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個問題,為什麼說國美的未來不在供應商們的手裡?

書癡半枚 發佈 2023-01-28T23:41:21.506011+00:00

時代在變,大商場的時代過去了,沒可能有大的前景,實體成本太高,拼不過網店,現在也沒幾個冤大頭去實體店買,網上買也送到家,包安裝。這個流通渠道也日漸式微。但是網店現在也是到了白熱化的後期。也沒啥可能突出重圍了。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國美想轉型也沒錯。

時代在變,大商場的時代過去了,沒可能有大的前景,實體成本太高,拼不過網店,現在也沒幾個冤大頭去實體店買,網上買也送到家,包安裝。這個流通渠道也日漸式微。但是網店現在也是到了白熱化的後期。也沒啥可能突出重圍了。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國美想轉型也沒錯。雖然不知道是真的想轉虛擬還是假的,但是本身想改,應該是市場嗅覺敏銳的表現。只能說現在大環境不好,虛擬的已經過去了,新的機會還沒來,當然也可能他們玩了障眼法,準備尋找新的機會也說不定。這種尷尬的市場時機,做啥啥錯。

供應商希望維持原有的流通渠道,以及擴大流通渠道的理想可能好的,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實際需求被房地產,教育擠占了,網絡經濟的高度發達,是因為房地產價格的不斷抬高引起的,而不是大家認為的網絡經濟衝擊了實體店鋪

某寶的興起,某多的興起,都伴隨著很明顯的房地產上漲和教育投入的上漲。所以,是現實狀況給了網絡經濟巨大的空間,而不是網絡積極擠占了實體的空間。培訓班的費用過去幾年已經翻了幾倍了。我們普通人一家兩口的一周的收入,實際上都不夠孩子周末補課的費用。可是,就算這麼卷,大家還無可奈何,更別說學區房不斷的上漲。所以,本質上其實還是消費的不斷降級。

所以,在收入沒有提高反而下降的趨勢中,開支端硬成本卻在不斷的抬高,這種背景下,大家節衣縮食供孩子上培訓班,買學區房,希望需求轉好是沒可能的。有可能才是怪事。

在這種大背景下,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一方面需求嚴重削弱,一方面出口可能也遇到些不利。在這種大背景下,供應商希望開拓新的渠道或者擴張市場的任何行為,我覺得都是徒勞的。未來幾年應該拼的是誰,能夠活到最後一刻,然後才有希望。

從這個角度出發,很難講國美是不是金蟬脫殼。有時候,從市場第一線打拼出來的高手,這種敏銳性還是應該十分優秀的。比我們普通人強多了。

反而,供應商有沒有意識到,市場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就不知道。

歷史上很多大型的商超的崛起,都代表了,某個群體開始變得有錢,有改善性需求,然後這種需求沒有被滿足,從而產生的巨大機會。而不是表面的花哨的形式,制度等。我記得管理的實踐一書說到這個問題。

好好的活到全球開閘放水的那一刻可能才是最緊要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