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不殺重臣 為什麼忠心的岳飛卻必須死

ex叨客 發佈 2023-01-30T07:16:30.505775+00:00

岳飛的死在宋朝而言是非不尋常的,因為宋朝它就沒有殺大臣的習慣,尤其是重臣。有宋3百多年,殺過的重臣只有2位,一位是張邦昌,一位是岳飛。

岳飛的死在宋朝而言是非不尋常的,因為宋朝它就沒有殺大臣的習慣,尤其是重臣。有宋3百多年,殺過的重臣只有2位,一位是張邦昌,一位是岳飛。



張邦昌為什麼死

張邦昌那是不得不死,靖康之恥後,康王趙構在於應天府稱帝,史稱南宋。


金人攻破開封后,並沒有直接統治這片領土,當時的金人還只是一心求財。所以他們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大楚,並逼迫宋臣張邦昌做了大楚的皇帝。


金軍撤軍以後,張邦昌馬上就退位把政權還給了趙構。


即便如此,這在別的朝代,管你什麼理由,作為臣子敢登基稱帝,肯定是要死的。


但宋高宗並沒有殺他,後來甚至又爆出張邦昌稱帝期間曾與貴妃有染。即使這樣,宋高宗也只是把他貶到了潭州。


最後是因為金軍以張邦昌被廢為由再次攻宋,宋高宗才賜他自盡。


所以既然謀反和玷污貴妃都可以免死,那憑什麼盡忠報國的岳飛會被殺呢?在這樣一個朝代,權臣秦檜真的有能力殺死岳飛嗎?


宋高宗趙構的心理陰影


我們知道宋朝朝廷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主戰派以岳飛韓世忠為代表,主和派以秦檜為代表,很多人會忽略宋朝最大的主和派並非秦檜,而是趙構。

金軍

金軍就是趙構的心理陰影,趙構在靖康之變前就曾做過金軍的人質,也曾出使金營求和。即位後,在金軍步步緊逼下,他一路南逃,期間還不忘向金軍連連求和。


金軍不允,還派5千兵馬搜山檢海捉趙構,眼看金軍兵臨杭州,趙構甚至親自給向完顏宗翰寫信,而且自稱康王,說要去帝號,以金庭為尊。


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鰓鰓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已,故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尊無二上,亦何必勞師遠涉,而後為快哉?


就是說,反正你們也要建立偽政權,以後我趙構就是你們金國的馬仔,心甘情願地做金國的藩臣,不用勞煩你遠征我們了。


但是宗翰根本看不上趙構,於是繼續調兵遣將追襲趙構。嚇得趙構直接坐船跑到在海上躲了4個多月。


即使如此,議和也一直是趙構最大的心願,趙構從心裡就不認為宋軍可以打敗金軍。


軍閥

除此之外,趙構平生第二大恐懼就是軍閥,這其實不是趙構一個人的恐懼,這是趙家祖傳的。


其實可以理解,五代十國簡直就是人間地獄。軍閥混戰,以人為軍糧的事情屢見不鮮, 以武亂政,以兵奪權的事情更是屢屢發生。


所以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身卻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


再說趙構,趙構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方面是金軍的步步逼近,另一方面,因為抗金的原因,很多武將開始自行發展武裝,聚集民間抗金力量。


這時候其實已經改變了北宋時期的兵制,北宋時,武將是無法擁有自己的部隊的,只有需要打仗時,朝廷才會派將領去統兵,武將與部隊是隔離的。


但是到了南宋,為了應對金軍南下入侵的危機,朝廷不得不將一些地方上的財權和軍權下放給前線戰區的將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岳飛、韓世忠、劉光世等統帥所掌握的自主權與唐朝後期那些藩鎮節度使沒多少區別。

對於趙構來說,這些將領同樣是巨大的威脅,事實也是如此,他在位的前十年就發生了兩次兵變。

甚至第一次「苗劉兵變」直接將趙構從皇位上趕了下來,軍官苗傅逼趙構退位,將皇位傳給了年僅三歲的皇太子,後來幸得韓世忠率軍平亂,趙構才得以復位。


第二次「淮西軍變」更是導致南宋五大主力之一的左護軍集體投敵。


所以對於趙構而言,金軍是威脅,而軍閥更是威脅。


岳飛對於趙構來說,非忠臣。


在岳飛25歲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將領時就曾上書趙構,勸他北伐收復失地。於是趙構給了岳飛「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並將其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趙構從來沒有想過收復失地,所有北伐也只是為了以打促和。


