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戰功赫赫,自覺功高過主,便心生一計,秦始皇:寡人不殺你

文史風雲鑑 發佈 2023-01-28T17:01:43.336009+00:00

戰國時期,戰亂頻發,風雲莫測,因此許許多多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在這一背景下脫穎而出。由於古時是「王權社會」,而大將軍功勞越高,兵權越重,也更有話語權,謀權篡位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很多戰功卓著的大將軍死於君王的猜忌。

文章字數3622字,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戰國時期,戰亂頻發,風雲莫測,因此許許多多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在這一背景下脫穎而出。但是,功勞太高卻不一定是件好事。

由於古時是「王權社會」,而大將軍功勞越高,兵權越重,也更有話語權,謀權篡位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很多戰功卓著的大將軍死於君王的猜忌。

大將軍們在戰場上用命作戰,立下赫赫戰功,換來的卻是「血淋淋」的教訓。像這樣活生生的例子並不少。

比如廉頗被逼迫客守異鄉,最終抑鬱而亡;李牧被小人誣陷最終慘死;戰功赫赫的白起帶領士兵打下了無數勝仗,一生為國效力,從無謀逆之心,卻被扣上「造反」的帽子,一家人難逃一死,實在是悲哀。

縱觀歷史,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冤案」,但並不是所有功高過主的人都難逃一死的結局。秦朝就有一位這樣的大將軍,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功勞過高,恐惹秦始皇猜忌,便多次提出告老還鄉。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秦始皇不但沒有殺他,反而讓他繼續留下為他效力。這位大將軍,便是王翦,他究竟是如何做的,能夠得以善終呢,難道只憑一句告老還鄉嗎?

王翦初入戰場

大約公元前287年,當時的秦朝雖然實力強大,但還是做不到人人富有,王翦便是這些貧困人口中的一員。

王翦的家境十分貧寒,生活拮据,而且也沒什麼人脈,過著「小透明」的生活。王翦從小就沒有小孩的玩具,他的家人為了讓他開心,就常常動手製作一些武器來逗他開心。所以長大後的王翦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喜歡舞刀弄槍和研究兵法策略。

當時的秦朝正在招兵買馬,擴充兵力,王翦仿佛看到了希望。王翦心中暗想,要是進入軍隊,不僅能吃飽飯還能為國效力,豈不是兩全其美。於是王翦毫不猶豫的從軍,此時的他才20歲。

雖然王翦沒有真正上陣殺敵過,但由於他從小便熟讀兵法舞刀弄槍,所以他在戰場上沉著冷靜,隨機應變,立下了赫赫戰功。

由於王翦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他的才能很快便被白起注意到了,白起將王翦推薦給了當時的秦朝君主,還對王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白起對秦君主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以後我不能為國效力上陣殺敵了,那麼大秦想要一統天下,唯一的人選就是王翦」。秦君主聽到白起這麼說,於是便決定重用王翦。

白起這麼評價王翦,足以見得他眼光敏銳且對國家忠心。遇到能力強的將士不但沒有害怕他會取代自己的大將軍位置,反而舉薦他使他被提拔。正是這樣一個心繫國家的大將,最後卻被逼落得一個自刎的結局。

在王翦被提拔的同時,伴隨他一生的「貴人」也登上了王位,那位貴人就是秦始皇嬴政。嬴政的即位,是秦朝一統六國的開始,也是王翦「逆襲之路」的開始。

助秦王嬴政攻下六國,一統天下

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37年親政之後,王翦也逐漸活躍在了秦朝的戰場上,協助秦朝拿下六國,實現了春秋大業。

王翦的第一步就是攻打趙國的閼與,他沒有急於求成,立馬進攻,而是花時間整頓軍隊,將強兵悍將都挑選出來。

將這些精兵強將挑選出來之後,便對趙國發起進攻,一舉拿下閼與,最後乘勝追擊攻下了九座城池。

經過了攻打趙國一戰,嬴政看到了他的才能,因此更加器重他。攻下了閼與九座城池之後,下一步便是滅亡趙國。此時王翦所要面臨的對手,可不是無能之輩,而是李牧和司馬尚這樣的大將。

王翦帶領將士們與趙國幾番激戰,但卻沒能殲滅敵軍,而是雙方僵持了一年之久。王翦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便開始想辦法扭轉戰局。

要想攻破趙國的都城,就先得滅掉李牧。要想自己動手拿下李牧的人頭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趙國兵力強盛,將都城層層圍住,要想取李牧首級,難如登天。

這個時候王翦靈機一現,殺李牧,何必非得親自動手呢。於是王翦利用反間計,將趙國的大臣郭開收買了。所以郭開在趙王面前參了李牧一本,使得趙王對李牧心生嫌隙而殺了他。

除掉了李牧這個大患,王翦的殲滅敵軍之路就好走多了。他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攻破了都城,擒獲了趙王。

拿下趙國的第二年,嬴政又拿燕國派遣刺客刺殺秦王的理由,命令大將王翦攻打燕國。因為燕國與秦國實力相差懸殊,所以王翦帶領的秦軍很輕易就打敗了太子丹帶領的燕軍。

這一戰後,燕王逃到了遼東,燕國名存實亡。在秦國相繼滅掉趙國和燕國等五個國家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楚國。

為了能夠一舉拿下實力強盛的楚國,因此嬴政在將士們正式出征前召開了一場御前會議,來選擇合適的出征人選。

會議上,秦王嬴政問李信:「如果讓你帶兵去攻打楚國,想要滅掉楚國,得需要多少兵力呢?」李信因為戰功赫赫,因此十分自信且自負。

李信傲氣十足,拍拍胸脯說道:「如果要是讓我去攻打趙國,只需要二十萬兵力就可取勝。」秦王嬴政聽了,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嬴政又問了王翦同樣的問題。

