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健康月曆來了!農曆1月-12月,不同節氣各有重點!收藏對照,健康一整年!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01-28T04:14:39.635915+00:00

農曆一月,此時天氣仍然寒冷,要注意保暖。頭部保暖若做得不好,很容易引發鼻炎、頭痛等疾病,這也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

農曆新年開啟新一輪養生序曲

2023年有兩個立春

如何根據節氣變化

來調整健康方案

這份「養生月曆」請收好

農曆一月:立春、雨水

1月22日-2月19日

農曆一月,此時天氣仍然寒冷,要注意保暖。但與此同時,露在外面的頭部、脖子也得做好保暖工作。

■ 頭部保暖若做得不好,很容易引發鼻炎、頭痛等疾病,這也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

■寒涼的空氣容易讓抵抗力較弱的人患上急性鼻炎。要避免被鼻炎襲擊,除了戴圍巾、口罩之外,回到家還可以用溫水沖洗鼻腔。

養生推薦:

☑寒冬里養血補氣離不開泡腳。可取桂枝10g、砂仁6g、吳茱萸6g、白豆蔻10g、淫羊藿30g、生薑10片、仙茅10g泡足。

☑熱水泡腳,水溫不要太高,用水量一定要淹沒過腳腕以上。泡完腳還可以適當按摩足底,緩解疲勞,幫助睡眠。

農曆二月:驚蟄、春分

2月20日-3月21日

2023年是癸卯兔年,按照「置閏法」來說,當年是閏二月。此時已經進入到初春,這個時候養生講究「二早」。

養生推薦:

☑ 厚衣服別早脫。俗話說「春捂秋凍」,一下子把衣服脫得太多,就會因不適應氣候變化而易著涼得病。

☑ 早起晚睡更精神。立春後,開始晝長夜短,可以適當「晚睡早起」。當然,也並不是睡得越晚越好,晚睡不要晚於11點。

農曆閏二月:清明

3月22日-4月19日

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尤其是一些傳染病。首先要具備防病意識,提前做好預防接種。在家也要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外出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逗留太長的時間。

養生推薦:

給家人準備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銀花、菊花。

農曆三月:穀雨、立夏

4月20日-5月18日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翻過穀雨即是初夏,養生越要注意柔和適度,這樣才能固住健康、平穩過渡。

養生推薦:

☑這時可以多食山藥。山藥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了,屬於藥食同源,非常健康。蜂蜜、大棗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些祛濕利水的食物也可漸漸增加,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鯽魚、豆芽等。

農曆四月:小滿、芒種

5月19日-6月17日

此時各地陸續進入夏季,小滿節氣的到來,讓人體進入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此時應注意健脾祛濕,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多吃點兒「苦」。

養生推薦:

☑民間一直有小滿三候之「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種多年生菊科植物,清熱、去火、開胃。

☑還可以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

☑忌食海腥魚類、羊肉、冷飲等,可多喝粥以調理脾胃,如綠豆粥、荷葉粥、赤小豆粥等。

農曆五月:夏至、小暑

6月18日-7月17日

夏天人們很容易感到疲倦。夏天氣溫高出體溫,體內的汗液無法發散出來,很容易中暑,人們常常沒有食慾。所以,在飲食上面,一是清淡為主,二是切忌貪涼,三是苦夏「吃點苦」。

養生推薦:

夏季飲食應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穀物類。明代李時珍認為粥是夏季最佳飲食:

☑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後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熱。

☑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

農曆六月:大暑、立秋

7月18日-8月15日

此時,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天氣漸漸炎熱起來,人出的汗多了,體力消耗又大,很多人都覺得慵懶乏力。

養生推薦: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農曆七月:處暑、白露

8月16日-9月14日

此時迎來了處暑,意味著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此時養生的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燥則潤之」,飲食應堅持祛暑清熱。

養生推薦:

這時清補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

農曆八月:秋分、寒露

9月15日-10月14日

農曆八月迎來了秋分、寒露,此時日夜溫差較大。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臥不可貪涼。

養生推薦:

☑日常飲食中,應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

☑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農曆九月:霜降、立冬

10月15日-11月12日

此時氣候由熱轉寒,作為秋季的最後兩個節氣,熱與冷交替,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但不要過早穿上棉衣。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容易染上疾病。

養生推薦:

宜選擇潤燥滋陰的飲食,此類飲食有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全麥面、小麥仁、豆芽、豆漿、花生、芝麻、紅薯、山藥、南瓜、蘿蔔、白菜、洋蔥、藕、百合、木耳、梨、蘋果等都比較適宜這個時節食用。

農曆十月:小雪、大雪

11月13日-12月12日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冬天是對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但「補冬」也不能「盲補」,應遵循「少咸多苦」的大前提。

養生推薦:

☑ 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肉等。

☑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北方要溫暖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比如雞、鴨、魚類。

農曆十一月:冬至、小寒

12月13日-2024年1月10日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此時更要注意「養藏」。

養生推薦:

深冬常泡腳可以刺激人體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以及踝關節以下各穴位,促進新陳代謝及延緩衰老。

農曆十二月:大寒、立春

2024年1月11日-2月9日

此時人體臟腑均處於寒涼狀態,對體虛年老之人,若稍不留意容易使舊病復發或添增新病。養生要著眼於「藏」,此時特別要防寒、暖身。

養生推薦: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戴圍巾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

還等什麼

快把這份養生攻略轉給親朋好友

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元氣滿滿~

編輯 / 張姍

來源/勞動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