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趙構、岳飛和秦檜

讀書圈兒 發佈 2023-01-28T17:11:11.663142+00:00

最近《滿江紅》熱映,我還沒看,無從評論。但是看了簡介以後,我倒是想起了南宋初期的局勢,今天就說說那段歷史吧。南宋初期的歷史主要圍繞著三個人展開:趙構、秦檜和岳飛。


01

最近《滿江紅》熱映,我還沒看,無從評論。但是看了簡介以後,我倒是想起了南宋初期的局勢,今天就說說那段歷史吧。

南宋初期的歷史主要圍繞著三個人展開:趙構、秦檜和岳飛。

先說說趙構。

在很多人的腦子裡,趙構就是個「昏君」。小說演義里把他說成一個傻缺,被秦檜玩弄於股掌之上;傳統派史家也把他說得顢頇無能,比如王曾瑜老師寫了本書,名字就叫《荒淫無道宋高宗》。這些說法其實是不對的。道理很簡單,一個昏庸無能的人,怎麼可能熬過亂世,開創南宋王朝?

趙構這個人一點不昏庸。不但不昏庸,而且還是極其精明的人,政治能力也相當強悍。

靖康之變後,整個國家危若累卵,趙構自己也過得很慘。他先是碰到「苗劉兵變」,被廢掉皇位,關進小黑屋,差點把命都丟了。等他好不容易熬過兵變,金國又發動「搜山檢海」,萬里迢迢地追殺他。趙構當即發動《三國志》遊戲裡劉備的「脫兔」功能,一路狂奔,就連元宵節都是在汪洋大海上度過的。陳與義寫過一首詩,說「初怪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說的就是這件事。

最慘的時候,這條飛龍連飯都沒得吃。廟裡的和尚送給他五個炊餅,他一個人幹掉仨,後來看了看身邊流口水的侍從,沒好意思吃第四個。這樣的經歷,恐怕也只有南明的永曆皇帝遇到過。但是他跟永曆皇帝不一樣,趙構最後居然能收拾殘局,穩定局面,開創了南宋王朝。

為什麼他能做到這一點?

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原因,說起來可以寫一篇長文。但是,這裡面也確實有個人能力的因素。趙構頗有政治手腕,過了政治見習期之後也學會了識人、用人,而且他很有現實感,目的意識超強。南宋史專家虞雲國在《南渡君臣》一書中就說「趙構不僅在南宋,甚至在整個宋代,都是最擅長權術的皇帝,其政治智商絕對應該高看

如果把趙構和崇禎易地而處,趙構的大明不會亡得那麼快,而崇禎的南宋也絕對不會活得那麼久。

現代讀者受傳統敘事的影響,大多覺得趙構畏金如虎,明明能打贏的時候他也嚇得腿肚子發軟,是個慫包。這個印象其實也不準確。

趙構確實容易高估金人的軍事能力,這跟他個人經歷有關。靖康之變前,趙構是個親王,曾被當成人質送進金營。恰好這個時候,姚平仲率軍闖營劫寨。這支軍隊可是宋朝的精英部隊,可就在趙構眼皮子底下被金兵輕而易舉地解決掉了。這件事給趙構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對意識到兩國軍力的差距。

但是他也不是天生的賤骨頭,雙方力量此消彼長後,他也會調整看法,比如說岳飛取得郾城大捷之後,趙構就一度被勝利沖昏頭腦,覺得金人不過爾爾。他甚至策劃在淮西搞一個布袋陣,要「志吞此賊」,全殲完顏宗弼的主力軍。反而是岳飛沒這麼樂觀,哼哼唧唧的不是很附和。事實證明,趙構低估了金軍的機動能力,布袋陣完全破產,淮西戰役遭到嚴重挫敗。

那麼,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如此,那岳飛在中原取得進展以後,趙構為什麼不讓他繼續深入,而是要召回他?

這裡面有很多因素,但主要還是跟趙構的戰略意圖有關。

首先,趙構不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他相當自私,最看重的就是個人享受。只要能優哉游哉當皇帝,統治半個國家和一個國家,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其實從個人生活體驗來說,確實也沒什麼區別。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就是他對局勢的判斷,和岳飛完全不同。從某種角度說,他其實更現實一些。

岳飛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未必真打算「直搗黃龍,與君同飲」,但收復汴京的打算是有的。但是,從現實局勢出發,岳飛最遠能推進到哪裡?

