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手機屏幕之外的風景

光明網 發佈 2023-01-28T16:48:34.122562+00:00

智慧型手機不斷更新換代,即時通信、社交媒體、短視頻、網絡直播等網際網路應用蓬勃發展,5G技術的使用、網絡基礎設施和硬體設備不斷升級,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VR、AR、元宇宙等新興技術投入應用,這些,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精彩片段都能被實時記錄,人生的每一個感動時刻都能即刻共享。

作者:支振鋒(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網絡法治藍皮書》主編)

「雲旅遊」「雲燈會」「雲冰雕」「雲拜年」「雲祈福」……兔年春節,許多地方和媒介平台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春節文化場景,極大豐富了我們的休閒娛樂和精神生活。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為中國年帶來了新氣象。智慧型手機不斷更新換代,即時通信、社交媒體、短視頻、網絡直播等網際網路應用蓬勃發展,5G技術的使用、網絡基礎設施和硬體設備不斷升級,無人機、人工智慧機器人、VR、AR、元宇宙等新興技術投入應用,這些,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精彩片段都能被實時記錄,人生的每一個感動時刻都能即刻共享。過年,「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成為過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變成現實。

但虛擬世界的便利,也帶來生活世界的疏離。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攝像機,小小手機,六寸空間,塑造了人們幾乎全部的生活世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達9.62億,占網民整體的91.5%;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10.27億,占網民整體的97.7%;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占網民整體的68.1%;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9.5個小時,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6%。有研究顯示,成人每天查看手機60至110次。有些人甚至除了睡覺,全天泡在網上。機不離手、機不離身,使不少人成了「低頭族」;精準畫像、算法分發的內容傳播,製造了束縛人們的「信息蛛網」;短視頻、朋友圈成為「信息瓜子」,一刷就是幾個小時。許多家庭成員身處一室卻相對無言,唯有默默刷手機;屏幕成了將人與人隔離開來的堅固壁壘。

過年,恰恰應該是突破人心之間網絡鴻溝的契機。年,是內涵極為豐富的中國文化意象。「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的歲月流變,「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的人事更始,都在一個「年」字之中。「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年,意味著豐收喜悅;「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年,意味著普天同慶;「生盆火烈轟鳴竹,守歲筵開聽頌椒」,年,意味著歡聚相守;「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年,意味著吐故納新;「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年,意味著遙想未來。對中國人而言,年,包含著收穫與總結、除舊與納新,團聚與相守、歡樂與憧憬。情感融通、心靈溝通是中國年最鮮明的文化符號。

網絡豐富多彩,仍是虛擬世界。視頻賞心悅目,怎比得煙火氣息;直播精緻酷炫,遠不如身臨其境。春節,是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且看此時萬里神州,張燈結彩迎新春。大江南北,火樹銀花;舉國上下,春潮湧動。或舞龍或舞獅或社戲,或民俗或廟會或非遺,遍地可觀可看的文化景觀,呼喚我們放下手機與家人一起切身感受濃濃年味,走出屏幕與親人共賞豐富文化景觀。辦年貨、烹大餐、品美酒、敘親情,看看朋友、逛逛廟會、走走村巷、賞賞景觀,「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這就是中國年,這就是中國味兒。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26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