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北京古往今來地名與景觀中,有不少與「兔」有關的名字

京報網 發佈 2023-01-28T04:32:18.527914+00:00

在北京古往今來的地名與景觀中,也有不少與「兔」有關的名字,如兔園、兔兒山、兔耳山、玉兔石、兔兒莊、兔子梁、野兔溝等,且均有趣聞與掌故。

2023年是農曆癸卯年,十二生肖中的「兔」對應著十二地支中的「卯」,故今年為兔年。

在北京古往今來的地名與景觀中,也有不少與「兔」有關的名字,如兔園、兔兒山、兔耳山、玉兔石、兔兒莊、兔子梁、野兔溝等,且均有趣聞與掌故。

(傳)宋代劉永年《花陰玉兔圖》(局部)

皇城「園中園」兔園

兔園位於西城區西安門內,據《北京園林史話》載:「兔園在西苑之西,皇城的西南隅,是元代的西御苑基礎上改建而成,用石堆疊的假山『兔兒山』即元代故物。《日下舊聞考》《西元集》云:『從南台繞西堤,過射苑(今紫光閣),有兔園。」「兔園布局比較規整,有明確的中軸線,山、池、建築均沿這條南北中軸線配置。大假山像雲龍之形狀,運用水落差而創造的觀賞水景,均很別致。」

元代兔園已成園囿,建有太子宮,但規模較小。曾發生過震驚朝野的權臣阿合馬被刺事件。元初,久居相位的阿合馬專權納賄,陷害異己,眾怒人怨。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十七日,青州府益都(今山東)千戶王著疾惡如仇,與義僧高和尚,趁世祖與皇太子離開大都北巡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上都鎮)之機,在此刺殺了巨貪阿合馬。

明代經過修葺的兔園,造景別致,景色宜人,因與西苑之間無垣牆相隔,所以從南海岸繞過射苑即可到達,由此兔園實為西苑的一個附園。永樂皇帝的潛邸燕王府(後稱西宮)便在其南部,嘉靖皇帝久居西內萬壽宮(仁壽宮),其西側的大光明殿是他修功辦道之地,緊鄰的兔園也是他的修煉之所。

作為皇城中「園中園」的兔園,實為禁城中的禁園,沒皇帝的恩准,是難得一見的秘境。明代有多位文臣作為皇帝的伴駕,曾尋游於此,並賦詩讚之。

嘉靖年通判(官職)陳紹文尋游兔園後,賦詩曰:「兔園西面築瑤宮,復道迴廊勢欲通。珠樹萬年棲舞鶴,石樑千尺跨飛虹。陰蘿轉向懸天上,瀑布翻從出地中。」萬曆年間歐大任在京供職時,伴駕萬曆皇帝游兔園,遂賦《西苑十二首》,其《兔園》詩曰:「西轉兔園開,曾徵賦頌才。赤麟隨馭至,黃鵠下池來。弦玉臨風謝,留金罷露台。明良真此日,拜手詠康哉。」

清代在經營三海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兔園的維護,兔園逐漸荒廢。1900年,八國聯軍一把火燒了兔兒山旁的大光明殿,更加劇了兔園的損毀,最後蕩然無存。民國時史學家、方志學家張次溪曾到此尋古訪幽,並在《燕京訪古錄》中曾提及兔園一帶的景致:「周覽近地,無他寺觀,無二百年以上之古樹,而廢地甚多,有巨石,若杵,若甑(zèng),若象鼻,若龍之半身,皆委置榛莽間,蓋當時山上物無可疑。」

明清時期兔兒山位置示意圖
康熙皇城圖的兔兒山內部

西苑「小蓬萊」兔兒山

兔園以兔兒山而知名。明代蕭洵所著《故宮遺錄》云:「兔兒山在沄台之西……俯瞰都城,歷歷可見。」《明英宗實錄》稱:「天順四年,作西苑亭軒成,苑中蓬萊山頂有廣寒殿,金所築也;西南有小山,亦建殿其上。蓬萊山即萬歲山(今北海瓊華島白塔山),西南之小山也,疑即兔兒山。」清康熙年翰林院學士高士奇《金鼇(áo)退食筆記》有兔兒山「疊石為山,穴山為洞,東西分徑,紆折至頂」的記載。而《皇宮史話》則稱:「兔兒山是明代坐落在皇城內大光明殿西南的一座小山,高五十丈,有小蓬萊之稱。其得名,一說當時山上放養幾十隻兔子,帝後時常到此戲之而樂,故此得名。二說每年九九重陽節時,明帝在山上與宮眷、內臣們擺宴吃迎霜兔,喝菊花酒,因取名兔兒山。其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路,蜿蜒可到山頂。頂上有殿,名清虛殿,站在殿前,京城景物盡收眼底。」

據傳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皇帝與后妃便換上菊花圖案的服飾,登上兔兒山賞明月、飲菊花酒、吃迎霜兔,園內還養著很多代表月宮的「玉兔」,出沒於山石林木叢中,時有宮女扮成嫦娥仙子,以營造月宮之境。

清康熙初年,隨著兔園被廢置,園中兔兒山的各種奇石被移至其他園林中。紀曉嵐的閱微草堂中便有兔兒山的山石。他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道:「又相傳京師兔兒山石,皆艮岳故物,余幼時尚見之。余虎坊橋宅,為威信公(岳鍾琪)故第,廳事東偏一石高七八尺,雲是雍正中初造宅時所賜,亦移自兔兒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為第一。」在雍正時,兔兒山已經拆改散落,其山石成為皇帝御賜之物,為士大夫所青睞。到了清末已蕩然無存。此後這裡逐漸建成民房和狹窄的胡同,仍稱兔兒山。後因不雅,1911年諧音改為「圖樣山」。1965年調整地名時,將附近的西土地廟、槐樹胡同併入,統稱圖樣山胡同,而今已被拆除。