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裡推測,岳飛最多能收復河南、陝西,再遠就不行了。王夫之的看法差不多。他認為「盡南宋之力,充武侯之志」,也不太可能越過黃河。收復河南、陝西就算到頭了。

岳飛最多能推進到黃河一線,這差不多是歷代史論家的共識。

但是趙構恐怕並不想推進這麼遠。他心目中的最終邊界,應該就是到淮河、漢水。淮河以南的土地,他其實看的相當重。所以他要淮西要搞布袋陣,對完顏宗弼迎頭痛擊,但是對於淮、漢以北的土地,他並無多少興趣。後來簽訂第二次紹興和議的時候,他很痛快地割讓了唐州、鄧州。在主戰派眼裡,這自然是割地辱國。但對趙構來說,這更像是戰略收縮,把有限的兵力用在更有效的防禦線上。

趙構的想法未必沒有道理。

即便傾南宋之力,在短期內把戰線推進到黃河,那麼——這條戰線能守得住嗎?

恐怕很難。

黃河不像淮河流域,它缺乏密集的支流,地勢又過於平坦,很考驗機動性,沒有足夠的騎兵很難守住。岳飛手下的背嵬軍也只有八千多匹馬,很難在黃河一線和金兵長期抗衡。當年戰神般的劉裕大舉北伐,滅南燕,滅後秦,擊敗北魏,幾乎占領黃河以南全部土地,但最後也還是放棄了。

歷史上南北王朝的交界線都是在淮河、漢水一帶,這是有現實原因的。

趙構在整個和戰過程中的表現並不算低能。他知道要重用拉攏岳飛。看看趙構當時寫的御旨就知道,他在岳飛面前把姿態放得很低;他也知道談和最終要靠實力,所以才會急吼吼地要搞布袋陣,再拿著勝利果實到談判桌上講籌碼。我們能明白的道理,他都明白。趙構絕對不蠢,智商絕對遠超平均值。

如果把趙構當成一個具體的人來看待,那他真的是個人渣。王夫之對他有一段剝皮論骨的評價:

忘父兄之怨,忍宗社之羞,屈膝稱臣於驕虜,而無愧怍之色;虐殺功臣,遂其猜防,而無不忍之心;倚任奸人,盡逐患難之親臣,而無寬假之度。孱弱以偷一隅之安,倖存以享湖山之樂。惉滯殘疆,恥辱不恤,如此其甚者,求一念超出於利害而不可得。

趙構確實如此,「求一念超出於利害而不可得」,涼血到了難以想像的程度。他是個完全沒有道德感的人。

但是,人渣對局勢的嗅覺未必錯誤。身上沒有理想主義,有時候反而能輕裝上陣,直奔現實。

當然,這並不是說趙構沒有錯誤,他在談判上確實犯了不少錯,而他在誅殺岳飛的問題上,錯誤就更大。

02

岳飛是一個道德感很強烈的人。

以前網上也有噴子黑過岳飛,但噴來噴去,也無非是說他的戰績被誇大了。我們讀到的關於岳飛的故事,很多都來源於他的孫子岳珂。比如金人感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還有金兵管岳飛叫「岳爺爺」,還有朱仙鎮以五百騎破十萬拐子馬,等等等等,都出自於岳珂之口,說實話確實不太可信。

但即便把這些誇大的地方都排除掉,基本事實還是清楚的。岳飛確實在中原打了勝仗,岳家軍的戰鬥力確實是南宋第一,岳飛也確實是唯一一個進攻型的南宋大將,而且岳飛的人品也確實沒有問題。當年秦檜整理他的黑材料,也沒整出什麼個人生活的劣跡。

岳飛是英雄。他孫子替他吹不是他的錯。

但是岳飛人品沒問題,不代表他性格沒問題。南宋人評價起岳飛來,也都是一邊稱讚,一邊有點小小的批評,而這些批評都集中在他的性格上。比如朱熹就說,「若論數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

「橫」這個評價並不過分。

比如岳飛和朝廷發生爭執的時候,曾直接摔帽子不干,回廬山守孝去了。趙構幾次給他寫諭旨,說話要多客氣有多客氣,甚至有點低三下四,可岳飛一直不買帳。最後趙構沒辦法,派岳飛的兩位副手上山勸駕,暗示說別無選擇的話朝廷就只能換將,岳飛這才下山。

更嚴重的一次冒犯,則是岳飛寫奏章勸說趙構立儲,他甚至當面把奏章念給趙構聽。在這件事上,岳飛並無私心,但一個手握十萬重兵的大將,就不應該觸碰這種敏感的宮廷話題。別人能說,你也不該說。

趙構本來就對將領有疑心病。他經歷過「苗劉兵變」。昨天還是皇帝,今天一群當兵的衝進來,就把他拖下去關小黑屋,這段經歷肯定給他留下過心理陰影。當然,我們會覺得,岳飛精忠報國,怎麼謀反?但身在局中,趙構又怎麼像我們這樣篤定?

