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漢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麼人,才會死無葬身之地?

一個人的歷史 發佈 2023-01-31T20:30:03.680997+00:00

主父偃,漢武帝時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譽為千古第一陽謀。曾幾何時,漢武帝對他言聽計從,成為橫行一時的權臣,但是豪橫不羈的做派,讓主父偃最終走上了末路,當齊王自殺的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結局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囂張,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主父偃,漢武帝時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譽為千古第一陽謀。曾幾何時,漢武帝對他言聽計從,成為橫行一時的權臣,但是豪橫不羈的做派,讓主父偃最終走上了末路,當齊王自殺的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結局告訴我們:做人不要太囂張,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諸侯們群情激奮,要求必須嚴懲主父偃這個離間劉氏骨肉親情的傢伙,主父偃開始時不以為然,我不就是收受了一些諸侯們的賄賂嗎?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算是把天給捅破了也沒關係,只要老大相信我,誰又能奈我何!儘管主父偃如此狂妄,但那些想參奏他的人卻無可奈何,誰讓他是漢武帝賞識的人呢!但這次風向變了,以前只要有人向漢武帝說主父偃的壞話,輕者不予理睬,重者人頭落地。

朝會開始後,漢武帝變問張湯,主父偃的案子審理的怎麼樣了?張湯回答說:「陛下,臣親自提審主父偃,他對收受諸侯賄賂的事情都供認不諱!」張湯回答的很巧妙,首先我已經審過了,而且是我親自主審的不會有差錯,第三是主父偃收受賄賂的事情,已經坐實不容置疑。漢武帝冷冷的說:「我問的是齊王自殺的事情!」張湯一愣,受賄並不算什麼大事,對於主父偃這樣的重臣更是罪不至死,可以先貶為庶人,以後皇帝再次啟用即可。但漢武帝所問的事,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逼迫一個諸侯王自殺,是什麼罪呢?「齊王他還是一個孩子呀!記得我上次見他時,他還那么小的一個孩子,究竟是遇到了什麼樣的逼迫,才能結束自己的生命呀!」張湯剛想繼續說下去,結果被人截胡了,發言的是御史大夫公孫弘。

上欲勿誅,是時公孫弘為御史大夫,乃言曰:「齊王自殺無後,國除為郡,入漢,主父偃本首惡,陛下不誅主父偃,無以謝天下。」乃遂族主父偃。——《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說:「陛下,主父偃該殺,他離間宗室骨肉,齊王那么小,身後也沒有了後繼,齊國將被廢除,改為郡歸入大漢。主父偃是這件事的元兇,如果不殺主父偃無以謝天下,天下會人會認為,主父偃這麼做是受了陛下的授意!」漢武帝咬了咬牙,看了下汲黯,這個處處和公孫弘唱反調的人,這次出奇的平靜,他似乎想說話,但最後還是忍住了沒說。張湯試探著問:「陛下,那主父偃該如何定罪?」漢武帝伸出了三個手指頭,「宗室血親,情同手足,主父偃一出手就滅三個王,我滅他九族不過分吧!」

汲黯看透了漢武帝,知道自己說什麼都沒用,主父偃確實不招人喜歡,但是他幹的這些事,基本上還是劉徹的意思,只不過是做的更加極端了點。汲黯認為主父偃確實有功,而且他的功勞還很大,不過功勞越大得罪的人越多。

推恩令,得罪天下諸侯。

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彊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首先是推恩令,主父偃對漢武帝說:「古時的諸侯,封地不過百里,因此他們勢力很弱,很容易被控制。而現在的諸侯有數十座城池,占有千里的土地。不對他們約束吧,他們就任意妄為目無王法,對他們限制,他們就會聯合起來造反作亂。如果是用律法,去削他們的封地,來達到削弱他們勢力的目的,是不可行的,晁錯的削藩令,引發了七王之亂,就是最好的證明。」

