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這國號稱「小美國」,那麼「小中國」又是哪個國家?

軍武次位面 發佈 2023-01-28T04:09:13.310773+00:00

在之前的內容里,軍武菌提過不少關於非洲的歷史,基本上都是長期被歐洲列強殖民,到一戰爆發,整個非洲也只有兩個國家沒有淪為殖民地,一個是擊退義大利入侵的衣索比亞,另外一個就是賴比瑞亞。

《軍武次位面》作者:夏蟲不可語冰


在之前的內容里,軍武菌提過不少關於非洲的歷史,基本上都是長期被歐洲列強殖民,到一戰爆發,整個非洲也只有兩個國家沒有淪為殖民地,一個是擊退義大利入侵的衣索比亞,另外一個就是賴比瑞亞。


衣索比亞的歷史也是相當輝煌的,曾經建立起了與大漢、羅馬、波斯齊名的阿克蘇姆帝國。到了近代,更是非洲近代史上唯一兩度擊退西方殖民者的國家。而賴比瑞亞是非洲西部,國土面積不過11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就500萬左右的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小國,憑什麼就能在殖民浪潮中能躲過被歐洲列強瓜分的命運,跟衣索比亞齊名呢?


咱們先來看看賴比瑞亞的國旗,看到這星這條,是不是有點眼熟?沒錯,賴比瑞亞的國旗完全就是「低配版的美國國旗」,而賴比瑞亞之所以能避免被列強瓜分,也是因為背後有美國站台。賴比瑞亞作為非洲第一個共和國,從建國開始就受到了來自美國大哥的庇護,就連政治體制也完全照搬過來。


▲ 賴比瑞亞國旗(左)和美國國旗(右)


不過,美國的制度不但沒有給賴比瑞亞帶來繁榮,反而使得其成為了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賴比瑞亞的美國淵源


12世紀以前,賴比瑞亞還是人煙稀少的赤道雨林地區,後來一部分西非部落的人先後從外部遷入,才構成了賴比瑞亞境內的最早的居民。14世紀中葉以後,歐洲人陸續來到賴比瑞亞沿岸探險,最早到達賴比瑞亞的是法國北部的諾曼人,後來葡萄牙人在賴比瑞亞海岸建立據點,壟斷貿易達一個世紀之久。


當時賴比瑞亞沿岸的主要出產象牙和胡椒,尤其是胡椒,歐洲人把這裡產的胡椒稱為「天堂的穀子」,因此賴比瑞亞還有個外號叫「穀物海岸」。眼看著葡萄牙人在這大發橫財,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也坐不住了,15世紀下半葉,他們也先後來到賴比瑞亞「淘寶」。


▲ 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西洋沿岸的賴比瑞亞


當時除了象牙胡椒這類商品外,列強們最愛買賣的就是黑人奴隸了,由於美洲大量缺乏勞動力,為了填補空缺,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被販賣到了美洲。其中就包括英屬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後來的美國。1776年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時候,黑人數量有50萬之多,占了美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尤其是種植園密布的南方各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人奴隸都在這裡,這些地方就被稱為蓄奴州。後來美國打內戰,就是北方資產階級和南方奴隸主之間的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之後,美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當時美國建國的理念中包含「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於是黑奴較少的北方各州先後廢除了奴隸制,而黑奴較多的南方蓄奴州也有不少黑奴逃到北方獲得自由,這些人在當時就被稱為「自由黑人」。


▲ 種植園中勞作的黑人


之後自由黑人數量越來越多,短短二十年就增加了近兩倍之多。如此多的自由黑人湧入社會,一下子就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南方的白人們害怕這些獲得自由的黑人會鼓動自己種植園中的黑奴起義,而北方的白人們則擔心自由黑人跟自己爭奪工作崗位,還有一部分人覺得這些人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應該如何對待自由黑人,成了當時美國社會一個難題。


1785年,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在《維吉尼亞札記》中提出了解決自由黑人問題的新觀點,就把他們送回非洲故鄉——「把我們人口中的這一部分人遷走,這無論對我們還是對他們,都極為有利」。


▲ 美國總統山左起第二位便是傑斐遜


在傑斐遜看來,把自由黑人同化為白人人口的一部分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麼最圓滿的解決辦法就是哪來的回哪去,把他們送回故鄉,並賦予他們完全的公民權利,這樣一可以維護美國社會的穩定,二又可以在非洲傳播美國的文化價值觀。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一部分自由黑人也希望能回到故鄉,因此,這一提議而很快就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贊同。於是在1816年美國成立了「美國殖民協會」,目的就是自由黑人送回非洲。


