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寫漢字述語

書畫鑑賞典評收藏 發佈 2023-01-30T20:40:48.922911+00:00

書法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技法講究】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風格等。

書法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

【技法講究】

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風格等。

一般要求:

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

用筆要 →中鋒鋪毫

點畫要 →圓滿周到

結構要 →橫直相安,意思呼應

分布要 →錯綜變化,疏密得宜,通篇貫氣並崇尚個性、風貌和意趣。


【著名書法家】

東晉王羲之創妍美流便新體,又備精諸體,為歷代書學者所崇尚。唐代有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而懷素、張旭之狂草亦別具藝術魅力。宋代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說蔡京)四大家。清代分為碑派(崇尚碑刻)與帖派(崇尚字帖)。「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融合真、草、隸、篆,創有「板橋體」。現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翰墨】義同」筆墨」,原指文辭。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後世亦泛指書法和中國畫。

【金石】古銅器、石刻的總稱。金,指鐘鼎銅器之類;石,指碑碣石刻之類。是撰文於金石上,記創造,勒箴銘,頌揚功德等而產生的一種鐫刻品。

【真跡】真實可靠的手跡而不是出於他人的假託和偽造。

【墨跡】用墨書寫的手跡。

【拓本】從碑刻、銅器上墨拓下來的書跡或圖像,實物最早見於唐代。方法,用宣紙受濕蒙於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紙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時用豎紋紙,油煙墨,拓後砑光,墨色烏黑有浮光的,稱「烏金拓」;用橫紋紙,松煙墨,色青而淺,不和油臘的,稱「蟬翼拓」。又以朱紅色拓出的稱「朱拓」;碑石初成,或剛出土時所拓的稱「初拓」。

【刻石】專指鐫刻於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如秦代《會稽刻石》,東漢《石門頌》摩崖刻石。桓譚《新論》:「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餘處,而可識者七十二。」

【 碑 】刻石中的一類形制。歷來晉碑難得。

【 碣 】刻石中的一類形制。如今存之石鼓文,鐫刻於鼓形圓石上,內容為歌詠秦國君主遊獵之事,故也稱「獵碣」。

【碑額】碑刻術語,碑頭的通稱。《碑版廣例》「碑首或刻螭、虎、龍、鶴以為飾,就刳其中為圭首,或無它飾,直為圭首,方銳圓橢,不一其制。圭首有字稱為額,額書篆

字稱為篆額,書隸字稱為題額。」

【篆額】碑刻術語。漢代以後的各種碑刻之上端,稱碑頭或碑額,因碑額上所題字多用篆書遂稱「篆額」。

【篆蓋】碑刻術語。唐代的墓志銘,通常有石蓋,因蓋上文字多用篆體,故名。篆蓋與篆額內容相仿而形制不同,但《金石綜例》稱:「篆蓋,即篆額。」

【碑陰】碑刻術語。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將門生、故吏或出資建樹者的姓名鐫刻於背面,故稱。

【碑版】泛指碑誌之屬。參見「碑學」。

【碑學】

①亦稱「碑版學」。研究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

②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後,學書崇尚碑刻風氣大盛,遂有北派碑學、南派帖學之分。

【勒石】 碑刻術語。指將法書鉤摹本背面加朱複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朱背】亦稱「背朱」。即「勒石」。

【摩崖】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

【剝蝕】指古代碑刻年久風化石有剝落。

法帖】亦稱「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跡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書(包括它的拓本)。

【帖學】

①損崇尚魏晉以 下,如 鍾繇、王義之、顏真卿等書風體系的學派。以區別於碑學

② 指研究考訂法帖源流、版本優劣、字跡真偽的一種學問。盛行於清代。

【南帖】碑帖術語。清代阮元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多為啟牘之帖,故名.

