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外語音,取消大量按鍵,車企在智能化上做了哪些無用功?

路咖汽車 發佈 2023-01-28T03:52:50.112400+00:00

智能化卷到今天,我們會發現新車上的智能化配置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同質化功能,上到百萬,下到十萬,都用著高通8155晶片,都有智能語音,都用著類似供應商的地圖或車機軟體,但是細究起來,車企們在智能化方面好像做了很多無用功,很多地方是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

智能化卷到今天,我們會發現新車上的智能化配置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同質化功能,上到百萬,下到十萬,都用著高通8155晶片,都有智能語音,都用著類似供應商的地圖或車機軟體,但是細究起來,車企們在智能化方面好像做了很多無用功,很多地方是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

車內點外賣、到加油站自動加油付款、車外語音識別.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車企們把越來越多智能化配置搬上了車,很多應用都是你在其他智能終端設備上或多或少見到過的,但是這些應用適合被搬到車上嗎?

智能化硬體上做的無用功,你的車上也有吧?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些硬體,就比如這幾年風靡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還有越來越複雜的開門開窗方式,還有一些自主品牌車型甚至把車輛的燈光調整都整合進了車機大屏之中。

大眾在ID.系列上,把主駕的原本4個開關窗按鍵,變為了2.5個,其中2個負責開關窗,另外0.5個負責切換前後窗開關。相比於大眾沿用了近二十年的設計,這樣的設計確實是讓人覺得科技感很足,對於一些從零開始的新手司機來說,可能還好接受一些,而對於老司機們,這種配置就不免會被人吐槽了,把原本一個非常習慣的開關步驟,變得繁瑣起來,就像在開關窗這裡還加了一個二級菜單。

雖然吐槽,但是這樣的配置還被一些其他合資車企給學習了過去,這只能算是提升了設計師心中這台車的「智能化」程度。

可是,大眾使用的這類按鍵,還算給我們保留了物理回饋,但是有一些新勢力車企,甚至把這部分給魔改了,變成了按壓式帶震動反饋的開窗方式,幾乎是把盲操作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這就真的是有些做「假」智能化了,甚至對於駕駛安全性都會有一些影響。

車內手勢控制,最早應用在一些豪華品牌車型上,比如說駕駛者可以在屏幕前揮手翻頁,做出點擊的手勢接打電話,或者用手指在空中畫圈調節音量大小,手勢控制這種功能,在停車時使用還是挺香的,但是這種功能本來是方便駕駛者在開車過程中盲操作的,可在行駛過程中,這個配置確實是不太好用,經常會出現誤識別,或者不識別,車內的晃動會讓控制的準確度降低。

而到了新勢力這裡,手勢控制甚至被發展到了全車空間內,理想L9的前後排都有手勢控制,特別是控制後排顯示屏時,3D ToF手勢控制成了主要控制方式,後排乘客可以張開手,被識別到之後們就可以控制光標了,這個功能真的是充分展現了高度智能化,但是只能停車用,開起來就要現原形了。開車過程中的顛簸晃動,會讓光標左右橫跳,識別度大幅降低。很多車主吐槽,還不如給配一個遙控器呢。

手機軟體不適合生硬地搬上車,小程序是新思路?

在車企們把車內實體按鍵越做越少,來體現科技感和智能化的同時,把盲操作的難度直線拉升,特別是把調整後視鏡、燈光、HUD這些硬體的菜單都藏到了屏幕中,確實會給車主提升上手難度。

那麼怎麼補救呢?這就輪到了智能語音系統,現在越來越多新車型的語音系統已經能夠做到可見即可說,能夠準確識別到車主的指令要求,但是一些車型並未把車輛的底層菜單全打通,也就是語音系統對於一些車輛配置並沒有控制權限。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HUD和外後視鏡的控制上,車主需要到菜單中去找對應的調節選項,在取消了最方便、最普遍的物理控制後,又沒有給留下方便操作的快捷方式,屬實是智能化做的無用功,或者說是給車主製造麻煩。

隨著合資品牌發力智能語音系統,開始找國內合作的供應商,做深度本土化之後,在智能語音方面,新勢力和傳統品牌們的差距已經不那麼大了,體驗感很類似,功能的同質化變得很嚴重,那麼一些「聰明」的車企又開始琢磨什麼功能了呢?車外語音系統就是其中的一個。

在一些車型上,車主帶著鑰匙,站在車外就可以喚醒車輛的語音系統,車外4米範圍之內都可以跟車輛對話,可以通過語音開關後備箱、打開燈光秀、啟動關閉發動機等,這樣的功能可以說是非常新鮮,但是安全性呢?

語音識別會有識別準確性不足的問題,當發生誤識別的情況,很有可能發生一些安全問題,車企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盡最大可能解決車主在車外的一些訴求,可是真正落地的時候,鑰匙在4米範圍內,其他人的對話也可以喚醒車輛,這類功能真的很有待商榷。

再回到車內,隨著車內語音系統的不斷發展,發展出了4音區識別,甚至是6音區識別,這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前後排乘客,甚至方便了車外的人。由於絕大多數的車型語音系統,並不需要像蘋果的「嘿,Siri」那樣,進行聲紋的認證,對於音區的識別範圍也比較大,所以在一些車型上,陌生人甚至可以站在車外喚醒車內的語音系統,讓車輛給你開門、開窗,或者調整其他功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安全問題,車企們應該增加聲紋識別,並且把各個音區的範圍控制好。

至於其他更細的功能方面,有一些真的是做的無用功,比如說車上點外賣,還有去加油站自動結算這樣的功能,這些功能可以看作就是生硬地把手機功能,直接放在車機中,但是方便程度遠不如手機操作,各種繁瑣的綁定,以及安全性不明的支付方式,都讓這些功能幾乎會用永遠地沉睡在車機中。車企在開發車機功能時,要保持克制,不是所有功能都適合搬上車機,小屏操作的便利性並不是放大以後能比擬的。

在車機功能方面,不少廠商都給車主們留下了應用市場,可以下一些能夠匹配車機的應用,但是大部分功能的適配性做得都不太盡如人意,這一點,特斯拉在最新OTA的車機系統中,給了我們一些啟發,特斯拉把微信和微信小程序搬上了車機,微信小程序已經是不斷優化簡化後的產物,其實很適合投射到車機上使用,不少車主都給出了好評。

總結:

車輛的智能化卷到今天,不少新車型的功能,已經卷到了政策法規的上限,車企們為了追求差異化,開始做一些無用功,甚至是給車主們找麻煩,為了智能化而去智能化,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在智能化依然處於高速發展的時代,車企們應該更多地去解決車主的痛點問題,要去適應絕大部分人的習慣,而不是讓絕大多數人為了設計師的喜好去被迫適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