所以也就動了殺心。

趙構對岳飛先後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削兵權。

這次削兵權範圍很廣,並非針對岳飛一人,連韓世忠、張俊也都沒跑掉。說到這兒,順便再說一句,為什麼趙構急於和金朝談和,不願北伐?有人說他是怕真勝利了,接回徽欽二宗,他就得靠邊站。文徵明有首很有名的《滿江紅》,說的就是這個理由:「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其實這就是想多了。如果真的北伐成功,趙構建立不世功業,徽欽二宗返回來,也奪不走他的帝位。看看唐朝的李隆基、李亨父子就知道了。對趙構來說,這無非是個小麻煩。找個冷宮把這兩個丟人現眼的玩意兒裝起來也是了。按照趙構的個性,多半用不了多久,就會把他們倆偷偷弄死,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說,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此。

關鍵在於兩點。第一點,是趙構完全不相信北伐能成功。就像前面說的,他腦子裡的邊疆就是淮河漢水一線。此外的領土他沒有多大興趣,也不覺得能守得住。

第二點,就是要削大將的兵權。

削兵權並不是趙構一個人的念頭。整個朝廷幾乎都贊成削兵權,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覺得軍權該削。在他們看來,軍隊當然要拿在國家手裡,都弄成韓家軍、岳家軍、張家軍,成什麼樣子?

但是主戰派文官有個錯覺。他們覺得削兵權以後,樞密院文官們掌握軍隊,戰鬥力不會下降,說不定還能提高。我們完全一邊主戰,一邊削兵權!這就是文官們的職業幻覺嘛。趙構畢竟是個聰明人,也不是文官,所以他沒這個幻覺。他知道削兵權的結果,一定是戰鬥力下降。但是他願意接受這個代價。

既然如此,只有儘快媾和。只有媾和了,不需要打仗了,才能夠削兵權。

所以,第二次《紹興和議》以後,趙構就馬上開始削兵權。張俊、韓世忠、岳飛都老老實實交出軍隊,毫無抵抗。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這些大將桀驁不馴容或有之,但要說他們是「軍閥」,就冤枉他們了。

削完軍權以後,趙構對岳飛做了第二件事,就是把他殺了。

岳珂說這是金朝害怕岳飛,要求「先殺飛,始可和」死。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岳飛被殺是在簽署《紹興和議》之後,不存在「先殺再和」。岳飛靠邊站與《紹興和議》有關,但岳飛之死卻只是因為趙構單純地想殺他。

殺岳飛的原因其實很老舊,跟主戰主和無關,跟討好金國無關,就是非常傳統的猜忌功臣,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劇情。岳飛以前不買趙構的帳,中間又妄談立儲之事,已經勾起了趙構猜忌的殺心。金國人虐殺其父兄,姦污其母親,趙構能忍;但是岳飛稍「橫」,則斷不能忍。於是,岳飛就這樣被殺掉了。

溫瑞安的小說里,有個以屠剝拷打為能的人物說過一句話:「這個人是英雄,英雄生來就是供我們折騰的。」

岳飛的情況就是這樣,他就是供趙構秦檜這樣的人物折騰的。


03

那麼秦檜又是什麼人呢?

簡單地說,秦檜就像是趙構的貝利亞。

削兵權這件事,朝野上下一邊倒的贊成。但是殺岳飛就不同了,文官集團總體持反對態度。比如御史中丞何鑄負責審理此案,結果進行到一半,他就反過來為岳飛鳴冤。

這個時候,秦檜的白手套功能就顯現出來了。趙構不碰這種髒活。他始終和岳飛案保持一定距離,讓秦檜衝殺在前。岳飛被處死的時候,趙構甚至都沒有下聖旨。一直到半個月以後,秦檜才「倒填「了一份聖旨。結果到了今天,有些學者據此認為岳飛之死是秦檜的意思。其實以趙構的精明程度,這怎麼可能呢?秦檜自己私下裡也向何鑄交過底:「此乃上意」。

趙構這麼幹的目的,無非是給自己留份餘地,日後可以說一句「我是被秦檜蒙蔽了!」群眾都願意把皇上想像成一個糊塗的好人,幹壞事也是上了奸臣的當。而皇上也願意讓群眾保持這個幻覺。趙構就寧願被認為是昏君,也不願被認為是惡毒的暴君。這不僅僅關係到個人形象問題,也牽涉日後政策的彈性。被秦檜蒙蔽了可以改,自己壞怎麼改?

