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這座山到底有多寶藏?杜甫蘇軾都曾為它賦詩

微遊甘肅 發佈 2023-01-30T20:15:04.277509+00:00

據漢《遁甲開山圖》載:「仇池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自漢建安時白馬氐楊氏據仇池建國,界居隴蜀,事更數朝,中間屢蹶屢興,長達385年。

仇池山

據漢《遁甲開山圖》載:「仇池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宋羅泌撰《路史》又載:「伏羲生於仇夷(仇池),長於成紀。」自漢建安時白馬氐楊氏據仇池建國,界居隴蜀,事更數朝,中間屢蹶屢興,長達385年。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氐族楊氏以仇池山一帶為根據地,在甘、陝、川毗連地區,演繹了一幕幕威武壯闊的歷史劇,為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長卷增添了精彩的一頁。

亘古以來,仇池山以悠久厚重的伏羲文化、仇池文化、宗教文化和優美絕倫的瑤琳仙境,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寫下千古傳誦的翰墨華章。

有趣的是,繼詩聖杜甫之後,宋代大文豪蘇軾也與仇池結緣,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傳奇佳話。

蘇軾身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長期遊宦各地,接觸了各種不同的人物,飽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他雖未曾親自到過仇池山,但因受少陵詩「何時一茅屋,送老百雲邊」的感發而產生了對這塊世外桃源的遐想。他在《和陶讀〈山海經〉》第十三「仇池有歸路,羅浮豈徒來」句下自注云:「忽憶潁州日,夢至一官府,環視堂上,榜曰『仇池』。覺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楊難當所保,余何為而居之?明日以問客,客有趙令畤者曰: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嘗云:『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這條注說明蘇軾對仇池的史跡與形勝早已了如指掌,再加上杜詩的渲染,經夢境所詩化的仇池就更讓蘇軾心馳神往了。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蘇軾在《過杞贈馬夢得》一詩中寫道:「萬古仇池穴,歸心負雪堂。殷勤竹里夢,猶自數山王。」雪堂為黃州東坡雪堂,為蘇軾友人馬夢得資助修成,山王指金山濤、王戎。詩意是說:歸心難留,「萬古仇池穴」才是我的去處,因而辜負了你幫我修築雪堂的美意,但我們的友情勝過竹林七賢,是永遠忘懷不了的。

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三月,蘇軾在《和桃花源》詩前有一小引,再次述說他的那個難忘的夢:「予在潁州,夢至一官府,人物與俗間無異,而山川清遠,有足樂者。顧視堂上,榜曰:『仇池』。覺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楊難當所保,余何為居之?明日以問客。客有趙令畤者曰:『公何向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詩云:『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他日工部侍郎王欽臣仲至謂余曰:『吾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從這一小引中可以看出,蘇軾把他夢中的仇池視為避世立身的桃源仙境了。

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蘇軾由惠州貶所再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在宦途中,有《次前韻寄子由》一詩:「我少即多難,邅回一生中。百年不易滿,寸寸彎強弓。老矣復何言,榮辱今兩空。泥洹尚一路,所向余皆窮。似聞崆峒西,仇池迎此翁。」崆峒山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涇河之濱的平涼,相傳是黃帝廣成子學道之處,仇池方位正好在崆峒之西。身在左遷途中的蘇軾,即將投向荒涼偏僻的儋耳,此刻,他仿佛聽見崆峒西邊的仇池有人在迎接他了。每當他身遭躓礙時,夢中的仇池便成了他精神的寄託。

蘇軾一生未能涉足隴上,當然也就無緣登臨仇池,但他對仇池的朝思暮想逐漸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印象。所以當他於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赴官揚州,得到一塊朋友相贈的奇石,該石色彩深而艷麗,質地光滑細膩,既有優美的圖案又有奇特的造型,向以愛石賞石藏石為癖好的蘇軾不禁欣喜若狂,對此石視若拱璧,寶愛有加,並以縈繞於他夢際的仇池命名,為紀其事特寫下《雙石詩》並序:至揚州獲二石。其一綠色,岡巒迤邐,有穴達於背;其一正白可鑑。漬以盆水,置几案間。忽憶在潁州曰,夢人請往一官府,榜曰「仇池」,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池遲,潛通小有天,乃戲作小詩,為僚友一笑: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秋風與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從此,這塊仇池石成為蘇軾几上的至寶,既寫詩讚譽,又邀友觀賞,他的好友錢穆父(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後知開封,越州)、蔣穎叔(戶部侍郎知熙州,歷官陝西副使,為翰林學士兼侍讀,同知樞密院事,元豐四年曾游成州大雲寺、獅子洞,有題刻兩處傳世)、王仲至(工部侍郎)等人都次韻奉和他的仇池石詩。蘇軾又原韻奉和:「上窮非想亦非非,下與風輪共一痴。翠羽若如牛有角,空瓶何必井之眉。還朝暫接鵷鸞翼,謝病行收麋鹿姿。記取和詩三益友,他年弭節過仇池。」

該詩首聯說天上地下原本一般。頷聯引杜詩及漢書典故。翠羽指孔雀,孔雀渴飲寒泉為牛所抵。瓶為汲具,處高臨深,動常近色。意思是說世間險惡,人情詭異。頸聯言自己身在朝廷心繫江湖。尾聯感謝三位詩友的和詩,並表示以後如有機緣路經仇池時一定要弭節專程前往憑弔杜公遺蹤和仇池古蹟。

這一詩人間的互相唱和,使仇池進而名揚天下了。

更為有趣的是,蘇軾還以仇池作為自己的書名。他的家鄉是仇池之南的四川眉山,他便把自己的筆記定名為《仇池筆記》,作為《東坡志林》的姊妹篇。為何書名定為《仇池筆記》?這是蘇軾的志趣、心性為基礎的。

《仇池筆記》二卷和《東坡志林》五卷互為補充,是宋人筆記中的精華,所收都是筆記、雜感、史記一類文字,雖卷帙不多,但內容豐富,無論經史子傳、制度風俗、軼聞趣事、山川風物、佛道修養、陰陽術語、凡有所感,均錄之成文,不假雕飾,自然成趣,如石晶珠母,自見光澤,而以「仇池」命名,足見「仇池」二字在蘇軾心目中的地位。


來源|甘肅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