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中國奇譚》憑什麼?

我從新疆來 發佈 2023-01-28T22:42:33.320046+00:00

2023年1月1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奇譚》重磅上線。該動畫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的新作。沒錯,出品方就是那個承載了幾代人童年記憶的電影製片廠。這一次,11位導演共同講述了8個風格不同的志怪故事。美影場的動畫製作技術無疑是行業頂尖,故事內涵也豐富飽滿。

2023年1月1日,備受矚目的《中國奇譚》重磅上線。

該動畫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的新作。沒錯,出品方就是那個承載了幾代人童年記憶的電影製片廠。

這一次,11位導演共同講述了8個風格不同的志怪故事。

美影場的動畫製作技術無疑是行業頂尖,故事內涵也豐富飽滿。

人民文娛評《中國奇譚》:進化的國漫,不變的浪漫。


1

《小妖怪的夏天》


開局即封神。令萬千打工人直呼共情的第一集,通過妖界最普通的小豬妖視角來講述家喻戶曉的《西遊記》。

當習以為常的故事從不同角度更新時,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往往會發生變化。

狼大王獲得唐僧師徒四人不日將抵達浪浪山的消息,為了激發手下人的幹勁,「領導」畫出大餅——有功之人可以喝一勺唐僧肉湯。

壓迫層層傳遞,熊教頭手下的「打工人」開始了「996」的生活。

當其他小妖都乖乖按照指令行動時,小豬妖卻開始研究起弓箭的性能——它發現在箭尾插上羽毛可以大大提高箭的命中率。

於是在驗收成果時,它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改良版弓箭展示給熊教頭,滿心期待認可與讚揚。

奈何人情世故是個謎,這一創新讓「甲方」公然打臉。

熊教頭大怒:自己沒有想法,那就懲辦有想法的人。

小豬妖與烏鴉怪又被派去刷即將用來煮唐僧肉的大鍋,擦鍋時,它們看著四大聖手為大王擦盔甲,不禁議論起來:

「你說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為大王擦盔甲呀?」

「你想太多了,起碼要修煉三十年,熊教頭都沒資格擦呢!」

嗯,三十年的資歷才能擦盔甲,大家懂得都懂。

不過,背後議論領導的代價是被用來當刷鍋的「鋼絲球」,這一幕又好笑又心酸,多少人從中看到了被生活摩擦的自己。

鋪天蓋地的ddl(deadline,最後期限)一個接一個,天方夜譚的任務無法完成,還要被領導痛批,真是妥妥的劇情照進現實啊。

第一集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火,重點在於創新與繼承。

故事本身不僅對當今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刻投射,還堅持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小豬妖誤打誤撞闖入大王布置的陷阱,被追趕的危急關頭,正巧迎面遇到剛剛抵達浪浪山的唐僧師徒,佛光四射的鏡頭給足了觀眾滿足感,還是熟悉的場景,記憶中的師徒四人回來了!

當看到猴哥一棒子將趕來通風報信的小豬妖打倒在地時,想必每個人的心中都為之一驚。

那個小小的身影躺在地上,葫蘆里的水也緩緩流出,這一幕讓人不禁回想起小豬妖回家時媽媽對他的千叮嚀萬囑咐。

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在最後,猴哥伸向小豬妖的手讓人淚目,在猴哥與八戒的對白中我們得知他只是將計就計,不僅沒有傷害小豬妖,還送給他三根保命毫毛。

這一巧妙反轉的結尾讓所有人為之動容。大聖依舊是匡扶正義的大聖,永遠是我們心目中懲惡揚善的蓋世英雄。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神話故事,因為它好像講了所有,卻也只是講了個故事。


2

《鵝鵝鵝》


第二集最有意思。全片以第二人稱的視角展開,仿佛給觀眾設定了一個劇本,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感受故事的內涵,從而產生更大的情感共鳴。

這個故事改編自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鵝籠書生》,動畫全程沒有一句對白,只通過場景的變化與情節的推進讓我們自悟真意。

