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看中國史:宗族觀念重,靠民族融合擴張,西方想學也學不來

中華振興z 發佈 2023-01-29T00:08:18.863772+00:00

隨著中國的崛起,歐美人越來越重視東方文化。一些影視劇,如:《花木蘭》、《功夫熊貓》、《尚氣》等常常登上螢屏,可讓人詬病的是:雖然有大量東方元素的堆砌,卻只流於表面。


隨著中國的崛起,歐美人越來越重視東方文化。一些影視劇,如:《花木蘭》、《功夫熊貓》、《尚氣》等常常登上螢屏,可讓人詬病的是:雖然有大量東方元素的堆砌,卻只流於表面。

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築、出塵脫俗的世外桃源、美輪美奐的服裝造型,甚至影片中的中文對話,看似「中國味」十足,其實經不起琢磨,更不用說東方寓意的膚淺表達了。

很顯然,這些電影的編劇根本沒有在大學學習過有關中國的歷史,哪怕他們多了解西方一些優秀的漢學家,比如費正清、史景遷或者賀凱的書籍,就不會讓中國人一邊觀看,一邊吐槽了。

最近看完了賀凱所著的《帝制時代的中國》,這本書號稱是美國版的「中國史大綱」,被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列為中國歷史教材。書中有兩個觀點見解頗為深刻,在這裡分享一下:

中國人的宗族觀念

西方人的普遍觀念,對「自個兒家」沒有很多的義務負擔,塔西陀曾說:「我們的家庭就像是個『聯合』體,父母與孩子們之間沒有強制性約束。」

歐洲在中世紀就確立了「聯合制」的家庭相處關係,孩子未成年可依靠父母養活,但「成人禮」過後,「吃喝拉撒」一切花費就跟父母沒關係了,想「啃老」是不可能的。

與西方人成年以後嚮往獨立的觀念相反,在中國古代,傳統觀念是將幾代的家庭成員維繫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族。

家庭是中國人最看重的社會元素,也是核心單元。

3000年前,中國就有了姓氏和家族。面對嚴酷的自然天氣和複雜的生存環境,只適合較小(規模)的家族存在,然後有了獨立生存能力的子、孫各組家庭,逐漸脫離父族家庭形成宗族。

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宗族人口可達幾千人。到了漢、唐時期,貴族豪門宗族人口甚至達到數萬人。

姓氏因血緣關係傳給了子孫後代,財富亦然。父族的財產一定會分配給男性繼承人,因產業遍布各地,家族就會圍繞產業的位置開枝散葉。於是,更小的分支出現了。

按照父子相承的原則,宗族人員的尊卑地位上溯下延。主脈旁有若干支脈,支脈的地位排序依據與主脈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而決定。

家長與族長之間又是什麼關係?「父,尊也;大宗,尊之統也」。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父親是一家之主,而一家之主要受到族長(宗子)的管轄。

到了西周時期,周王自稱「天子」,周王朝也稱為「最大的宗」,是全天下的共主,一般由嫡長子繼承。

周天子諸子(嫡子與庶子)被分封為諸侯,相對天子來說,他們為小宗;在本國(屬地)他們就成為大宗。

諸侯的兒子們被分封為卿大夫和,他們以姓氏建立起自己的家族。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普通百姓也有了宗族做依靠。

宗族(家譜)可以證明你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據:「我是誰,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在封建王朝,典型的百姓之家,一般是獨戶在一個小村莊內、與十幾戶或幾十戶同一祖先的農戶住在一起。

男人耕田、漁獵,女性看家、帶孩子、養蠶和織布,即所謂的「男耕女織」。

在古代中國,因為國策都是「以農為本」,所以超過90%的人口都是農民。和平時期,農戶們每日辛勤勞作「靠天吃飯」,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遇到天災或人禍,單個農戶只能靠宗族內互相幫助,才有可能渡過難關。大家「抱團取暖」,才是宗族能延續千年的最大原因。

民族融合擴展版圖

明朝時期,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他曾經感慨地評價中國的文明:

「在我們看來(西方人的眼光),中國(大明)兵強馬壯、武備精良,卻沒有對外征服之心,這種文明是不可思議的!」

從這句話中也可看出東西方不同的意識和觀念,西方國家強大了,就會去侵略和奴役別國,往往伴隨著血腥的戰爭和掠奪,但中國不會!

