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夫婦金婚之際,三個軍官兒子翔、勝、品,送了哪些特別賀禮

冰點歷史 發佈 2023-01-30T17:11:04.045877+00:00

1992年,是張愛萍和李又蘭結婚50年,也稱作金婚。作為前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的張將軍,這個特殊的紀念日子,肯定是頗受重視的。

前言

1992年,是張愛萍和李又蘭結婚50年,也稱作金婚。作為前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部長的張將軍,這個特殊的紀念日子,肯定是頗受重視的。

可是,他們老兩口把此事視為「區區家庭生活瑣事,用不著興師動眾」,只計劃著全家在一起吃頓飯,說說話,為平時各自忙碌的子女們,創造一個增進感情的機會。

那時,將軍因住宅漏雨正在修繕,臨時搬到了西山暫住。紀念活動就在這臨時住所的一個大會客廳里舉行。

張愛萍將軍的三個兒子都是軍官,均已獨立門戶,住在外邊。唯獨當醫生的三兒媳常住在家裡,以便照顧年老的公公、婆婆。這天,張愛萍的三個兒子各家都在場,忙著活動場地的布置擺設。

人雖不多,但處處充滿歡聲笑語。在活動典禮上,當孫子牛牛朗讀起1942年張愛萍寫給愛人《佳期》中的「相見恨晚,同難同甘」時,時光仿佛把這對攜手已走過50年風雨的革命伴侶又帶到了當年。

陳毅代軍長帶著刀上了主席台,張愛萍、李又蘭見狀都笑了

當年,張愛萍任新四軍三師副師長,李又蘭在新四軍軍部當巡視員。因為李又蘭參加過「速記」的專門培訓,所以,常常會被抽調出來搞速記。

1942年1月,張愛萍出席了華中局召開的黨委擴大會,李又蘭則在主席台的一側負責記錄。

若是說李又蘭端莊的相貌、文雅的談吐只是引起了張愛萍的注意,那麼,她上台能講,揮筆能寫的才華,才是帶給了張愛萍非同一般的好感。僅是「速記」這塊,有些幾乎是漫無邊際的講話,經過李又蘭的整理,居然就成了一篇重點突出、頗具文采的好文章。

難怪周恩來要把她帶到中央去工作!不得不說,李又蘭是個有真才學的才女!

有一回,會議結束了。李又蘭戴著的露指手套找不到了。三九寒天,要是找不到,不僅影響接下來的速記工作,而且有引發習慣性凍瘡的可能。李又蘭焦急地尋找著!

這時,張愛萍來了,他給李又蘭送來了那副丟失的手套。這可把李又蘭高興壞了,她趕忙道謝。

張愛萍笑著說:「要謝,就要用行動!你收個徒弟吧,我跟你學速記。」

李又蘭疑惑地問:「您這當首長的,學速記有什麼用?」

張愛萍說:「俗話說,藝多不壓身。人總是多些學問好。」

張愛萍的話,很有道理。李又蘭便細心地教了起來。讓李又蘭驚訝的是,張愛萍的學習能力極強,不到兩天時間,他便能速記大段大段的報紙了。

往後,會議的茶餘飯後,張愛萍常去找李又蘭。

李又蘭在上海讀過書,張愛萍在上海做過地下工作。龍華塔、租界地、上海灘等,都成了他們的共同話題。聊久了,他們的話題變得更廣了。一次,張愛萍講了一段往事:

4年前,10來個浙江的學生,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要見周恩來。當時的值班參謀說什麼都不肯。這樣,學生們就賴著不走,整整等了一天,才如願見到了周恩來。

張愛萍回憶似的說:「這些學生真叫人沒辦法。」

李又蘭聽了,瞬間就樂了,並且笑得合不攏嘴。

張愛萍不解地問:「你笑什麼?」

李又蘭說:「我就是真叫人沒辦法的那十幾個人中的一個。」

張愛萍猶豫了片刻,說:「其實,我就是那個值班參謀。」

話落,二人開懷大笑。沒想到,他們之前就打過交道,雙方都很「難纏」!

