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行情值得期待!券商首席展望兔年:成長或將接力藍籌行情

證券時報 發佈 2023-01-30T07:17:35.132786+00:00

2023年以來A股市場快速反彈,「開門紅」令投資者驚喜。多位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認為,2023年A股市場將明顯強於2022年,外資或將持續流入,但是行情更多將由內資主導。在市場風格上,短期藍籌白馬取得優勢,但後期成長股或將有更多機會。

2023年以來A股市場快速反彈,「開門紅」令投資者驚喜。

多位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認為,2023年A股市場將明顯強於2022年,外資或將持續流入,但是行情更多將由內資主導。在市場風格上,短期藍籌白馬取得優勢,但後期成長股或將有更多機會。

內外因聯動推動市場反彈

2022年底以來,國內市場實現了普遍的上漲,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數、科創50 等都實現了較好的漲幅。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國內外的宏觀環境都為A股提供了足夠廣闊的反彈空間。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認為,反彈的外部動力在於美聯儲本輪加息空間有限,美債收益率階段性見頂,全球風險資產共振反彈,在國內,地產、防疫政策優化是反彈前期內部核心動力,後期則為對2023年更多穩增長政策落地以實現更高GDP增速的期待。

「市場對於2023年經濟復甦的預期逐漸趨於一致。在海外發達國家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市場預期2023年中國經濟將在防疫優化與保經濟政策下實現周期性的復甦。這意味著股市將有望開啟具有明顯宏觀特徵的行業輪動。即使經濟活動的恢復可能會出現一些曲折,但超低估值已成為未來長期回報的有力保障。」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說。

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認為,本輪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主要有二。一是經濟修復預期提升:2022年12月26日國務院制定文件,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疫情防控工作目標轉變為「保健康」「防重症」,疫情管控走向放開。並且12月包括信貸、消費、進口等數據顯示內需出現回暖跡象,在10月經濟開始二次探底以後,目前經濟走出谷底的證據越來越多;二是美國通脹高位下行,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外圍緊縮環境緩釋,美元、美債雙回落。

普遍看好兔年行情

1月「開門紅」已經令投資者驚喜,但是在不少機構人士看來,兔年全年的行情更值得期待。

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弛認為,2023年A股市場將明顯強於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投資環境最為優越,經濟基本面、市場流動性及風險偏好均由底部向上。一季度A股有望迎來「躁動反攻」行情,市場不再尋找政策避險,反而更加聚焦擁有基本面支撐的製造業、對流動性及風險偏好更具備彈性的成長風格。同時,也將挖掘與經濟復甦共振的高β行業。

吳開達認為,兔年政策回暖,基本面築底回升,盈利底部有望在2023年一季度出現,而2022年制約A股的海外流動性也有望出現緩解。目前疫情影響逐步退潮,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且市場估值水平較2022年初更低,因此對A股走勢看法樂觀,市場不乏機會。

高挺認為,防疫政策的優化和刺激政策的快速加碼正在消減今年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在經濟復甦預期的帶動之下,我們預計對經濟表現高度敏感的周期領域,以及符合中長期經濟成長趨勢的行業有望交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估值修復空間廣闊,且外資在明年也將有望成為額外的流動性亮點。在經濟回歸增長的初期,伴隨復甦確定性的增強,我們有望率先迎來周期股的估值回升,這將有利於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尤其是其中具有估值和業績雙重修復空間的行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不負春光不負卿。」王勝在談及兔年市場時表示。

成長或將接力藍籌行情

在1月的反彈之中,沉寂多時的白馬股、藍籌股實現了普遍性的上漲,去年市場一直高度關注的新能源等熱點相對平淡。

對此,張弛表示:「一方面,雖然相對估值(分位數)來看,無論白馬股、藍籌還是成長均處於歷史一個相對底部水平;但就絕對估值而言,白馬股、藍籌等板塊相比新能源等成長則更具備優勢;另一方面,在經濟復甦預期為核心的驅動影響下,白馬、藍籌股與經濟底部反轉預期的相關性更強,尤其是困境反轉的邏輯尤為凸顯。」

這種看法也得到了更多分析師的支持。高挺也表示,市場這種風格的變化來自宏觀環境的轉變,即市場對於經濟基本面的悲觀預期逐漸消減。在經濟下行周期,往往防禦板塊容易跑贏,例如對經濟周期性變化敏感性低的新能源等成長行業。在經濟修復的過程中,對經濟表現敏感的周期板塊表現更出色。從過去幾輪經濟周期的變化總結,市場往往先於經濟實質性改善而提前出現快速的估值修復,這一過程的領跑者預計將來自對經濟活動更為敏感的周期行業。