▲ 美國殖民協會遣返自由黑人的宣傳畫


不過在送他們回家之前,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送到哪?找來找去,最終選擇了西非一塊人煙稀少的熱帶雨林,這裡只有一些分散的黑人部落,是最理想的殖民據點。1821年,在美國中將斯托克頓親自護航下,300多名黑人成為了第一批返回非洲的先驅者,踏上了非洲的回鄉之路,抵達了我們之前提到的「穀物海岸」。


不過當地的「黑人老鄉」並不歡迎這些「外出務工人員」,當他們登陸後向當地土著黑人提出了購買一塊土地的要求時,土著黑人首領當成拒絕了,一點面子也沒給。最後還是靠著手裡的槍才以300美元的價格「買」下來這塊地方,建立起了第一塊自由黑人殖民地。第二年,又有更多的自由黑人被送回到這裡。


▲ 美國在賴比瑞亞的第一個殖民點如今是賴比瑞亞首都


美國各州看到「美國殖民協會」,也紛紛成立了各自的殖民協會,一批一批地把自由黑人送到非洲,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殖民地。1839年,除了馬里蘭州的殖民地之外,其他各州的殖民地成立了賴比瑞亞聯邦,以美國憲法為藍本,起草了《賴比瑞亞聯邦憲法》,為日後賴比瑞亞的獨立奠定了基礎。


從殖民地到共和國


一開始賴比瑞亞聯邦由美國殖民協會派出白人總督進行管理,1841年約瑟夫·詹金斯·羅伯茨繼任為總督,羅伯茨是非歐混血,有八分之七的白人血統,但是作為自由黑人的孩子,勉強也算是黑人。


他為了擴大財政收入,他決定對進入賴比瑞亞的貨物收取關稅,但是這一行為很快引來了英國商人的不滿,英國人認為只有獨立國家才有資格收稅,而賴比瑞亞不是一個獨立國家,無權收稅,同時,英國人也早就盯上了賴比瑞亞這塊肥肉,隨時打算把它納入「日不落帝國」的版圖。


為了應對英國人的發難,1847年,美國殖民協會同意賴比瑞亞聯邦獨立,在通過了獨立宣言和憲法之後,賴比瑞亞共和國正式成立,總督羅伯茨為第一任總統。


▲ 賴比瑞亞首任總統羅伯茨雕像


由於全盤照抄美國的政治制度,賴比瑞亞共和國成為了第一個由黑人建立的美式民主制度國家。它建國時,非洲其他地區還處於殖民地或土著部落狀態。雖然賴比瑞亞名義上獨立建國,但是美國的遣返活動卻還在繼續進行,到1867年美國總共遣返了約1.9萬名自由黑人,這也為賴比瑞亞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賴比瑞亞共和國成立後,曾經昔日飽受種族歧視屈辱的自由黑人搖身一變成了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區別於當地土著黑人,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美裔賴比瑞亞人。美裔賴比瑞亞人只占賴比瑞亞總人口的5%,但是他們卻長期把持著國家政權,從賴比瑞亞獨立的1847年到1980年,賴比瑞亞的20任總統無一例外都是美裔賴比瑞亞人。


不僅如此,在實際生活中美裔賴比瑞亞人也一點看不上當地土著的黑人同胞,在這些落後的老鄉面前,他們就是來自「文明世界」、充滿了優越感的「上等人」。


根據美國人自己的報告美裔賴比瑞亞人把土著當作奴隸使用,甚至就連最底層的美裔賴比瑞亞人也有土著男僕伺候著。在當地土著黑人眼中,這些美裔賴比瑞亞人和歐洲殖民者除了膚色之外,沒有任何區別。因此在美裔賴比瑞亞人統治期間,賴比瑞亞的社會結構出現了巨大的割裂。


