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強:中國不會出現大規模天然氣短缺

環球網 發佈 2023-01-31T01:24:36.851657+00:00

來源:環球時報 有外媒近日報導稱, 「天然氣短缺和驚人的寒冷天氣」讓中國的不少人難以忍受這個冬天。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整體而言,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很低,在實際供熱過程中,天然氣占比顯然更小,中國北方供熱主要還是用煤炭,因此「氣荒」難以威脅中國居民的清潔取暖需求。

來源:環球時報

有外媒近日報導稱, 「天然氣短缺和驚人的寒冷天氣」讓中國的不少人難以忍受這個冬天。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整體而言,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很低,在實際供熱過程中,天然氣占比顯然更小,中國北方供熱主要還是用煤炭,因此「氣荒」難以威脅中國居民的清潔取暖需求。一方面,中國北方供暖的方式多樣,以河北省為例,根據政府信息公開平台披露的信息,河北省主城區冬季供熱多以熱電聯產和電廠廢熱利用為主,以工業餘熱、污水源、空氣源等多種清潔供熱為輔,以天然氣鍋爐供熱為補充和調峰,主要通過供電企業市場化運營進行供熱。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在採暖季的天然氣供應保障方面,已簽訂的天然氣中長期合同量高於需求量,所以從儲備角度看,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氣荒」。

其次,「煤改氣」政策的實施也不會影響居民採暖。「煤改氣」政策主要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等地部分城市開展。這一政策旨在減少霧霾,基本上也採用因地制宜的原則。政府的「煤改氣」補貼政策是促進居民參與「煤改氣」的重要因素。初期「煤改氣」等清潔取暖工程依賴於地方補貼,之後隨著政策的完善,補貼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優化,資金使用效率也有所提升。對落後取暖設備的淘汰切實提升了供熱效率,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而且,在「煤改氣」施行區域引導居民清潔採暖的同時,保障居民過冬需求是政府的第一要務,冬季供暖是每年政府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從政府政策制定的優先級角度來看,政府一直將保障北方居民採暖放在首位,大規模「氣荒」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第三,政府維持價格穩定的措施發揮了保障居民清潔取暖的作用。在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上漲的背景下,為保障居民端用氣價格穩定,政府對民用天然氣價格採取一定的限價措施,同時也提供財政補貼。中國天然氣現狀仍處於需求快速增長的階段,且天然氣的生產和進口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三家公司。數據顯示,2019年,三家油氣公司的天然氣市場供應量占全國的95.8%,肩負保障天然氣供應和天然氣價格穩定的責任。作為國企,三家油氣公司需要儘可能保障供應和維持價格穩定。

目前中國天然氣供給的約44%依賴進口,天然氣供熱還是會受國際氣價大幅度上漲的影響,個別地方出現供氣緊張也是可能的。由於供熱涉及民生和社會穩定,地方政府一定會千方百計解決問題,由此即使是個別地方出現天然氣供應問題,也是非常短暫的。事實上,長期以來北方地區的地方政府對於供熱實行兜底政策,在出現問題時會積極協調企業保障供熱,致力於及時解決供熱問題。

長期而言,中國政府需要在提升天然氣自給率和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方面持續發力。一方面,為減小天然氣進口依賴的影響和提升天然氣自給率,國產天然氣在多年持續增產的同時還需要增儲上產,從而為長期減少天然氣對外依存奠定較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在解決天然氣依賴補貼方面,政府早在2011年就開展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由於天然氣供熱涉及民生,天然氣價格改革採用逐漸市場化的方式。中國非居民天然氣價格改革已經取得比較大的成功,有效緩解了天然氣價格扭曲。政府通過將天然氣價格與進口燃料油、液化石油氣等替代能源價格掛鈎,解決了長期以來進口天然氣價格倒掛的問題,減少了天然氣補貼。

天然氣價格改革也在居民部門穩步推進,通過有效梳理各部門價格機制,緩解了工商業部門對居民部門交叉補貼的現象。2018年6月政府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就涉及居民用氣。目前的門站價格制度符合國內上游企業聯營現狀,解決了多氣源混合輸送以及國內氣與進口管道氣價格銜接等問題。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價格改革向「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目標邁進,相信居民部門價格改革也可以得到穩步推進。(作者是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