順義有座兔耳山

兔耳山位於順義區東南部大孫各莊鎮,今名華山。據《北京市順義縣地名志》載:「華山是燕山余脈二十里長山中段的一座山峰,海拔高度為178.5米,山體構成是白雲石和花崗岩,石質堅硬,不吸水,是上乘的建築材料。華山,一名兔耳山,因山形似兔耳高聳而得名。據《光緒順天府志》和《三河陳志》載,兔耳山周圍曾有石城,砌石而成。」《京東瑣記》云:「兔耳山為京東之俊山也,高百餘丈,沿山道可攀極頂,遠觀三縣之遼闊。」

兔耳山的來歷,當地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條變色龍,時常傷害百姓。玉帝知道後便派兔神下界降妖。兔神變成一隻銀白的山丘,當變色龍出現時,便突然撲上去,一口咬住變色龍的腰部。變色龍猛回頭把兔神的右耳朵咬掉了。兔神一咬牙,把變色龍咬成了兩段,讓它首尾永遠不能相接。臨走時,兔神把被變色龍咬掉的一隻耳朵立在了華山頂上。後來,整個華山就變成一隻兔耳朵的形狀。因形似兔耳高聳,故稱「兔耳山」。

兔耳山舊屬河北省三河縣,為「三河八景」之一,稱「北兔歸樵」。據《三河縣誌》載:「縣北有山,形如兔耳,其上林木深蔚,其下村舍環居,雖樵牧不盡在此山,而必由此為鄰村之徑。石勢崚嶒(léng céng),山崖屈曲,當夕陽西墜,清風徐來,樵歌下上與岩之聲相應。詩曰:『兔耳山高聳髻鬟(jìhuán),雨余遙指翠微間。山巉(chán)岩礙皺如畫,石磴梯雲徑可攀。千樹霜酣黃葉老,幾時門對夕陽殷。承平信是回家休,向晚樵歌唱四山。』」

明代兔耳山上有廟宇等古蹟,因山勢俊俏,有西嶽華山之美,故改稱「華山」。明清時這裡山高景美,每到重陽之時,便吸引不少遊人來此登高觀光。清康熙年間三河知縣、懷寧(今安徽安慶市)人任塾賦詩讚曰:「層山落日漸成霞,樵客呼群類麇麚(jūn jiā)。風吹草衣隨返犢,月明莎笠亂歸鴉。行歌響入疏林近,荷擔行分小徑斜。已傍疏籬漫回首,蒼蒼舊路暮雲遮。」

民國時,兔耳山地處河北省三河縣大孫各莊,1949年劃歸順義縣,1958年隨順義縣劃歸北京市。40年前,兔耳山仍是鬱鬱蔥蔥,景色秀麗,而今因山石開採,京東平原勝景「北兔歸樵」已難見其原貌。

以「兔」而稱的小景觀

在京郊,還有幾處以「兔」而稱的小地名及景觀,因名不見經傳而鮮為人知。

玉兔石位於海淀區西北部的鳳凰嶺,是一處造型獨特的景觀,因形如一隻玉兔俯臥得名。據傳,當年嫦娥攜玉兔下凡途經此處,見這裡景色優美,便將玉兔放在山泉邊飲水後,獨自在山間賞景。她遊玩了幾個時辰後,竟把玉兔忘了,獨自駕著祥雲返回天宮。玉兔不見嫦娥的召喚,便爬到一處高嶺上等待,可左等右等仍不見嫦娥,日久天長就變成了一塊山石,被稱為「玉兔石」。

兔莊,也稱兔子莊,位於門頭溝東南部永定鎮,曾為白莊子所轄自然村,海拔僅73米,為境內最低點。此地處於永定河西岸,地勢平坦,水草茂盛,早年間有潭柘寺田莊佃戶在此設圍欄飼養兔子,多年後形成幾戶人家的聚落,稱兔子莊、兔莊。後因不雅,取永遠興旺發達之意,改稱「永興莊」,而今村落已消失,建成永興小區。

兔溝,今稱土溝,位於昌平區小湯山鎮東南部,元代有一條南北向的土溝,長約三里,多有野兔在土溝內挖洞做窩,每至春秋時節野兔四處亂竄,故有狩獵者到此捕殺,遂將此地稱「兔溝」。明代形成聚落,以此地多溝稱「土溝」,清《光緒昌平州志》載有大土溝、小土溝之名,今屬小湯山鎮所轄村。

兔耳溝位於門頭溝永定鎮,是萬佛山上的一條山溝。《北京門頭溝村落文化志》稱:因溝中有兩塊山石,形似兔耳狀,故名。

兔子梁,也稱兔梁,位於懷柔區北部,是喇叭溝門鄉李營村西側平頂山下的一座山樑,林木茂密,少有人跡。一說因此地多有野兔出沒得名,另說一處高坡上有一巨大的山石,形似俯臥著的一隻兔子,故名。

野兔溝位於房山區蒲窪鄉富合村西北五里處,因山高林密,多有野兔、山雞等出沒。這裡的野兔多為土黃色,秋季最多,由此這條三里長的山溝被當地人稱為「野兔溝」。

(原標題:北京「兔地名」不只兔兒山)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戶力平

流程編輯:u00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