水墨畫風極具東方美學幽微朦朧的美感,即便基調只有黑白紅三種顏色,也展現出高深莫測的空間意境。

故事的開端,貨郎要去鄰村送兩隻鵝,途徑鵝山。剛走沒多久,就遇到了狐仙化作的瘸腿書生攔路,請求載它去山頂。

我們結合全篇細品可知狐狸書生是欲望的化身,詭譎風格的背後是欲望的撲朔迷離。

在貨郎猶豫的片刻之間,「欲望」就進入了鵝籠,開始支配他的行動。

上山後,貨郎發現他的鵝被吞噬了,害怕與懊悔之餘,他本想逃命,可書生卻邀請他喝一杯只有在山頂才能品嘗的美酒。看著欲望的美酒……貨郎又妥協了。

美酒下肚,貨郎徹底迷失在欲望的海洋中,好似看盡了世間好風景。

鵝山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浮動。

喝到盡興之處,書生請出了他的心上人為他斟酒,當他不勝酒力酣睡後,「套娃」就開始了……

兔子小姐請出了心上人野豬先生相會。

野豬先生又請出了心上人鵝小姐相會。

貨郎也從最初的目瞪口呆變成了淡然接受,這一切的發生那麼離奇卻又那麼自然,欲望里藏匿著新的欲望,層層嵌套,真假難辨……

野豬先生醉倒後,貨郎開始與鵝小姐攀談,她讓貨郎想起了自己丟失的那兩隻鵝,那份他最初所堅守的渺小夢想。

貨郎與鵝小姐相談甚歡,她想變成鵝讓貨郎帶她去山外的世界。

貨郎又要有鵝了,明明是好事,可貨郎卻不知所措——因為他已經見過了欲望的無窮無盡,不知道這巨大的誘惑背後又潛藏著怎樣的危機……

斟酌損益,貨郎終於下定了決心,可是書生也醒了,於是欲望回流……

貨郎最終什麼也沒有得到,這一切荒誕奇異,難以琢磨。

與狐狸書生告別後,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恍惚間,貨郎悵然若失。

貨郎撿起鵝小姐掉落在地上的耳環,可耳環慢慢消散,化為雁群漸飛漸遠,空中雁過無痕,一切又化為原來的模樣。

「鵝」中的「鳥」飛走了,只剩下「我」停留在這鵝山。

像是做了一場經年的夢,夢醒時分,萬物皆空。

導演胡睿在訪談中道:中國傳統哲學意蘊深厚,少即是多,色即是空。

《鵝鵝鵝》更多想要表達的是人心中驚濤駭浪的波動,所以含蓄地給我們講述了更多解讀的方向,巨大的留白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間。


3

《林林


你是否和小時候的玩伴因搬家而失聯?

本集男主就因玩伴搬家而就此失聯,儘管很多年過去了,但他還是無法忘記玩伴離開的那一天。

他的玩伴叫林林,是一個化身為小女孩的狼崽,想要融入人類生活,但是卻因為打破了狼與人類之間的平衡,失去了狼媽媽。

平衡由狼與人類「一樣」和「不一樣」而呈現。

林林聽到狼媽媽遠離人類的警告時反駁說:「他們看起來和我們差不多呀。」

獵人對化為人形的林林說:「果然你和我們是一樣的。」

林林舉著獵人的狼頭套非常開心地說:「(我們是)一樣的,一樣的,一樣的!」

獵人發現林林其實是狼之後,即使她還是人形,也還是說:「她和我們不一樣。」

如果「人」作為一種象徵,狼與人類或許一樣。

按照「人」是一種象徵這個角度,本集中的人物分為了三個陣營:林林的媽媽,林林,山下的獵人和小孩。

林林的媽媽見識過山下獵人的險惡,因此不可能存在與人類親近的想法,從始至終都作為狼出現;而林林在狼和人形之間來迴轉變,每當林林出現想要與山下人接觸的想法時,便會變成小女孩的形態。

再看片中山下人的人物設計。除了小男孩父親之外其他「獵人」完全沒有發出屬於人類的語言,且形象出奇的粗糙。

如果真是去獵狼,在山區狩獵都會配有獵犬,動畫中卻始終沒有獵犬的出現,原因可能是這些「獵人」其實就是獵犬,他們始終以人的形態出現。

狼與人類「一樣」,都存在對於「不一樣的群體」的惡意。導演通過蛛絲馬跡表達了狼與人類的共性。

比如林林換回狼崽之後踩出來的是人的腳印,而本片最後男主腳底踩出來的不是鞋印,是狼腳印。

人類踩出來的腳印是狼形腳印,而林林踩出來的是人形的腳印。

導演通過類似的細節表達了人和狼就像鏡子的兩面,互相映照出互為表里的靈魂。

所以林林看起來是狼,但她內心可能是人,獵人看起來是人,其實內心可能是個野獸。

本集最大的突出點是對於命題的選擇。很多人在開始看的時候,看到狼被獵人滅絕的部分,都會以為這是一個人與自然的宏觀命題。但在故事的最後居然借著「動物成精」表達了人的情感和欲望。

