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自治縣雙龍鎮紅光村村民耿禮文:人勤春早 好好干爭取有個好收成

天眼新聞 發佈 2023-01-28T17:23:50.332715+00:00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六,窮氣送出門,下田備春耕。耿禮文在飼餵肉牛。  「只要肯實幹,日子會越過越甜蜜。」一大早,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紅光村村民耿禮文就來到圈舍,給6頭能繁母牛添完草料,然後喊上67歲的妻子楊臘臘扛著耙子朝地里走去。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六,窮氣送出門,下田備春耕。



  「只要肯實幹,日子會越過越甜蜜。」一大早,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紅光村村民耿禮文就來到圈舍,給6頭能繁母牛添完草料,然後喊上67歲的妻子楊臘臘扛著耙子朝地里走去。



  在威寧的鄉村,有正月初六下地備春耕的傳統習俗。臨近中午,老兩口依然沒有休息,熟練地配合著用耙子將地里的雜草和殘餘地膜清理出來,為接下來種土豆做準備。


  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耿禮文閒不下來,除了飼養了6頭牛外,還養豬養雞養鵝,種了20畝地。「種地搞養殖幾十年,不缺經驗,干農業只要勤勞就有收穫。」耿禮文說。



  耿禮文和妻子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鍘草餵牛,忙完家裡的農活後吃個午飯,只要天氣好,會接著去地里干農活,下午6點回家。勤快的耿禮文夫妻倆通過不斷耕耘,收穫滿滿。「去年賣了4頭小牛,賺了2萬多元,還收了將近2萬斤玉米,賣了些,所以去年我家的收入是不錯的。」


  耿禮文對新一年豐收的心氣不僅源自自身的勤勞,還來自近些年雙龍鎮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持續提高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的良好態勢。


  「村里把機耕道修到了田坎邊上,地里大小的農機來回跑。以前犁地靠鋤頭挖和牛耕,請人幫忙一天最多犁1畝,現在小型農機犁地一天不低於4畝,大型農機每天最少可以犁10多畝。」耿禮文說。



  看到農業機械化帶來的高效,耿禮文花3000多元買了台小型農機。「幾天就能把自家地翻犁好,還幫其他村民犁地,已經賺了幾千元回來。」


  除了農機助力,良種推廣也讓耿禮文嘗到了甜頭。「以前種一畝玉米最多收300斤,後來種了農技人員推廣的良種,一畝地能收1000多斤玉米。」


  談起村里近幾年的變化,耿禮文夫妻倆越聊臉上笑容越多:破舊的老房子變成了樓房;平整的水泥路連通各家各戶;蔬菜基地里蘿蔔西紅柿個大味美,一車車外銷到沿海城市……


  中午休息時,耿禮文聊起他的新年打算。「今年多種點玉米,資金有富餘就多養一頭牛,好好干爭取有個好收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陽

編輯 郭睆秋

二審 胡銳

三審 田旻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