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疑雲之「大雷雨計劃」真偽

gavinares 發佈 2023-01-30T23:18:59.199722+00:00

大家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德國悍然撕毀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爆發蘇德戰爭,更是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潰敗,至1942年6月史達林格勒會戰,德軍才進攻受挫,並於1943年8月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大家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德國悍然撕毀蘇德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爆發蘇德戰爭,更是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潰敗,至1942年6月史達林格勒會戰,德軍才進攻受挫,並於1943年8月庫爾斯克會戰後,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針對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的軍力部署也產生了很多爭議,戰爭爆發前,蘇軍在蘇德邊境部署了290萬兵力,此外還有10多萬警察部隊,當時蘇聯總兵力482萬,也就是說投入了60%的總兵力,此外防禦工事,軍用機場等等設備物資也囤積於此,那麼就其戰略性構想是防禦性還是攻擊性,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按照查找的資料,和網絡上流傳的信息,一個蘇聯名為「大雷雨計劃」浮現了出來,對於這個計劃的真偽,產生了大量爭論,在借鑑了上述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軍兵力部署來看,也恰恰給予了這個計劃真實存在的支撐,到底是舉國之力防禦西部德國的虎狼之師,還是想先發制人,敲掉西部德國狼,進而圖謀整個歐洲?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計劃是怎麼來的,通過查找相關資料顯示,最早這個計劃見於保羅卡雷爾寫的「焦土」一書,書中寫著:1993年初,俄羅斯上校丹尼洛夫在一本軍事雜誌上公布了一份宣稱1941年由蘇軍總參謀部制定的大雷雨計劃,並提供了一份兩頁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沒有蘇軍主要領導鐵木辛哥和朱可夫的圈閱,更沒有史達林的批示,只是顯示為手寫稿,並標註絕密檔案,僅為個人查閱。

為了尋求信息來源的真偽,我特意找了下信息,當然僅限於國內信息途徑,關于丹尼洛夫發布的雜誌叫「奧地利軍事雜誌」,但我沒找到這個雜誌,僅有一部號稱於1989年創立的世界軍事雜誌,網絡的信息來源,無論是丹尼洛夫還是奧地利軍事雜誌,這兩個關鍵詞都是指向了大雷雨計劃。

結合上述的信息,我個人感覺這個計劃多數為杜撰的,其支撐點僅為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軍兵力部署,以及流傳的德國陸軍元帥曼斯坦因的推斷,前者個人認為蘇軍在二戰期間對於德國本身就有極大的忌憚,所以處於防禦角度考慮,囤積重兵,而另一個敵人日本有中國拖著;後者先不論有沒有,從事物的正反看,不是防禦就是進攻,事後論調罷了。

那麼有一種說法來了,如果說蘇軍一開始就是防禦心態,為什麼戰爭初期一潰千里,傷亡慘重呢,我認為更多的是對於德國戰力評估不足和雙方兵員素質的差異,後者更多是基於蘇聯剛經歷過大清洗,很多軍事將領被肅清,削弱了很多軍事人才力量,致使戰爭初期處於劣勢,而且史達林性格多疑,傳聞戰爭爆發前無論是本國間諜機構還是如英國這樣的歐洲國家,都透露過德國會突襲蘇聯,但這些情報都被史達林從反方向解讀了,畢竟2年前還有一份互不侵犯條約文書在,有一份心理暗示,現在看來歷史的發展就是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盟友,有的只是利益切割,所以雖然屯兵防禦,但是仍然準備不足。

我也看了網友們的評論,大部分的網友還是認為這個是個杜撰的,或者僅為一個預案,畢竟沒有更詳盡的作戰計劃,不可能僅憑模糊不清的手寫文書、核查不詳的人或發表的雜誌作為佐證,我認為另一些認為此計劃是真實存在,只是被德國搶先發難的網友,更多的是基於二戰前後蘇聯也是侵略,吞併了10個國家,約2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國也有),外憨內凶,有前科的預判。大國之爭,無非資源、人力、戰爭物資罷了。德國,日本的戰敗存在的必然性,也是本身物資匱乏,後期供給跟不上,稍後我也會試著分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