看似是個人與自然的環保問題,實則是關於身份認同的故事,無論是誰都應該認清並接納真實的自己。


4

《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


看這集仿佛在聽故事,又感覺故事裡就是自己的童年,有悲傷、有治癒、有溫馨、有懷念、有遺憾、有釋然,還有那已經模糊了然後又清晰的記憶。

故事在小男孩「劉先生」的旁白中展開。「劉先生」普通的聲音承載著他對於「王孩兒」和鄉村故土的特別回憶。

在「劉先生」讀小學的最後一年,村里開通了巴士。「王孩兒」開始每天在車站站著,一邊搖晃一邊等車。

一開始,巴士還以為「王孩兒」是要上車的,但巴士來了他依舊在車站等著,於是巴士從此不再停留了。

孩子們沒有聽到其原委,卻聽到了一個關於妖怪的故事。村頭小山的另一側有一個神秘的山洞,而跑進裡面玩的王孩兒被妖怪嚇傻了。

雖然「劉先生」相信老人們說的這個故事,但他並沒有停止自己的好奇。他會在捉螞蚱的歸途中順便走向洞口,在離洞口一段位置時拿起石頭扔過去。

但是他的好奇心萌發是從看到自己的三個影子說起。

那一天,他在回家路上看到了自己腳下有三個影子,當時他覺得很神奇,因為那時候的他認為一個人只有一個影子。

問媽媽卻得不到理會,於是他腦子裡就產生了很多奇怪的想法,比如三個影子中除了自己的影子其餘兩個影子會不會是個妖怪。

誰的童年不是這樣呢?

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超出認知的事情,總想給它找個原由,但大多時候也只能是腦補。

三爺眼睛看不見,但還是能給「劉先生」做香椿芽拌豆腐。「劉先生」無法理解三爺爺為什麼眼睛看不見了還能做飯,就有了妖怪幫他做家務的解釋。

但小孩總會長大,長大後會知道那三個影子,其實是三個光源導致的;「王孩兒」搖晃是因為發燒而非山洞的妖怪;雖然很艱難,但三爺爺也還是能做飯。

長大之後的「劉先生」尤其思念「王孩兒」和虎子。

秋風吹過,樹葉凋零,虎子的瘡病總是因被自己舔掉而加重。在「劉先生」眼裡的虎子身上長滿了青草。

這一幕,或許是來年掩埋虎子之後墳上的景象,只是故事敘述者是長大後的「劉先生」,他在回憶時兩個畫面重疊在了一起。

「王孩兒」作為那個不肯上巴士的怪孩子,仿佛是「劉先生」記憶的錨點,貫穿全集。但現代文明的衝擊終究還是觸及了這裡,「王孩兒」也終究和神仙們乘坐巴士一起離開了。

他們離開後,鄉村傳說中那些荒誕的部分、安逸的部分甚至是有些恐怖的部分,也都紛紛隨之而去了。

好在,故事的最後,「我」點燃了象徵鄉村和童年回憶的煙火。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記憶和時代變遷的故事,兒時的困惑給想像力提供了產生的空間,而想像又根植於成長的環境。

一切都在慢慢改變,成長和鄉村的改變,很多東西也像那多出的影子和神仙離我們而去。

有小夥伴看完之後感覺很平淡,原因在於這就是一個純粹的會勾起一部分人共鳴的故事。

故事可以很有深度,可以有內涵,也可以是幫助人成長,更可以是簡簡單單地講一個故事,一個他只管講、但可能會觸動你的故事

「劉先生」的故事猶如一顆石頭,丟向我們內心深處,泛起一片漣漪,於是關於童年和故土的回憶重新湧現,我們對故土的思念有了安放之處。

動畫放映結束,每一個人用他們的記憶賦予它獨特又同樣珍貴的結局。一部平淡的動畫短片集以這樣不平淡的方式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這部動畫短片集由8個中國傳統故事組成,也運用了8種美術風格與製作手法。

所謂「奇譚」,指的是故事均為「志怪」;而加上「中國」,則框定了作品的國風氣質。

基於傳統故事和民間傳說,動畫技術加以填充輔助,再融入與現代社會和年輕人同頻共振的情感內核,或荒誕幽默,或淒婉動人,或引人深思。

《中國奇譚》每一集都放棄了大的命題,幾乎全部轉向了小的著眼點,也就是人的情感和欲望。

小人物的視角、根植於當代現實的解讀,是這些故事打動觀眾的核心。

雖然目前只播出了4集,但《中國奇譚》引發的關注是現象級的,已經成為了近年來的一座高峰。

有它打樣,期待中國動畫帶給我們的更多驚喜。


-END-

本文由「我從新疆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了解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