王翦看了看秦王,又看了看李信,面露難色的說:「如果讓我去攻打楚國,沒有六十萬兵力我沒有勝算呀。」

秦王嬴政聽到王翦這麼說,似乎有些不太滿意,拍了拍王翦的肩膀笑著說:「王將軍果然是年紀大了啊,連帶兵打仗都沒有自信了,那就讓李將軍帶兵作戰吧。」

李信謝過嬴政便與蒙恬和二十萬秦軍帶著整個秦國的殷殷期盼踏上了征途。

王翦眼看自己的建議沒有被採納,恐怕以後打了敗仗,自己會受到牽連。因此王翦便假裝生病,向秦始皇申請回家養病。因為暫時還不需要王翦帶兵打仗,秦王嬴政只能同意了王翦的請求。

戰場上另一邊,李信和蒙恬兩位大將帶領二十萬秦軍,目標明確,攻勢兇猛,大敗了平與與寢邑的荊軍。

李信心高氣傲,吃到了點甜頭便更加瘋狂,連忙帶領將士們進攻鄢郢,這次作戰竟然還是大勝而歸。於是李信一鼓作氣,不勝不休,帶領將士們繼續向西攻打。

誰曾想到,這一切都是楚軍的計謀呢?楚軍一路跟蹤李信的秦軍,看著秦軍一步步攻下三處城池,待秦軍體力耗盡,便一舉將秦軍拿下。不得不說,楚軍的緩兵之計真是高深,在兩軍交戰後,楚國一舉攻下了秦國的兩座軍營,還拿了秦軍中七名都尉的項上人頭。

楚軍終於抓住了李信的弱點,憑藉自己高深的計策,為楚國一血了前恥。李信帶領的秦軍就像被追殺的「狼」,只能夾著尾巴狼狽逃跑。

軍隊大敗的消息傳到了嬴政的耳朵里,嬴政「怒髮衝冠」,此時忽然想起了曾經王翦說的那句「非六十萬兵馬沒有勝算」的話,意識到自己輕視了王翦,便命人備下車馬,前往王翦老家頻陽請他回朝。

見到了王翦之後,嬴政又羞又愧,對王翦說:「都怪我沒有聽老將軍的意見,才導致了秦軍此次的大敗,如今秦軍在荊軍面前受盡屈辱,城池也將被攻陷,老將軍您真的忍心棄我和這個江山不管不顧嗎?」

王翦知道秦軍二十萬兵力必敗,但令他沒想到的是,秦始皇居然會親自登門請他回朝。於是王翦說道:「大王親自來看望老臣,老臣感激涕零,雖然我也很想為國效力,但奈何年邁體衰,恐不能再帶兵打仗,所以請陛下另請高明吧。」

雖然嬴政被拒絕了心中十分不悅,但是能拯救秦國的只有王翦,所以嬴政便耐住性子,再一次請求王翦帶兵作戰:「老將軍,你快別說這些話了,目前最要緊的是帶兵拿下楚軍,拯救秦國啊。」

王翦對嬴政知根知底,知道嬴政的脾氣,於是便答應了秦王的請求,但前提是嬴政得滿足他一個條件:「如果非要老臣帶兵作戰,非六十萬兵力不可。」

嬴政知道,聽王翦的總沒錯,便給了王翦六十萬兵力,而且親自送王翦出征。出征前,三杯熱酒下喉,王翦向嬴政請求道:「如果老臣戰勝歸來,還請大王能多賞賜給老臣一些好房子好地。」

秦始皇聽了,笑著說:「怎麼,你還怕寡人虧待你啊,你只管去,一切都不是問題。」

王翦答道:「這不是因為老臣年紀大了,帶兵打仗的日子不多了,趁現在還能為國家做做貢獻,向大王討討賞,為子孫打算。」嬴政聽了,大悅,承諾他凱旋而歸必定賞賜良田百畝。

王翦到了關口後,又一連五次讓自己的親信向嬴政討賞。親信實在不解,對王翦說:「將軍你雖然功高,但你這麼頻繁討賞,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

王翦的回答使軍中親信醍醐灌頂:「大王生性多疑,如今我手握六十萬重兵,大王的心中必定十分不安,我只有表現出我愛財如命十分膚淺,才能打消大王的疑慮,護我以及家人的安全。」

聽了王翦的話,他的親信三番五次去找秦王討賞,直到最終確定秦王已經放心將兵權交給他時,才作罷。王翦得知此事,便不再擔心家人安危,放心領兵作戰。

最終王翦用一手漂亮的緩兵之計,耗時一年,打的楚國措手不及,將其一舉殲滅。

功高過主,申請歸鄉

王翦凱旋歸來,心中本該高興,卻多了幾絲膽怯。王翦自知自己功高過主,恐引起秦始皇的猜忌招致殺身之禍。

所以王翦回來後見到秦王的第一句話就是:「臣如今年邁,無法再帶兵打仗,特申請告老還鄉。」

秦始皇怎麼會看不出來王翦的憂慮呢,秦始皇看著王翦笑著說:「寡人不殺你,你留下便是。」

王翦聽到嬴政的話,心中一顫,趕緊低頭謝罪。在這之後,王翦依舊帶兵打仗,為君分憂。隨著戰功越來越卓著,王翦被秦始皇封為武成候。

王翦除了沒有參與滅韓之外,其他的五個國家都與他有關。王翦自己殲滅了趙國、燕國還有楚國,王翦的兒子王賁或是指揮或是參與了殲滅魏國和齊國。

王翦父子對秦國的貢獻是說不盡道不完的,沒有他們父子,就沒有秦一統六國。而王翦憑藉自己的智慧,打消君王的疑慮,成為了為數不多功高過主卻沒被殺頭的大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