【書丹】碑刻術語。指用硃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南宋姜夔《續書譜》:「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力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後泛稱書墓志銘為書丹。

【臨摹】學習前人書法的一種方法。臨摹之外,尚有「鉤」法,用油紙蒙碑帖或真跡上,以極細之筆畫將油紙下字跡雙鉤下來,再用墨填滿雙鉤內空處,稱「鉤填」。

【響拓】碑帖術語。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由於法書墨跡因年代久遠,紙色沉暗,字口難辨故在模製時,須向光照明,以紙覆帖,鈞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響拓

亦曰「影書」、「影覆」。

【影書】見「臨摹」、「響拓」。

【鉤填】書法術語。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以較透明的紙蒙於法書上,先以細筆雙鉤,後用墨廓填,故稱。亦稱「雙鉤廓填」。

【洗碑】碑刻術語。古碑因風化剝蝕或人為磨損,後人依據原有舊畫加以剔刻,稱「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畫精神難免大遜,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顏真卿書《顏家廟碑》即

是被洗者。

【篆書】字體名。

其一,泛指漢代隸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 甲骨文等

其二,指春秋戰國時通行於秦國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小篆;漢代的繆篆。如王莽時六書,「三曰篆書,即小篆」。

【籀文】也叫「籀書」、「大篆」。因見於《史籀篇》得名。字體多重疊,春秋戰國間通行於秦國。

關鍵字:

【油肌推坑】讓我丟掉整包“吸油面紙”的洗面乳

2021-11-15T06:27:45.453146+00:00

去油的洗面乳不難找,但洗完不緊繃又保濕的我只知道『它』 用過真的會『回不去的洗面乳』

小妹我是屬於混合肌,天氣一熱,臉就會出油!!
以前學生時,身上必備一包吸油面紙
有時候一天就用掉5-7張,超級燒錢
開始工作後,懂得學會保養自己
期間用過很多種控油的洗面乳
使用後的感想就是很『乾』很『緊繃』
讓我對控油洗面乳失去信心
於是又重回吸油面紙的懷抱(哭

 

後來,聽在知名美妝產品上班的姐妹說
👩🏻 :「你這樣用吸油面紙會越吸越油啦」
👩🏻 :「我們老師說,做好保濕,才能有效控制出油啦」
她還拿了一支胺基酸洗面乳給我用,說很好用叫我試試
就是接下來我要推薦給大家的這支洗面乳
https://www.cashin.tw/product/000000000034858

 

 

第一次洗完它,覺得臉很清爽
覺得臉是水潤嫩嫩的,完全不會有緊繃的感覺
重點是,它真的滿控油的
一整天下來,我大概平均只用1-2張吸油面紙
漸漸的…使用吸油面紙頻率越來越少
大概到洗到1個月之後,就沒再使用過吸油面紙了
可以說是徹徹底底地拋棄它!!!
這支胺基酸洗面乳真的很好用欸 ❤️

 

 

一定很多人會疑問?真有這麼厲害?!
我只能說,沒用過它真的說不出它的好
又或許我沒用過這麼好用這麼適合自己的洗面乳吧~
它洗起來泡泡很少,成分很天然溫和
味道沒有很濃郁的香精味,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清香
聞起來是很舒服放鬆的!!!
查了一下資料
原來“胺基酸”加入洗面乳是這麼有厲害
胺基酸對於人的肌膚,很溫和清潔力又好又保濕
但是因為製作成本高,很多廠商就改以其他界面活性劑來製作
或是加入的胺基酸濃度比例很少,來壓低製作成本。
我洗的這支,胺基酸濃度竟高達35%
似乎是現在市面上最高的濃度
也難怪洗起來真的很舒服很好用又有效!!!

 

 

現在皮膚狀況真的好很多
一天出油的情況減少更多
真的大推這支洗面乳~
沒用過的朋友們真的可以試試就能感受我說的了
底下附上購買網址,有興趣可以去參考看看
https://www.cashin.tw/product/000000000034858

 

 

商品資訊

第一支專洗毛孔的洗面乳

MAGICOM 34%胺基酸洗面乳》

市售最高日本34%胺基酸x專利補水嫩白因子x尿囊素萃取

 

https://www.cashin.tw/product/00000000003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