▲ 美裔賴比瑞亞人統治期間,土著黑人的悲慘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賴比瑞亞土著黑人的艱難處境也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為了緩和矛盾,賴比瑞亞政府推行統一政策,規定所有的賴比瑞亞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儘管如此,美裔賴比瑞亞人還是在社會中占盡了特權地位。當時,賴比瑞亞的政界精英和富商大賈都是清一色的美裔賴比瑞亞人,而軍隊中的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則以土著黑人為主。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終於,被壓迫的階層拿起了武器。1980年,一個名叫多伊的軍士長帶領手下17名士兵發動軍事政變,打死了總統托爾伯特,建立軍政府。1984年,多伊頒布賴比瑞亞新憲法,並在第二年當選總統,終結了美裔賴比瑞亞人的統治。


▲塞繆爾·卡尼翁·多伊,賴比瑞亞的第21位總統


不過,多伊的上台並沒有解決賴比瑞亞的問題,反而加劇了內部矛盾。由於賴比瑞亞的土著黑人有十多個不同的族群,彼此之間一直矛盾不斷。而新上台的多伊又是個獨裁者,一味偏向自己所在的克蘭族,引來了其他部族的不滿。


於是,積壓了一百多年的美裔賴比瑞亞人和土著黑人的矛盾以及各個土著黑人族群之間的矛盾如同火山爆發一般全部噴涌而出,加上冷戰結束後美國停止了對賴比瑞亞的援助,使得多伊政權搖搖欲墜,最終引發了1989年的第一次賴比瑞亞內戰。


▲ 賴比瑞亞內戰期間的娃娃兵


內戰期間,各個族群為了爭奪本族的利益,組成各種的武裝派別互相殘殺,到1996年8月,各派才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達成協議,同意全部解除武裝。但是好景不長,1999年賴比瑞亞北部出現的一支反政府武裝再次引發內戰,直到2003年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介入下才最終得以平息。


學美國學成了「四不像」


俗話說 :「背靠大樹好乘涼」,賴比瑞亞抱住美國這根大粗腿,怎麼 到現在反而落得個一地雞毛的下場呢?


u1s1,美國在賴比瑞亞身上確實沒少下功夫。比如政治上,在美國的庇護下,沒有和其他非洲國家一樣慘遭列強的瓜分,保證了自己的獨立地位。在軍事上,美國不但提供武器裝備,還幫忙訓練武裝力量,他們與美國軍隊聯手鎮壓了多次土著黑人起義,保證了政權的穩定,20世紀40年代,兩國還簽訂了防務協定、港口和海軍基地協定。經濟上,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公司大量開闢橡膠園,成為了當時賴比瑞亞的支柱產業。


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境外資本主動湧入賴比瑞亞,不但給本地人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還幫忙修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讓落後的賴比瑞亞的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由於社會階層斷裂,導致美裔賴比瑞亞人長期占據著高收入崗位,把持了大量的財富,而另一邊土著黑人只能從事收入微薄的低端工作,和貧窮作鬥爭。


▲從事低端工作的土著黑人


此外,賴比瑞亞的產業結構非常單一,經濟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比如在1973年的石油價格危機中,由於油價猛漲,導致賴比瑞亞受到波及,經濟陷入停滯,失業和通貨膨脹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後來爆發內戰,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又在內戰中被徹底摧毀,到最後甚至連食物都要依靠國外的援助。2018年賴比瑞亞人均GDP僅677美元,是聯合國界定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賴比瑞亞破敗的鄉村和飢餓的兒童


反觀越南,在1986年學習借鑑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實行革新開放後,通過吸引外商投資來拉動本國經濟發展,承接了來自全球多數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目前,不僅優衣庫、阿迪耐克這些國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紛紛在越南建廠生產,就連三星、蘋果這樣的科技企業也在越南建設生產基地,甚至中國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也轉向到了越南。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2022年,越南卻呈現出一反常態的強勁勢態,截至去年的12月30日,越南2022年的出口總額高達3718.5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10.6%,全年GDP增速更是達到了創25年以來歷史新高的8.02%。


▲2011年-2022年的越南GDP增速


由此可見,別人玩的好的不一定自己就能玩好,就算是抄作業,也得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抄。


美國把自由黑人送回非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個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但是由於從美國來的自由黑人並沒有對土著黑人一視同仁,導致賴比瑞亞的人民對自己族群的認同感要大於對整個國家的認同感。


賴比瑞亞作為非洲第一個共和國,曾經是非洲自由民主的燈塔,但是由於內部問題,如今卻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毫無疑問,內戰是摧毀了賴比瑞亞的直接因素,但是縱觀賴比瑞亞的歷史就不難發現,內戰早在建國之時就註定會發生,什麼時候發生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