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藥:蔓荊子

嶺南謝氏中醫藥 發佈 2023-01-28T15:18:40.302550+00:00

八月,蔓荊果實成熟的季節,走近細瞧會發現藏著一串串圓圓的如綠豆般大小的籽兒,這便是蔓荊子。今天聊聊蔓荊子。《神農本草經》以「蔓荊實」為正名。現代多用蔓荊子一名。《新修本草》稱「蔓荊苗蔓生,故名蔓荊」。《新修本草》稱「蔓生」,乃「其枝小弱如蔓」,非草本植物之蔓生也。

八月,蔓荊果實成熟的季節,走近細瞧會發現藏著一串串圓圓的如綠豆般大小的籽兒,這便是蔓荊子。今天聊聊蔓荊子。

《神農本草經》以「蔓荊實」為正名。現代多用蔓荊子一名。《新修本草》稱「蔓荊苗蔓生,故名蔓荊」。《新修本草》稱「蔓生」,乃「其枝小弱如蔓」,非草本植物之蔓生也。蔓荊子的異名不多,然應當注意古方中另有「蔓菁子」一藥,雖讀音與蔓荊子相同,然兩者卻非一物。

中醫

中藥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山東、浙江、福建、江西。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本品氣特異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飽滿、氣味濃者為佳。生用或炒用。

本品性味辛、苦,微寒。歸膀胱、肝、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本草經解要》

蔓荊子。氣微寒,味苦,無毒。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久服輕身耐老。

蔓荊子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太陽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腎之合也,蔓荊寒可清熱,苦可燥濕,濕熱攘,則寒熱退而拘攣愈矣。氣寒壯水,味苦清火,火清則目明,水壯則齒堅,齒乃腎之餘也。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苦味清火,所以九竅皆利也。白蟲濕熱所化,苦寒入膀胱以瀉濕熱,所以去白蟲也。久服輕身者祛濕之功;耐老者壯水之力也。

制方:

蔓荊子同甘菊、荊芥、黃芩、烏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頭風、目將損者。

《藥品化義》

蔓荊子 屬陰中有微陽 體干而細,色青,氣和,味苦略辛(雲甘,非),性涼,能升,力疏風熱,性氣與味俱薄,入肝與膀胱二經。

蔓荊子味苦兼辛,能疏風涼血利竅。凡太陽頭痛,及頭風腦鳴,目淚目昏,皆血熱風淫所致,以此涼之。取其氣薄主升,佐神效黃芪湯疏消障翳,使目復光,為肝經勝藥。

現代藥理

中藥蔓荊子主要含黃酮類成分:蔓荊子黃素,紫花牡荊素,蔓荊子蒿素,木犀草素,牡荊素等;脂肪酸類: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麻酸。還含揮髮油等。

中藥蔓荊子有解熱、鎮痛作用,其鎮痛活性成分為總黃酮及揮髮油。其所含紫花牡荊素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蔓荊子水提物及醇提物有祛痰、平喘作用;水煎液、石油醚提取液可使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舒張,並對抗組胺引起的氣管收縮。此外,本品有一定降壓、抑制腸道平滑肌、增進外周和內臟微循環、抗凝血等作用。部分活性成分有體外抗氧化、抑菌及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