我們的傳統文化在與近鄰交往中體現得最多的是包容,近鄰有時在武力上占有優勢,可從長久來看,並無能力撼動中華文明這棵參天大樹,相反他們漸漸被中華所融合。

在歷史上,像這種大的融合一共有3次:

1、四夷合為漢族

夏商王朝,華夏大地民族眾多。除了「夏民」,還有羌、夷、苗、蠻、百越等幾大族群。

羌又被稱為戎狄,據傳炎黃族就來自於古羌,分布在陝西、山西、青甘寧等地區。

夷,被稱為「東夷」,分布在山東半島和淮河流域,商朝就是夷族建立的。

苗被稱為「三苗」,也叫「荊蠻」,春秋戰國時期建立了楚國。

百越在東南沿海,吳越、閩越、南越等。《漢書》記載「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華夏」據中原,「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統稱「四夷」占四邊,後來都成為漢民族的一分子了。

2、五胡入華

西晉末年,中原大亂,來自北方的匈奴、鮮卑、羌、氐、羯等遊牧民族趁機大肆入侵中原。雖然這段時期被稱為漢民族最黑暗的時期,可也形成了中國第2次民族大融合。

晉室無法抵禦遊牧民族的進攻,無奈選擇了「衣冠南渡」。漢族的遷徙,加快了與南方百越各族的融合。而遊牧民族占領北方,他們吸收中原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被快速漢化。

隋朝最終完成了南、北方的統一,為強盛的唐朝打下了夯實基礎,而李唐皇族就帶有鮮卑的血脈。

3、中華民族的形成

大明滅亡,清朝建立。在外交上,第一次把「中國」定為國名,奠定了法理上的基礎。

清朝皇室為了鞏固統治、坐穩江山,取消了「華夷之辨」,使得漢族和其它各族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於是,在清朝末年,梁啓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

從世界歷史上看,平和的民族融合有利於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穩定和長遠發展。這種善於融合的,具有超強同化力的能力,是中華文明延續的關鍵,而這些是西方人想學也學不來的。(看看美國土著印第安人還剩多少,就知道了)

當今社會,中華民族的精神表現為「奉獻」和「團結」,而西方人更傾向於「自我」和「獨立」。

兩種文明,兩種認知,不能武斷地分出高下、優劣,可中華文明延續5000年從未斷絕,這不僅讓西方人嘆服,也是我們的驕傲!

關鍵字:

來這是男友買給我的

2021-06-25T08:55:38.348039+00:00

還記得第一次,才剛開箱哦他馬上冷掉 他很坦誠地跟我說味道沒辦法接受

來這是男友買給我的

使用蠻久的,變身香香女人,一直有定期在吃

我跟男友講話都很直接

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相處模式非常棒!

我其實需求很大,三不五時就想要

先說我現在很香很粉很嫩哦!

還記得第一次,才剛開箱哦他馬上冷掉

他很坦誠地跟我說味道沒辦法接受

超奇怪!我自己都沒聞到有什麼味道欸!

後來他也沒說什麼,就直接上網查了相關資料

買了這個【蜜嫩香】給我

口服式的女性保養品,從根源改善體質,比起保養品和洗的,直接吃當然最有感,裡面都是為了女生好的成分,吃了可以讓全身散發香香的味道(那裡也會哦~)而且很方便啦,就每天吃兩顆就好

大概使用一週後驗收成果!!

他說真的味道變淡了,還叫我多吃一點(白目)

一天最多兩顆啦,多吃無益

重點是~~~有變粉嫩~~

為什麼已經有改善我還要定期吃呢~

其實我們現在頻率很高(幾乎快everyday

常常使用當然也要好好呵護啊!

所以女生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就不保養喔~

而且這個【蜜嫩香】是連外拍女神都推薦的!

 

商品資訊

 

蜜嫩香_私密液態膠囊

 

https://www.cashin.tw/product/00000000003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