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滿江紅》,你知道江蘇唯一和岳飛有關的地名在哪裡嗎

新華日報 發佈 2023-01-29T15:39:18.090271+00:00

交匯點訊 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張藝謀《滿江紅》成為最熱的春節檔影片之一。電影中的故事雖發生在岳飛遇害之後,但岳武穆忠誠為國、赤膽為民的浩然正氣卻貫穿於整部影片,感染著銀幕前的每一位觀眾。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戎馬一生,南北征戰。

交匯點訊 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張藝謀《滿江紅》成為最熱的春節檔影片之一。電影中的故事雖發生在岳飛遇害之後,但岳武穆忠誠為國、赤膽為民的浩然正氣卻貫穿於整部影片,感染著銀幕前的每一位觀眾。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戎馬一生,南北征戰。在江蘇大地,這位民族英雄留下了一串串足跡。在泰州市下轄的靖江市,就有一個小鎮因他而得名,這也是江蘇唯一和岳飛有關的地名。

「岳飛和我們靖江淵源深厚,靖江人無法忘懷岳飛在這片土地上所做出的功績。」靖江市博物館館長朱蘇鋼將岳飛比作靖江的「人文之父」,他告訴記者,千百年來靖江形成了獨特的岳文化體系,與之相關的文化標記分布在靖江的生祠鎮、馬橋鎮、孤山鎮等地。

據史料記載,岳飛率軍戰鬥在泰州地區,主要發生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這一年,岳飛因抗擊金兵屢立戰功被封為通泰鎮撫使兼泰州知州,率部進駐泰州。岳飛嚴整軍紀,安撫難民,深得泰州百姓民心。不久,由於淮安淪陷,金軍南下,朝廷詔令率部出擊的岳飛「還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護百姓,伺便掩擊」(《宋史·岳飛傳》)。岳飛認為,泰州屬平原地區,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於是率軍退保柴墟(今泰州高港區口岸鎮舊城),並於南壩橋大敗來犯的金軍,殲敵數千人。隨後,岳飛「渡百姓於沙上,飛以精騎二百殿,金兵不敢近」。「沙上」即現在的靖江,也稱為「陰沙」。清康熙《靖江縣誌》載:「邑名,舊稱馬馱沙,亦稱陰沙。宋建炎四年岳武穆渡百姓於沙上,即此。」

朱蘇鋼介紹,岳飛將很多來自江淮地區的難民安置在「陰沙」,如今靖江的朱、劉、陳、范、馬、陸、鄭、祁八大姓,即源於此。後來,岳飛離陰沙南下江西,當地百姓感其恩德,一路相送。岳飛脫下身上的白袍贈送給百姓,當地後衍生出「岳飛贈白袍」的傳說,已被列為泰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另據地方學者考證,岳飛的名作《滿江紅·怒髮衝冠》即創作於岳飛從泰州渡江,屯兵靖江的這段時期。

岳飛走後,靖江百姓懷念他,建起一座祠廟,以表達對岳飛護渡的感恩之情。這座岳王廟應該是我國最早的岳廟。要早於杭州西湖岳廟、湯陰岳廟、開封朱仙鎮岳廟等。而岳廟所在地後形成靖江最早的集鎮。由於此廟立於岳飛生前,是一座「生祠堂」,小鎮遂被稱為「生祠鎮」,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說,「靖江生祠」是江蘇省唯一一個由於岳飛而形成的地名。

朱蘇鋼介紹,始建於南宋建炎年間的生祠鎮岳廟,原名鄂王生祠,俗稱生祠堂,是靖江最早的古蹟之一,歷史上屢建屢毀,屢毀屢建。自民國起,近現代靖江籍愛國實業家「紡織巨子」、原江蘇省副省長劉國鈞曾三次出資修建岳廟。1936年重建,1956年遷建,1966年拆毀,1986年又重建,形成今天所見的生祠鎮岳王廟。

宏偉的靖江生祠岳廟建築群整體仿宋式結構,單檐歇山,斗拱三鋪作,大殿內有岳飛塑像,高4.25米,著盔甲,披紫蟒袍而坐。正門與大殿外,還留有漢白玉石獅與雙龍壁、岳飛手跡碑等文物。

除了生祠岳廟,靖江還有馬橋鎮白衣堂,孤山鎮大營地,小營地等多處與岳飛相關的歷史地名。靖江非常重視用好「岳飛與靖江」這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2017年成功舉辦「首屆岳飛文化節」,在馬橋鎮神一馳園內設立岳文化主題園、岳文化主題圖書館、岳飛塑像等,開展市域範圍內岳文化生態旅遊相關調研,推動岳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於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