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之祖,崑崙裝著萬千神秘

我從新疆來 發佈 2023-01-28T21:58:22.104913+00:00

崑崙滌盪出一個關於華夏的千秋萬載的神話,不畏浮雲,手可摘星,多少故事與傳說在它的龍骨下亘古綿延。從一望無垠的帕米爾高原到撒哈拉的傳說,崑崙以全長2500公里的里程,劍指蒼穹,笑傲出5500到6000米的高度,詮釋了真正意義上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博大和浩瀚。

崑崙山上桃花底,一曲商歌天地秋。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崑崙滌盪出一個關於華夏的千秋萬載的神話,不畏浮雲,手可摘星,多少故事與傳說在它的龍骨下亘古綿延。

從一望無垠的帕米爾高原到撒哈拉的傳說,崑崙以全長2500公里的里程,劍指蒼穹,笑傲出5500到6000米的高度,詮釋了真正意義上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博大和浩瀚。


觀山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崑崙山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地理上西部山系的主幹,因此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萬山之祖」和「龍祖之脈」之稱。

把歲月折成兩半,它橫跨出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連接起新疆、西藏、四川、青海四省,以厚重豐碩的臂膀承載起萬物生靈。

如果說高度是山的根骨,那麼涓涓流淌的山川之水就是山的血脈,那自由棲息的生命這是它的靈魂。

浩浩蕩蕩的崑崙山,分為東中西三個分段,西段山地的北坡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觀,這裡以塔里木荒漠和柴達木荒漠為主,飛鳥不見,人跡罕至,每年以小於100毫米的等降水量滴灑著這片土地。

中段則是位於新藏公路與車爾臣河九個大坂山,6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8座,這裡植物根據山脈的高度分布在不同的山段內。

東段則是呈扇形分布,崑崙山的埡口則是青藏公路的必經之道,這裡有奔騰不息的河流經過,有豐富的動植物棲息,也是動物的天堂,河流的發源地。

《地理大成 山法全書》中寫到:「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

龍脈就是山脈,並不是每一條山脈都可以稱為龍脈,在外形上龍脈要連綿起伏,有根有源,內部有生氣貫通。


賞水

把大地蜿蜒成血脈,串連起一個個骨骼,勾勒了崑崙山的精華所在。山因為水而美麗,水因為山而靈動,兩者惺惺相惜亘古相生。

崑崙山因水而熱烈,因水而靈動。作為中亞僅有內流水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一碧千里的塔里木盆地和生機勃勃的柴達木盆地孕育了無數生命。

浩浩蕩蕩的白玉河和墨玉河,從千年的冰雪出流淌出來,它沒有波濤洶湧劈波斬浪的激流勇進,卻將歷史一瀉千里,匯聚成了一塊潔白的玉。

那碧波萬頃的田地里,留存著崑崙山巔的沙礫,帶著無盡的綠意和誠然,說著那山脈千百年的故事。

克里雅河發源於崑崙山主峰烏斯騰格山北坡,由庫拉甫河和喀什塔什河等無數支流組成。

自南向北勢如奔馬,宛若游龍,水流湍急,一路蜿蜒,一路歌唱,一路訴說一路迴響,滋潤于田縣千里綠洲數千年。

不曾停歇,依舊出發,最後投入那塔卡拉瑪干沙漠的腹地,釋放出對生命無畏的吶喊,最後消失在達里雅布依。

也許失去了在藍天白雲下的歌唱,可能會在大地的某個地方掩埋於土壤深處休憩,來日定會釋放無盡的力量。


讀山

推開重重迷霧在古代時,崑崙被看為是一座富有神話色彩的神山!

傳說崑崙山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是大佛,是大聖。

古代書籍記載,他能通往天極和地軸,而登上山頂,便可以飛升成仙。《山海經》是較早提到崑崙的先秦古籍其中之一。

在中國神話中:盤古大神手持大斧,開天闢地,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嶽泰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嶽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嶽恆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

而他的軀幹則化為崑崙山,綿延千里,故成為龍脈之祖。後來「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失敗,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

人類始祖女蝸娘娘在崑崙山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救民於倒懸。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人的神話和崑崙山密切相關。

空林無人行,下有百年墓。灑掃復何人,蕭蕭白楊樹。

自古以來崑崙山就以神秘的形象出現,在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淺曾經拜師崑崙虛墨淵上神,再一次將崑崙山影視化,帶給了觀眾不一樣的視角。

小說《鬼吹燈之崑崙神宮》也將崑崙山又一次拉入了神秘之地。

曹操的《秋胡行·其二》中寫到「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颻八極,與神人俱。」金朝詩人馬鈺也曾寫詞「崑崙山迎蓬萊廓。連接蓬萊雲腳。

異景蓬萊輝霍。霞變蓬萊鶴。金風吹轉蓬萊閣。自有蓬萊丹藥。仙子蓬萊真樂。不負蓬萊約。」

無論是精衛填海還是西王母蟠桃盛會,崑崙山都以全新的姿勢出現,它神秘的面紗下是人們對美好生好的嚮往和祝福。

歷代帝王無數次登上崑崙修仙祭拜,乞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因此崑崙山更是將神話演繹的栩栩如生。

中國地理著作《山海經》、《禹貢》和《水經注》都一一對崑崙山進行了詳細的記載,也許北魏晚期的酈道元在登上崑崙山的那一瞬間才真正明白《水經注》一書意義。

他又一次用絢爛的文筆,清麗的語言對崑崙山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從神話故事的壁畫上穿越到歷史長河中,用最全面和系統的言語說了關於崑崙山的故事。

是啊,多少文人墨客拜倒在崑崙山腳下,多少英雄豪傑曾一度登上崑崙,俯首乾坤天地。

歲月蒼蒼,中國的歷史千秋萬載,崑崙山依舊正氣凌然,詮釋著華夏最美的國風文韻,今日我們在入崑崙,一起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了解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