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在海外罵《流浪地球》的主力,竟然是他們?

環球網 發佈 2023-01-30T21:39:18.242657+00:00

這個春節檔,《流浪地球2》成為最火爆的話題之一,國內評分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關注其海外口碑。國外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流浪地球2》的得分為8.0分,這個結果和豆瓣評分8.2分是比較接近的。

來源:補壹刀

執筆/斷水刀

這個春節檔,《流浪地球2》成為最火爆的話題之一,國內評分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關注其海外口碑。

國外電影評分網站IMDb上,《流浪地球2》的得分為8.0分(滿分10分),這個結果和豆瓣評分8.2分是比較接近的。「爛番茄」上,新鮮度為77%,但爆米花指數高達96%。

新鮮度代表的是critic review,也就是專業影評人打分,爆米花指數則為普通觀眾打分。這個分數差距也說明整體觀眾的評分要比專業影評人更高。

有些西方媒體人可能會排斥中國電影,這也不是個難理解的現象,不過總覽評分,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專業影評里,給這部電影打最低分的卻都是亞裔......

01

如果以兩部好萊塢科幻大片作為參照,被封為科幻神作的《星際穿越》在爛番茄得分是72%和86%,經典災難科幻片《後天》的爛番茄得分只有45%和50%,這樣看來,《流浪地球2》目前在海外觀眾中的接受度與讚譽值還是相當不錯的。也有不少海外觀眾給出了積極的評語。

類似如此「專業評審」與「普通觀眾」間的評分差距也出現在另一個影視評分網站MTC(Metacritic)上,MTC上《流浪地球2》的專業評分為56分(滿分100分),普通用戶評分為7.2(滿分10分)。

在「爛番茄」和MTC上打低分的「專業評審」里,有一個名字反覆出現,這個名字就是Brandon Yu,來源媒體為《紐約時報》。

在「爛番茄」上,他的打分為Rotten(爛番茄,即不推薦),在MTC上,他的打分為30分,也是所有影評人中的最低分。這個打分很大程度上把專業評分這部分的平均分給拉了下來。

這位Brandon Yu的名字應該是一個亞裔,他的個人主頁也證實了這一點。Brandon Yu也確實很關注亞洲電影文化,MTC評分網站顯示,他還在不久前觀看了中國電影《風平浪靜》(章宇、宋佳主演)。

這部電影在中國國內的評價不高,豆瓣評分僅為6.2分,而Brandon Yu的給分是50分,也不高,但考慮到《流浪地球2》他隨後只給了30分,可以看出,這位「專業影評人」認為《流浪地球2》還遠不及他評語為「效果一般」的《風平浪靜》。

說到《流浪地球2》的海外評價,最近也有一篇《紐約時報》的影評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其中評這部電影「可笑愚蠢」,而這篇影評的作者,就是這位Brandon Yu。

在這篇名為《評:流浪的有點太遠了》的評論中,他除了提到「對月球進行核打擊」這樣的故事前提是「可笑的」,還抨擊說電影中存在「明顯的民族主義信息」。

這個評價也讓不少中國網友認為「不客觀」「充滿偏見」。

不知道是不是所謂「民族主義信息」刺激到了這位Brandon Yu,以至於在他的評分界面上,《流浪地球2》是最低的一個評分,也是唯一進入「紅色」區域的低分檔位。

02

更有意思的是,在MTC的專業部分評分中,僅次於Brandon Yu給出的30分的,就是一位叫Phuong Le的影評人給出的40分。

縱觀所有評分,這兩位是給分最低的,也是唯二的亞裔姓名。

這位叫Phuong Le的所屬媒體顯示為英國《衛報》。在《衛報》上,她發了一篇叫《評論--中國科幻前傳大片偏離了方向》的影評。其中提到,電影中「人類的集體困境在情感上變得遙遠和不切實際」,還說致敬吳孟達的手法在電影背景下「感覺怪怪的」。

這些抽象也站不住腳的批評難免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不過這位Phuong Le還在IMDb上也發了一段評語,這段話也許更直觀地顯示出來了她的想法:

「該系列第一部電影的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在續集中被推向了極端。雖然民族主義和反西方情緒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但對某些族裔群體的描繪接近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而且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又是「民族主義」,看來這位Phuong Le和Brandon Yu的痛點是一樣的。

尚不提電影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呼喚的都是人類的平等團結,這些人沒有想過,過去的美國大片向來是美國人拯救人類,現在中國人是第一次做這事兒,反而被扣上了個「民族主義」的帽子。

更讓人不可置信的是,扣帽子的還是亞裔自己。在對待中國的文化輸出這方面,亞裔竟然比西方人的反應還要激烈。

03

亞裔中有一些「高華」群體,似乎見不得中國一點好。事實上,這個現象並不偶然。

近些年,隨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加強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有不少亞裔率先跳起來攻擊中國。

比如去年在谷愛凌為中國奪冠,返回美國上學之後,有美籍華裔在網上發起了一項聯名簽署活動,要求史丹福大學取消谷愛凌入學資格,理由是谷愛凌一個十八歲的女孩會影響他們整個美籍華人的利益。

數千名華裔攻擊谷愛凌的理由是她兩面通吃,說這樣會影響美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跟利益。

正如網友說的那樣,這些華裔的心情屬於,「自己都選擇移民美國了,怎麼竟然有人會選擇放棄美國而回國替中國參賽,這不是打他們的臉嗎?這不是把他們這輩子最驕傲的,唯一能拿出來誇耀一件事給否定了嗎?」

對這些「高華」來說,立場先定了,攻擊的理由就不難找了,總之看到任何屬於中國的成績就覺得哪兒哪兒都不順眼,心裡泛上一層層酸意。

這種心裡也被稱為「皈依者狂熱」,這本來是一個宗教心理現象,說的是後來皈依的教眾,往往比生於信教家庭的教眾更加虔誠。

這種虔誠往往帶有急於抹去過去文化印記的動機,並且由於不是那麼土生土長,迫切需要證明自己對新身份的忠誠。

在這個心理過程中,「皈依者」也會對原先自己所屬的文化帶有一種羞恥心。比如曾嘗試競選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前民主黨候選人楊安澤就說過類似的心情與言論。

2020年2月,新冠剛蔓延的時候,他在《華盛頓郵報》發文,提到自己「因新冠肺炎遭到『歧視』」。

這種圍繞亞裔的種族歧視本該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社會話題,結果楊安澤話鋒一轉,稱「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亞裔身份,甚至有點羞恥。」

當時這句話不僅把美國的少數族裔群體惹怒了,中國網友也沒少批駁他。

類似這種心態的「高華」群體,總是試圖將自己從舊身份中脫離出來,而脫離的辦法,就是通過「傷害」「貶低」自己的舊身份文化。

所以美國人拯救世界他們叫好,中國人拯救地球他們輕視。

因此,《流浪地球2》的專業差評多來自亞裔的現象背後,並非影視文化的單純討論,而是充滿著複雜的身份認同迷思以及種族歧視的心理內化效應,即「我內化了別人對我的歧視,不自覺拿這份歧視去歧視我所屬的種族群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流浪地球2》,需要更多的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入。

因為只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更自信的文化表達,才能破除這份人與人之間的偏見,真正實現電影中所嚮往的那種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種格局也同樣感動了外國觀眾,這充分說明了這樣的理想與情感是無國界的。

而只顧著抱西方舊夢大腿的「高華」們,註定不會得到任何一方的尊重。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