後來岳飛再次從軍,開始展露非凡的軍事才能,這時候岳飛與趙構有過一段蜜月期,岳飛官職也越來越高,手中兵權也越來越大。


但是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金國要把欽宗的太子趙諶放回來,岳飛得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就覲見趙構,提議立趙構養子趙瑗(即後來的宋孝宗)為皇儲,以示高宗之正統。


說到這裡,有一個說法就不攻自破了,有很多人說岳飛被殺是因為岳飛要迎回二聖。所以趙構怕皇位不保,於是殺死岳飛。


但從這段史實看來,岳飛是忠於趙構的,是擁護趙構為宋朝正統的。


但是趙構聽到這個建議後卻非常不滿,責備了岳飛。有學者認為,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逐漸加深的。


原因可以推測一下,當時剛剛發生淮西軍變,岳飛想要進屯淮甸,拱衛建康行朝。趙構卻只讓岳飛到江州駐紮。顯然對岳飛不信任。


這時候岳飛一個手握重兵的將領卻要建議立儲,這不得不讓趙構想起「苗劉兵變」自己被趕下台的經歷。


而且岳飛提議立的皇儲是養子,因為趙構唯一的兒子在之前「苗劉兵變」後就死了。但這個時候趙構才30歲,正常來說完全有再育的能力。所以這時候岳飛提議立儲是讓趙構非常難堪的。


所以最終岳飛表忠心的舉動卻起了反作用。


這時也發生了另外的一件事,那就是金庭完顏亶繼承了帝位,其實金庭也有主戰派和主和派。


而完顏亶是一個特別傾心漢學的人,漢化程度非常深,甚至視女真貴族為無知夷狄,他即位以後,金庭就開始主和派占據上風了。


兩邊皇帝都想和談,主戰派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趙構在見了金庭使者後,就興致勃勃的召見了主戰派將領,韓世忠和岳飛,想要說服兩人同意和談,但是韓世忠、岳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表示夷狄不可信。


但是趙構好不容易等來了金庭的議和消息怎麼可能放棄,雖然金庭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比如把宋稱之為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更要求趙構親自跪接金朝皇帝的詔書,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


即使如此,趙構還是答應了,完成了第一次議和。也是在這個時候,秦檜開始獨攬朝政的。

嚴格來說秦檜並不是主和派也不是主戰派,而是趙構派,趙構選擇議和,秦檜自然就要議和。所以對於趙構而言,秦檜自然是忠臣。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議和的筆跡還未乾透,金庭又發生了內亂,主和派下台,主戰派再次奪取政權。於是金廷馬上就撕毀了和議,繼續南下攻宋。


趙構迫於形勢,只能被迫應戰,令諸將迎擊金軍,這也是岳飛發動的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岳家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大有收復中原,直搗黃龍之勢。


可惜的是趙構既怕岳家軍最終兵敗,失去這支主力,南宋就再也無法抵禦金軍南侵。又怕岳飛不斷壯大,成為尾大不掉的軍閥。


所以趙構認為趁著宋軍占據優勢,此時議和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就有了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岳飛撤兵的故事。如此「十年之力,毀於一旦。


很多人以為岳飛被召回以後,馬上就被下獄了,隨後被誅殺。其實並不是,前面說了,宋朝是不殺重臣的,而且岳飛如此善戰,趙構沒有理由殺他。


必殺岳飛


岳飛被召喚以後已經心灰意冷,懇請朝廷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但是趙構並沒有答應,第二年,完顏兀朮再度領軍南下,岳飛還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參與抗金戰鬥。


也是這一年,金國發現根本無法滅掉南宋,於是再次準備重新與宋議和。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趙構開始打壓岳飛和韓世忠。


金國也提出要求,議和的前提就是必殺岳飛。


趙構終於等來了他盼望已久的議和,割地賠款稱臣都能答應,殺岳飛自然也沒什麼好猶豫的。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趙構和秦檜於臨安(今杭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


據《宋史》載殺岳飛就是為了滿足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


當年岳飛被殺前夕,韓世忠曾質問秦檜:殺岳飛可有證據?


秦檜笑道: 「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這個莫須有怎麼解釋呢?現在主流認為是或許有吧,但是也有人翻譯為必須有。


如果翻譯成必須有就更好解釋了,以什麼罪名殺岳飛不重要,為了議和岳飛必須死這才是最重要的。


宋高宗趙構之後就是養子宋孝宗即位,宋孝宗以孝為廟號,足見他與趙構的關係如何。


但是宋孝宗即位第二個月就給岳飛平反了,這時候趙構還是太上皇,宋孝宗剛剛即位,可以說實權還在趙構手中,所以給岳飛平反的其實應該就是趙構的意思。


對於岳飛我想趙構是知道他是忠臣的,可惜的是岳飛忠於的是大宋的江山社稷,而並非他趙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