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鄉村,新起點上再出發

半月談新媒體 發佈 2023-01-29T00:01:32.538475+00:00

說起寧夏,人們往往喜憂參半。喜者,「天下黃河富寧夏」,北部河套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憂者,位於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區一度「苦瘠甲天下」。經過接續奮鬥,寧夏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說起寧夏,人們往往喜憂參半。喜者,「天下黃河富寧夏」,北部河套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憂者,位於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區一度「苦瘠甲天下」。經過接續奮鬥,寧夏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十四五」時期,寧夏農業農村發展進入了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開啟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塞上兒女正蓄足動能再出發,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特色產業孕育「希望的田野」


每年金秋,銀川市西夏區昊苑村的蘇金萍兩口子都很忙。

這個時節,村里1.8萬餘畝葡萄相繼成熟。作為村里一家葡萄酒莊的片區管理員,蘇金萍每天不但要下地採摘葡萄,還要安排好務工農民的工作。她的丈夫在鎮上另一家葡萄酒莊當酒窖主管。「累是累點,但能掙上錢還是很開心的。我們兩口子一個月掙1萬元不成問題。」蘇金萍說。

寧夏賀蘭山東麓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些地理優勢使其迅速成為世界葡萄酒版圖上的明星產區,近年來吸引200多家國內外酒莊前來「掘金」。據統計,寧夏葡萄酒產業每年為農戶提供季節性用工崗位及固定用工崗位近13萬個。

近年來,寧夏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光熱水土條件,聚焦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等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如今,這些產業產值已占全區農業的80%以上。

遊客在寧夏青銅峽市大壩鎮韋橋村採摘葡萄 王鵬 攝

固原市原州區官廳鎮薛莊村脫貧戶張萬才家的生活這兩年變化很大,蓋了4間新房,還買了一輛越野車。這些都得益於村里產業的迅速發展。張萬才說,這幾年村里紅梅杏種植、手工釀醋、林下養殖等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他和妻子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

自治區財政廳派駐薛莊村第一書記付永說:「產業旺起來,村民才能富起來。我們著力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村里雞蛋、蔬菜、雜糧等都有了品牌,售價提高了一個檔次。2022年村集體收入翻一番。」


生態宜居繪就「富春山居圖」


走進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隆惠村,乾淨平整的硬化路、色彩繽紛的文化牆以及村民房前院內的花園,讓人印象深刻。很難想像,兩年前,人們還用「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來形容這裡。

2021年起,隆惠村進行全方位人居環境整治,道路全部硬化,污水管網全覆蓋,綠化提升,村里還建起了規範的保潔隊伍。如今,隆惠村一躍成為全鎮環境最好的村子之一。

隆惠村的變化是近幾年寧夏村莊面貌提升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夏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正成為寧夏各地鄉村的「標配」。

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位於市郊,地理位置優越。然而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產業發展沒有方向,村子沒富起來,村集體還外債纍纍。

近些年,牛家坊村以鄉村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建起了農耕民俗文化博物館、農業採摘觀光園、小吃街以及集納石磨坊、調料坊、麵點坊等傳統農村業態為一體的特產一條街,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吸引不少遊客前來。

如今的牛家坊村已品嘗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甜美果實。上橋鎮鎮長陳雲佳介紹,2022年牛家坊村全年村集體收入達到152萬元左右,其中近120萬元來自鄉村旅遊。

截至2022年底,寧夏全區休閒農業經營主體達到762家,2021年全年共接待遊客近1088萬人次。銀川市賀蘭縣「稻漁空間」、固原市西吉縣龍王垻等一批鄉村旅遊景點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利通區和固原市彭陽縣還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農民在寧夏靈武市梧桐樹鄉一座蔬菜大棚內勞作 楊植森 攝


鄉村善治衍生「幸福新紅利」


前段時間,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一個井蓋破損了,一位村民發現後,便隨手拍了照片,上傳到欣榮村鄉村治理信息化平台上。不到1小時,問題得到受理,很快,新的井蓋便換上了。

欣榮村鄉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和洪廣鎮鄉村治理信息化中心相聯通,村民反映問題,網格員限時受理。網格員解決不了的問題,需通過平台第一時間提交到村上,村上無力解決的則提交到鎮上,村民、網格員、村幹部和鄉鎮幹部都能夠實時查看問題解決進度,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解決會被問責。

數位化技術顯著提升了欣榮村鄉村治理效能,村里矛盾糾紛、治安管理、環境整治等事項實現「一網統管」,鄉村「智」理讓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近年來,寧夏不斷提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服務下延,還創新開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動,累計辦理民生實事5700多件。多地農村探索出「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示範戶」服務體系、「進一個門、見一個人、一攬子解決」為民辦事模式等經驗。

這幾年,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合唱團。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50歲,近兩成人員不識字,教唱歌的老師不但分文不收,還常自費請外援來交流。

就是這樣一個合唱團,卻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精神面貌,他們白天幹完繁重的農活,晚上依然能「滿血復活」去唱歌;不識字的農村婦女為了記歌詞,向自己孩子學寫字;酗酒的丈夫告別了酒局,玩牌的年輕人推開了牌桌。紅寶農民合唱團在各種比賽中屢屢斬獲獎項,如今已成為寧夏當紅的合唱團隊。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自治區鄉村振興局負責人表示,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寧夏通過各類活動為鄉村「送文化」,也因地制宜厚培鄉村文化興盛沃土,幫助鄉村「種文化」,以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增添動能。


半月談記者:何晨陽 靳赫 / 編輯:趙一鴻

*本文為《半月談》2023年第2期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