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聚德,大家都非常強清楚了,烤鴨還是非常好吃的。
但是很多人看到「全聚德」牌匾,還是不忍問一句:這個「德」是不是寫錯了?怎麼少一橫?
當然,開局一張圖,故事全靠編。
有人就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人說,當時楊老闆把錢子龍請來,兩人對飲開懷,楊全仁得知錢子龍書法非常好,於是馬上拿出筆墨紙硯,請錢秀才題個字。由於錢秀才多喝了兩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寫了一橫。還有人說,當時楊全仁創業時,一共雇了13個夥計,加上自己一共14個人。為了讓大家安心幹活,同心協力,所以讓錢秀才少寫一橫,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橫一把刀。聽到這,也許您會反問:那加上一橫,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嗎?
廣大人民的想像力,創造力是無窮的,還收受爭議的「避暑山莊」等等,這些著名的牌匾。
那在廣大人民群眾嘴裡,能說出花來。
事實上是這樣嗎?我是不知道的。
但是古人寫錯字的,確實不多。
之所以大家對這些字產生「誤會」,關鍵原因還是因為「不寫書法」
練過書法的人,懂字源的人,是不會有這些誤會的,更不信這麼多故事。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問題
「德」這一橫,該不該有!是古人寫錯了,還是今人學錯了。
漢字,我們學的肯定是沒錯的!
古人,也沒寫錯。
因為「德」的寫法,有很多,缺一橫只是其一而已。
還有如下寫法!
徳 恴 悳 惪
等等。
總共十幾種寫法。
不學書法的人,肯定認不全。
學書法的人,也就是最多三四種。
只有對古文字研究很深的人,才能認識大部分。
今天我們來說說,為何漢字發展非常有序的中國「德」字,有橫沒橫都對!
要知道,漢字的雛形的「大篆」
大篆包含甲骨,金文。
而金文是現代漢字的基礎,在字形規律上,幾乎完備。
這兒就是「德」的金文。
左邊是雙人,上是「十」,中間是「目」,下是「心」
是沒有橫的。
所以在幾千年前,「德」就沒橫。
但為什麼有橫也對呢?
要知道,秦才統一文字,叫「小篆」
之前的文字都是沒有統一的,但是大體都差不多,所以一個文人遊歷各國傳道,都可以做到。
等到秦的時候,就以秦自己本國為標準
到現在就有橫了
但是,這個梗,之所以可有可無是因為「德」寫法不同而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