接觸得多了,張愛萍眼中的李又蘭,生性清高。「幽蘭長僻谷,陣陣芳香溢。」

李又蘭眼中的張愛萍,性直尚武。「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不知不覺,半個月的會議要結束了。張愛萍挑了兩件禮物,準備送給李又蘭。一個是一把帶鞘的匕首,一個是軍鴿腿上的銀圈,都是戰利品。張愛萍對李又蘭說:「匕首用來削鉛筆、防身;銀圈倒像個裝飾品,做個紀念吧!」

李又蘭收下禮物後,想著要回什麼禮才好?她想到,張愛萍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精通戰略和策略是至關重要的。於是,李又蘭挑選了一篇劉少奇寫的《戰略與策略》,用自己的字工整的抄寫下來,拿一個黑色皮夾裝好,送給了張愛萍。

在會議落下帷幕的那天,李又蘭掏出了匕首削鉛筆。完事後,李又蘭就把匕首放在了桌面上。

這時,陳毅代軍長從桌前經過,順手拿起了匕首,然後附身小聲說:「這匕首姓張吧。」說完,陳毅居然把匕首帶上了主席台。他邊講話,邊用刀鞘對著張愛萍點點。

張愛萍看了一眼李又蘭。隨後,兩個人都害羞地笑了。

之後,張愛萍又投入到了戰鬥當中。在作戰的間隙,張愛萍2個月給李又蘭寫了12封信。雖然信的內容平淡地就像是在匯報工作一樣,但是李又蘭收到信後,懸著的心總算是安穩了不少。

1942年8月8日,張愛萍帶著陳毅代軍長的特批件,把李又蘭叫出去,當即求婚:「我們結婚吧。」

李又蘭問:「什麼時候?」

張愛萍說:「今天。」隨後,他從口袋裡取出了一支新的派克鋼筆,說:「這是陳軍長送給我們的結婚禮物。」

就這樣,張愛萍與李又蘭結為了夫妻。當天,張愛萍為李又蘭創作了一首詩《佳期》:

身披彩霞跨輕鞍,快馬再加鞭。人約黃昏時候,綠水小河灣。

天輪鏡,柳梢巔,照寸丹。戰場結伴,相見恨晚,同難同甘。

作為回禮,第二天上午,李又蘭用針在陳毅送給他們那支派克鋼筆上,刻了一個「萍」字,然後仔細地掛在張愛萍的衣兜里。

張愛萍感嘆「後悔」娶妻,李又蘭堅持不離婚

結婚不久後,李又蘭懷孕了。那時,為了粉碎日偽軍2萬多人對鹽阜地區的「掃蕩」,華中局決定:鹽阜地區反「掃蕩」統一由張愛萍指揮。

為了不拖累愛人,讓其無牽掛的帶兵打仗,李又蘭響應上級關於「軍隊女同志到外地暫避」的號召,決定到上海一個地下黨同志家裡暫住。

臨別之際,這對夫妻制定了三個「君子」協定:

一、孩子出世後,撫育的重擔由李又蘭承擔,不以家庭事務牽扯張愛萍帶兵殺敵、驅寇興邦的精力;

二、正直、自立、好學、有所作為是孩子成長的目標,也是李又蘭教育的重點;

三、夫妻倆任何時候都不以任何理由溺愛孩子。

這個協定是在他們長子出世之前就定好的。但對次子、三子以及女兒同樣發揮著作用。

張愛萍囑咐完後,就帶兵出發了。李又蘭想到自己此次遠去上海,路上必定危機重重。她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李又蘭給自己改了名字:李玉化,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意。

李又蘭隻身經過敵偽區,到了上海後。由於戰事多變,李又蘭又輾轉多地,最後回到了寧波老家,與母親隱居起來。

張愛萍則帶著部隊轉戰東西,與日寇殊死拼殺。直到1944年秋,張愛萍升任新四軍四師師長時,通過書信、老鄉聯絡,夫妻才得以再次團聚。

然而,蔣介石發起內戰後,張愛萍又率部奔赴新的戰場。可這一次,張愛萍不幸身負重傷。當消息傳到李又蘭的耳朵里,她著急壞了,忙著趕到了戰場。

當組織決定把張愛萍送往後方醫院治療時,李又蘭主動要求親自護送。從蘇北到膠東,從煙臺再跨海到大連。帶著不滿周歲孩子的李又蘭,一邊沿途做工作,一邊照顧受傷的愛人。

到了大連,張愛萍住院手術,李又蘭天天到醫院去送飯。即便過度勞累,她也全然不顧。這樣,在李又蘭、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張愛萍又能奔赴他日夜惦記的戰場了。