結果他的意圖部分的成功了。現在大家不也都說「秦檜害死岳飛」嗎?倒是那位文徵明,雖然對趙構的動機判斷有誤,但準確地指出趙構才是第一責任人:「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而且岳飛之死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它是新時代的序幕。

當年文官紛紛對岳飛表示同情,恐怕也不完全是出於正義感。他們多少也嗅到了時代改變的氣息,因此產生了恐懼感。岳飛死後,南宋政治氣氛迅速惡化。朝廷的鉗子夾緊了,禁止私人撰寫野史,鼓勵民間互相告發,大家只需歌功頌德,誰也不許胡言亂語,否則就以誹謗罪論處。

南宋的整個政治生態也惡化了。以前宋朝也有不少政治衝突,但很少如此殘酷。秦檜屢掀大獄,就連老丞相趙鼎都被秦檜逼得走投無路,最後只能服毒自殺。這就太過分了。當年王安石整反對派、蔡京整元佑黨人,下手也沒這麼狠過。這說明鬥爭的底線已經被突破了。

幹這些壞事的時候,秦檜總是沖在第一線。以前有人替他翻過案,呂思勉先生喜歡做驚人語,甚至還說秦檜是忍辱負重的大忠臣,其實秦檜這個人是洗不白的。他就是個人渣。

但問題是,這些壞事都是秦檜乾的嗎?趙構是被蒙蔽了嗎?

趙構是皇帝里的人精,能夠蒙蔽他的大臣在這個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秦檜能幹這些事情,是因為趙構願意讓他這麼幹。

趙構之所以讓秦檜獨攬大權,無非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他懶。趙構雖然極其精明,但確實比較懶惰,屬於享受型性格。他不願意處理那麼亂七八糟的麻煩事,就只能找一個代理人去替他干。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要和這些壞事保持距離,以便日後扮演一個被奸臣蒙蔽的皇帝。

後來秦檜死了,沒了利用價值,趙構很快就和他做了切割。他宣布「紹興更化」,把以前的壞事都推到秦檜頭上,甚至故意向人誇大他和秦檜的分歧,說自己在靴腰子裡放著匕首,來防備秦檜。但實際上,一切並沒有改變。該鉗制還是鉗制,該整人還是整人。歷史學家說趙構執行的是「沒有秦檜的秦檜路線」,其實何嘗有什麼「秦檜路線」?真被逼急的時候,趙構也脫口而出過:一切「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

秦檜就是他的白手套啊。

所謂「昏君+奸臣」,在歷史上確實有過,但更多的情況是「惡君+白手套」,趙構之於秦檜,嘉靖之於嚴嵩,都是如此。

趙構和秦檜的合作,影響非常深遠。宋朝的大環境原本比較寬鬆,君權收到制衡,士大夫也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自許,但是到了南宋,這一切都終結了。權力空前集中於廟堂(只是這個廟堂有時以權相的身份出現),士氣萎靡不振,整個社會從外向走向內斂。按照虞慶雲的說法:「紹興體制徹底關閉了變革之門,整個南宋不僅再未出現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那樣的自我改革運動,甚至也未見任何派別再度公開鼓吹變法圖強。這種老調子已唱完的局面,死氣沉沉地苟延到了南宋的覆滅。」


宋史專家劉子健說得更嚴重。他說趙構創建的「紹興模式」不僅毒化了南宋的政治生態,中國後來的歷代王朝,延續的也都是這種模式。趙構斷送了中國歷史的出路。這個說法有點誇張,高估了趙構而低估了朱元璋。但是「紹興模式」之影響深遠,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回過頭來看趙構這個人,真的是相當複雜。沒有他的冷血精明的政治手腕,南宋未必能熬過最早的襁褓期,但也正因為他冷血精明、毫無道德感,他也毒化了南宋的氛圍,讓它始終氣息奄奄,喪失了歷史的活力。

順便說一句,這個涼薄冷血之人活到了81歲,後半生一直處於性無能狀態。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押沙龍yashl」。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