在藍籌、白馬持續領先一段時間之後,一些投資者也關注當前的市場偏好能否形成更長一段時間的市場風格。對此,張弛認為,就2023 年1季度而言,白馬、藍籌股的超額收益或難以持續,主要基於三個理由:一、困境反轉邏輯已經基本兌現;二、隨著股價持續上漲,白馬、藍籌等估值絕對優勢已逐步減弱;三、預期影響一般持續性不強,而短期內又難以看到明顯的基本面數據改善。

「而在經濟拐點確立後,市場目光將伴隨擴內需與供給側改革驅動的『新發展』規劃重新聚焦成長。」高挺表示。

不過,王勝認為,兔年春天成長價值齊飛,甚至某些階段成長更強;全年看,價值仍然是主導風格,成長把握Alpha機會。

外資影響或將弱化

在本輪上漲行情之中,外資持續高強度流入。Wind數據顯示,1月份,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131.74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增量900.2億元。在此背景之下,外資交易的活躍度逐步抬升,並適度沖抵春節長假前國內活躍資金離場的影響。年初至今北上資金日均成交額占全市場之比顯著超過去年全年。

吳開達認為,外資湧入的核心因素在於疫情管控走向放開,由於海外防疫闖關更早,因此其對於後續路徑更加清晰,先於內資搶跑。此外,對於房地產、平台經濟政策出現轉向,預期樂觀。同時,美國通脹高位下行,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外圍緊縮環境緩釋,美元、美債雙回落。

高挺則認為驅動外資近期加速流入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海外因素。四季度至今美國長期利率下行和美元指數走弱對於新興市場整體較為有利,且全球權益市場均在市場對聯儲加息力度預期弱化的基礎上反彈;另一方面是國內政策調整強化經濟改善預期。中國和海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周期異步,以及經濟政策方向的分化將在市場上體現得更加明顯,這加大了中國資產對於外資的吸引力,使得經歷過去兩年調整後,對中國資產整體配置比例偏低的外資逐步加倉中國。

隨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加大,外資近些年在國內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此前一段時間內,北上資金一度成為A股市場的「風向標」。不過,機構人士認為,雖然本輪行情外資持續流入,但是對市場的影響和幾年前相比已經不能相提並論。

「我們同樣注意到市場部分參與者將外資視作引領市場風格的『聰明錢』,但這可能更多源於外資對於基本面分析的看重。」高挺表示,伴隨國內機構近年來研究實力的快速加深,內外資的投研差異正在逐步縮小,反而部分內資機構在國內市場的研究投入甚至超越了大部分外資。

吳開達也認為,外資獨領風騷的難度較大。外資主導市場投資風格主要是2016-2017年,其當時是增量資金中體量最大的,包括2015年大波動以後監管趨嚴疊加資管新規等影響,內資偏弱,另外明晟在內的不少指數公司將A股納入其全球市場指數,外資處於占比快速提升的導入階段。而2023年國內維持寬貨幣,寬信用,剩餘流動性偏向寬鬆,內資也將有望持續活躍。

張弛也表示,2016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外資持倉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由不足1%一躍升至接近4%,從無到有促使外資成為期間A股市場的主要增量資金,並形成了以外資主導的市場投資風格。2021年下半年至今,外資持倉占比已降至3.68%,而內地公募基金持倉占比則由2019年約4%迅速上升至2022年的8.36%,成為A股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機構資金,顯然,前幾年外資主導的市場風格情況將難以複製。

對於兔年外資的流入預期,高挺則比較樂觀。他認為,雖然在海外高通脹得到有效控制之前,金融條件的轉向可能性偏低,但經濟衰退和高通脹獲得抑制的預期之下,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空間已經收窄。展望2023年,中國和海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周期異步,以及經濟政策方向的分化將在市場上體現得更加明顯。低估值的中國資產對外資吸引力有望顯著提升,外資的流入對於AH市場均是有利因素。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對此相對謹慎。他認為,2023年春季美國經濟數據下滑、中國內需恢復過程中,人民幣相對走強,階段性外資流入加速是必然的。但是從全年看,還要高度關注全球地緣政治變化,以及利率水平絕對高位給風險資產帶來的震盪可能。

責編:戰術恆

校對:王錦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