時光轉眼間,來到了那個動盪歲月。當李又蘭被要求揭發張愛萍問題時,她義正言辭地說:「我對他最了解,他沒有什麼問題可揭發。」之後,李又蘭又被要求與張愛萍劃清界限,她卻堅定地表示:「我不會同他離婚的。」

在他們結婚28周年紀念日的那天,李又蘭提筆給張愛萍寫了一首詩:

二十八年相依夢,幾度悲歡。多少辛酸,往事回首痛難言。

人生何懼艱與險,赤心相牽。有難同擔,蒼天憐我共餘年。

兩年後,也就是兩人的珍珠婚的日子。在醫院治療的張愛萍才看到了這首詩,他讀罷後,熱淚縱橫,當即和了一首詩:

此生幾曾遭離散,今見重歡。久望團圓,團圓到時從何言?

戰火紛飛同敵愾,紅線相牽。憂思六載,老來更難忘當年。

為了帶張愛萍「回家」,李又蘭去找了王震,找了葉劍英,找了周總理。幾經輾轉,終於夫妻得以團聚。

張愛萍對李又蘭常常懷著一種感念之情,總是在百忙中把自己的攝影、詩詞、書法給李又蘭看。同時,他還會時不時地帶著歉意地感嘆:「我『後悔』娶了她。她同我結婚,受了很多的勞累、很大的牽連、很多的罪。不僅把她的才華給耽誤了,而且把她的身體也累跨了。」

李又蘭搖搖頭,說:「不能那麼說,受苦難是我的財富,受牽連是我的自豪。」

在他們的紅寶石婚紀念日裡,李又蘭又一次道出了她的心聲:

戰火結伴恨晚,金輪欣照肝膽。坎坷四十年,生死相依無怨。無怨,無怨,猶似汪朱河畔。

張愛萍則和之:

歲月如流四十年,往事常留連。戰火沉冤傷患,相依風雪寒。山雨過,月高懸,夜不眠。同攜相扶,步履猶健,晚香滿園。

離職後,兩位老人「同讀」一本書,「同寫」一張紙。難怪許多人稱讚他們的婚姻,是當代婚姻的楷模。

張愛萍和李又蘭金婚典禮上,三個軍官兒子送了什麼禮

1992年8月8日,正是張愛萍和李又蘭的金婚紀念日。這天,活動典禮辦的簡樸又歡鬧。

其中,有兩個環節是令人難忘的。當時,張愛萍最小的孫子牛牛做主持,他突發奇想地說:「給奶奶戴婚紗。」

話落,其他人也附和著說:「對,下一個節目給奶奶戴婚紗!」

李又蘭當即擺擺手,含笑拒絕:「這麼老了,還戴什麼婚紗呀!」

這時,兒媳們說:「不,媽媽結婚時沒戴婚紗,現在補上這一課。」

就這樣,李又蘭戴著婚紗與張愛萍照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另一個節目是,送賀禮。率先送禮的是張愛萍和李又蘭的長子張翔、兒媳以及孫子。10多歲的孫子代表父母,給爺爺奶奶送了一張祝賀卡。卡片的內文寫著一首詩:「翠竹蕙蘭自清芳,風雨欣欣有生意,幽居悟悅心自足,天上人間永相依。」

接著,次子張勝攜手夫人呈上一個包裝精美的本式銅邊像夾。一面鑲著將軍與夫人初戀時的戰地合影,另一面鑲著孫子從國外留學歸來,將軍夫婦在機場迎接時的合影。像夾的兩面有一副對聯,上聯是:風風雨雨生死與共神揚五十春秋,下聯是:洋洋灑灑形影相隨玉成百年姻緣。抬頭是:父母親大人金婚日賀。

最後是三子張品和愛人,兒子牛牛。由牛牛代表呈送給爺爺奶奶自己畫的一幅畫,旁邊配了一首張愛萍結婚時寫給李又蘭的《佳期》。

這些賀禮雖然不值一錢,但是所包含的意義卻是無價的。張愛萍和李又蘭是革命老人,他們不喜鋪張浪費,所以,對他們自己的金婚典禮是嚴格保密的。

幾乎沒有外人,連張將軍的秘書金茂之少將和張將軍的忘年交李殿仁少將,也是根據張愛萍曾經寫過的詩,推斷出那日是他們金婚紀念日,這才相約而去的。

這對革命老人,相互攜手同甘共苦。2003年7月5日,張愛萍將軍逝世,享年94歲。2012年2月2日,李又蘭逝世,享年93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