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真的是命不好而未得封侯嗎?

哪來落子無悔 發佈 2023-01-30T08:21:04.383089+00:00

吳軍老師在《見識》中談到: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

吳軍老師在《見識》中談到:所謂命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他通過唐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下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名句引出了漢朝飛將軍李廣一生未得封侯的遭遇,進而指出,李廣的運氣並不算差,只因命實在不好,即「他的思維方式有問題,也就是說看問題的方法、處理問題的方式沒有達到侯的級別。」

現梳理《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中李廣生平事例,對吳軍老師的舉例略作補充。

李廣的運氣好在哪裡?

漢孝景帝時,派太監跟從李廣學習軍隊管理之術,太監帶著幾十騎碰到三名匈奴,本想著以多欺少,哪知輕敵,遇到了「射鵰者」,太監負傷,其餘隨從都被殺,李廣追趕報仇,殺二人,生擒一人,哪知又遇上上千匈奴,一來李廣比較淡定,來了一招空城計,二來匈奴比較謹慎,擔心是誘敵,怕中埋伏,終不敢進攻。「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李廣有這份見識,也確有領兵之才。

李廣憑藉衛尉的身份領兵出雁門攻打匈奴,兵敗被活捉,當時他受傷,匈奴在兩匹馬間搭了個簡易吊床,讓他躺著休息,走了十餘里,「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於是奪馬逃回軍營。

如果數千匈奴的領兵之人是一介莽夫,如果被俘的李廣並沒有遇到一匹好馬,那麼,歷史上就少了飛將軍,可見,李廣運氣還是有的,但是為什麼最終落得一個未封侯卻自刎的結局呢?他看問題的方法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什麼問題呢?

「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莫府省約文書籍事」,李廣給下屬最大限度的自由和便利,行軍時隊伍鬆散,幕府的文書也是能省就省。同為衛尉的程不識就點評過:「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另有「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李廣善於賣好於下,士卒也樂於賣命,但軍隊管理鬆散,戰鬥力削弱,不能面對突然而來的敵情,打仗也屢次吃敗仗。作為將領,紀律嚴明、賞罰分明,能夠帶兵打勝仗,才是他思考問題的基本出發點,但是他處理得太過隨意,沒有大局觀念。

被貶為庶人的李廣,一次夜飲,路過霸陵亭,被喝醉酒的霸陵尉呵斥叫停,李廣說他是「故李將軍」,霸陵尉駁斥「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醉酒的霸陵尉觸碰了李將軍的傷疤,後,李廣恢復官位,記仇在心,請旨將霸陵尉帶到軍中殺死。可見,李廣的容人之量何其狹窄。

李廣自刎前,最後一次隨大將軍衛青去攻打匈奴右賢王,李廣自認為前將軍,想打前鋒,與匈奴決一死戰,哪知衛青有意將功勞給中將軍公孫敖,之後,李廣「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李廣失去嚮導,迷路,走在大軍之後了,本想做先鋒,沒想到根本沒跟匈奴見面。衛青為什麼看著公孫敖而把李廣調開?除了漢武帝暗示李廣已經老了的原因外,衛青在軍中自然更了解李廣的行軍之能。作為上級的衛青派人去問話,他一氣之下就自殺了,這是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嗎?

李廣曾有感嘆:「然以擊胡軍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且固命也?」李廣看到了自己抵禦匈奴的苦勞,但是沒看到自己戰敗的景況,功過相抵,何來功勞?無尺寸之後者謀之於戰陣之外,他又看不到。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沒有達到侯的境界,真的就是命不好,李廣也確實是因命不好而未得封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