「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在把問題論述清楚,把晁錯的失敗作為反例後,主父偃拿出了自己的辦法。主父偃說:「如今諸侯的子弟,多的十幾個都打不住,而在繼承的時候,只有長子才能繼承爵位和封地,其他人雖然都是王的新生骨肉,卻沒有尺寸的封地,這是不人道也不孝道的。因此請陛下下令,諸侯必須把自己的封地,分給所有的兒子。這樣一來那些原來沒有封地的人,都會感激陛下的恩德,而諸侯國的勢力,也會被越分越弱,消失於無形了。」

這計策好不好呢?好,這個計策妙不妙呢?妙!要不然也不會被稱為「千古第一陽謀」了!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你明明知道他是個坑,還必須要跳下去,因為你沒有任何辦法去反抗,這就是人性。但推恩令一出,天下的所有宗室諸侯,都燃起了憤怒的火焰,不過他們不能對漢武帝發火,因此,把矛頭都指向主父偃。

不誅而害除,得罪天下豪強。

又說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併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上又從其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茂陵是漢武帝為自己建造的陵寢,主父偃建議漢武帝,把天下豪強和那些不服從管束的人,全部遷徙到茂陵居住。他解釋說:「茂陵初建,您可以把天下那些豪強都遷徙到茂陵居住,把那些不法的人,也可以都遷徙到茂陵。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實京師,又可以把外部不受約束的那些奸邪之徒,都放在眼皮底下管控起來。這就是所謂不誅殺而除害的辦法!」漢武帝同意了主父偃的建議。

但這樣一來,天下豪強都怨聲載道,他們本來在地方待的好好的,非要遷徙到茂陵背井離鄉,他們能不罵嗎?這個矛盾,最後也集中到了主父偃的身上。

建朔方城,得罪御史大夫公孫弘。

偃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上覽其說,下公卿議,皆言不便。公孫弘曰:「秦時常發三十萬眾筑北河,終不可就,已而棄之。」主父偃盛言其便,上竟用主父計,立朔方郡。——《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主父偃對漢武帝說,朔方這個地方土地肥沃,當年蒙恬就曾經在這裡修築長城以抵禦匈奴,可以在這裡建城,用來作為消滅匈奴的基地。漢武帝很認同,他讓公卿大臣們討論,結果大臣們全都反對,御史大夫公孫弘說:「秦時用了三十萬人幹過類似的事情,最後不得不放棄,既然已經有人做過證明不成功,為什麼我們還要繼續去做呢?」主父偃說:「您說錯了,此一時彼一時,秦不成功,不代表漢不成功,陛下也不是當年的秦王!」最後,漢武帝還是力排眾議,決定設立朔方郡,開始修建朔方城。

主父偃算是把公孫弘給徹底得罪了,公孫弘這個人外寬而內妒,你得罪他,他並不會立刻發作,可能還會對你笑臉相迎,但一旦有機會,他就會把你往死里整!

尊皇后,懲諸侯,皇帝忌,百官懼。

尊立衛皇后,及發燕王定國陰事,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賂遺累千金。——《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最要命的是主父偃和衛青關係好,為了讓衛子夫登上後位,他可謂是不遺餘力。主父偃還揭發燕王劉定國的罪行,讓百官對他都十分畏懼,生怕他給自己小鞋穿,於是紛紛用賄賂的辦法,搞好和主父偃的關係,讓他嘴下留德。

對於漢武帝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外戚和權臣聯手,而主父偃就犯了這個大忌,試想一下,主父偃加上衛青,再加上個皇后衛子夫,這個影響力有多大!因此,當衛青得知主父偃要被滿門抄斬的時候,他才會讓人趕緊調轉馬頭,離得越遠越好,避之不及就不足為奇了!

行將就木,倒行逆施。

人或說偃曰:「太橫矣。」主父曰:「臣結髮遊學四十餘年,身不得遂,親不以為子,昆弟不收,賓客棄我,我?戹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主父偃自身也有問題,他做事太極端,無所不用其極。有人勸他做事不要太豪橫了,他不以為然,說:「我等了這麼多年了,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人也已經不在年輕了,因此,我才會倒行逆施,大丈夫要麼就建功立業,如果可以的話,就算把我煮了,又有什麼關係呢?」

諸侯、豪強、百官、皇帝,主父偃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完了,加上他自己豪橫的個性,才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