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味

廣州日報 發佈 2023-01-30T16:37:37.453815+00:00

「字裡春秋」展覽市民在博物館觀展過年。北京路非遺街區「前進號角——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博物館「爭春」 營銷戲碼花樣多 博物館裡過大年,在如今已是常態。這個持續一周的長假裡,觀眾越來越「挑活動」,各博物館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春節檔」,上演「營銷」大戲。

「字裡春秋」展覽

市民在博物館觀展過年。

北京路非遺街區

「前進號角——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

博物館「爭春」 營銷戲碼花樣多 博物館裡過大年,在如今已是常態。這個持續一周的長假裡,觀眾越來越「挑活動」,各博物館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爭奪「春節檔」,上演「營銷」大戲。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彭爽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大展不斷,文化盛宴饗遊客 精品展覽,如今仍是博物館爭取觀眾的金字招牌。春節假期期間,廣州地區各家博物館重磅展覽集中投放。「字裡春秋——南越國時期文字文物特展」是南越王博物院首次展出「嶺南第一簡」南越木簡的主題大展;廣州藝術博物院「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展創造性地將博物館、植物標本與嶺南名家畫作匯於一展;廣州博物館「百件文物讀廣州」展以文物串聯城史、城事;廣東省博物館連開年畫、外銷畫、琥珀三個大展;廣州海事博物館法國絲綢和潮州木雕兩大主題展,在對「物」的剖析中講述「海絲」宏大敘事下的人與事。 活動新穎,「體驗經濟」引客流 精品活動,越來越成為博物館爭取觀眾的重要法寶。 農講所紀念館舉辦「絕密使命」主題遊園會,誠意滿滿;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廣場的開年巨獻——「穿粵記」廣州歷史文化新春體驗活動讓玩家化身歷史名人,在80平方米的「廣州歷代城址」大棋盤上,穿梭於「古蹟遺址」之間;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邀請廣東省工藝美術師現場授課;廣州藝術博物院結合「格物·求真」展覽,邀觀眾現場製作含有嶺南特色元素的微景觀擺件;南漢二陵博物館「洛京風華」展「英雄令」系列活動之「神獸鬧元宵」邀請兒童在展廳中尋找相應的文物。 平時「神秘」的館長們也走出前台,為自家館「帶貨」。廣州博物館館長吳凌雲書寫「福」字作為觀眾幸運獎品;廣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副院長張強祿不但在大年初一為前20位入館觀眾送上精美文創禮品,還與另一位副院長朱明敏一道擔任了連續幾天的「導覽員」,深入淺出地講述文物的精彩故事。 文創突破 ,銷售情況創紀錄 精品文創,已經突破「物質」的單一形態,向更側重體驗的「非物質」方向發展。 記者日前從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獲悉,1月21日至27日春節假期期間,入館參觀人數達到65185人次。而文創銷售更是突破2019年高位,創下新紀錄。假期銷售總量和單日最高銷售額均大幅超過歷史最高位,增幅分別是12.4%和11.7%。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館長黃海妍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假期,博物館共銷售文創產品11838件,「可以說,這11000多件文創產品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傳播作用」,同時也說明市民遊客的文化消費在增加,對優質、豐富的文創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各大博物館紛紛推出多項特色研學活動。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活動內容包含聆聽楊匏安故事、DIY新年檯曆、DIY祝福杯墊等;廣州起義紀念館則在線上推出「時間去哪兒」直播活動;團一大紀念館開設了「爭做好隊員」打卡點。 非遺年味兒足 年俗溫暖生活 春節這個全國最大的「非遺」項目,包含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非遺細分類別和項目。兔年新春,各非遺項目、各種非遺主題活動與節日的融入愈加深入,讓非遺復歸生活,使非遺回歸年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彭爽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白雲區2023年傳統迎春花市非遺項目展示區內,通草畫傳承人顏康平的攤位前觀眾絡繹不絕。這是今春人氣最高的非遺項目、重啟的迎春花市的一個小小細節。迎春花市映亮了廣州人的笑顏,也點燃了遊客們的熱情。 天河體育中心南廣場的非遺文化元素演出、非遺文創長廊傳承傳統花市民俗文化,展示非遺手工藝品及文創項目的創新發展,展現在文化加持下豐富多彩的「新年俗」;面對公眾試運行開放的廣州新文化館中,「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廣作華章——從外貿商品到非遺保護」「花城百花開——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兩大主題展將廣州非遺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廣東省文化館裡,節慶「嘆」非遺——「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讓廣大群眾體會生活中的非遺,感受濃濃嶺南年味。 在永慶坊,廣州、珠海、佛山、東莞、河源、中山、江門、清遠8個地市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齊聚,帶來了熱鬧喧騰的、與年節相關的非遺產品和文創衍生品。市民遊客在「潮嘆非遺營地」與傳承人親密互動,在「潮玩非遺樂園」留下自己與2023年的打卡合影,在「潮探非遺尋寶記」造訪隱藏在老城區的傳承人工作室,感受非遺中的年味。 北京路非遺街區則是另一種玩法。「元宇宙」的概念被引入「非遺街景」的搭建,讓傳統非遺帶上了新穎的科技感;年畫主題「流動博物館」與醒獅、傳統插花(廣式插花)、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等結合起來,讓人們對其中蘊藏的世情百態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在沙灣古鎮等2023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點的展示中,來自廣州10個特色鄉鎮的鄉土之趣,讓新春氣息成為具象的生活,身邊的美好。 文藝展齊綻放 內容豐富活力滿滿 春節假期,年味濃濃,美術館等文化場所的展覽都在精彩進行中。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看當代藝術如何在科技中蝶變 正在廣東美術館展出的第七屆廣州三年展,以「化作通變」為主題,展出50餘位國內外藝術家及團體的作品。由五條人樂隊跨界創作的「夢幻麗莎髮廊」,成為現場人氣頗高的一個打卡點。 多種類文藝形式共展廣州活力 正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的「前進號角——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看點眾多。本次展覽策展構思是「用作品說話,讓經典發聲」,以文藝作品生動呈現時代之變、廣州之活力,500多件精品力作和1000多件文獻資料、歷史圖片和實物齊聚展覽現場。此展展出的新創作文藝作品中,文藝家專門創作了《老城市新活力》《出新出彩》《奔跑吧!廣州》3幅9米長的巨畫,令人讚嘆。 賞國畫,識藥譜,從藝術視角認知中草藥 如何從藝術視角認知中草藥,正在十香園紀念館展出的「福祿清香——嶺南國畫名家共繪中草藥圖譜作品展」或許能給出答案。 本次展覽共收錄到嶺南畫壇老、中、青一百多位畫家的百餘幅中草藥圖譜。通過「以葫蘆裝百草」這種雅俗共賞的方式呈現,所有畫作均裝裱為葫蘆形狀的鏡片。這種中草藥視角介入下的嶺南繪畫創作方式,是一次藝術與中醫藥學的跨界合作,也為觀眾帶來了不同視角的觀看方式。 以食為題,對話嶺南文化 正在和美術館呈現的展覽「肉食者不鄙——李津·順德行」,以逾五十幅李津的近期創作,與數十件館藏吳昌碩、高劍父、齊白石等近現代藝術家創作同時展出。 藝術家李津擅畫食與肉,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便持續以水墨技法描繪這一日常主題。多年來行山游水,李津到一地便畫一地滋味。 走進展廳,滿目是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這其中,廣東臘肉、順德魚生、煲仔飯和各種水靈靈的南方食材,在50多幅李津的新作中占了一半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