此後的北方陷入大分裂之中,匈奴、鮮卑等民族紛紛南下中原,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權,史稱「十六國」。直到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才統一中原,結束了北方的戰亂。而司馬氏則南渡,在江南建立了東晉王朝。

八王之亂的直接影響就是產生了永嘉之亂,導致西晉的滅亡。而簡介的影響,就是推動了北方遊牧民族湧入中原,激化了北方民族矛盾,引發了更為長期的動盪。此後,北方開始冰與火的民族大融合,而南方加速了開發,這些又給後來隋唐的大一統提供了新的條件。但是這個過程是煎熬的,漫長的,自始至終,普通百姓都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