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負責人李樹林教授領導研究團隊,在多年管理實驗基礎上形成《發展中國家管理科學問題》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首次提出發展管理學倍受關注。
自1911年[美]F·W·泰羅《科學管理原理》問世,近百年來西方管理學一直處於主導地位,發展中國家大多數政府和管理機構依賴西方管理理論做決策。隨著40年來發展中國家轉型速度加快,所遇到的大量社會難題不是西方管理學所能全部解決的,照抄照搬西方管理學帶來的水土不服問題日益嚴重,為此,建立一門發展中國家具有共同語言的發展管理學正是管理全球化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轉型比較早的國家,所遇到和發現問題都比其他國家要多。中國從社會轉型國情出發,在國家不同時期政策指導下,對外來的管理進行「學習、消化、吸收」本土化過程,堅持「以我為主、博採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原則。中管院研究團隊從1982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管理實驗,1982年至1992年開展10年科技進步管理實驗;1992年至2012年開展20年管理本土化實驗;2012年到2022年開展10年事業組織治理建設實驗。通過中國40年實驗,發現了發展管理學是推動發展中國家重要管理軟力量,發展管理學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打開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口。
《發展中國家管理科學問題》研究報告共有二十五萬字,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國理論:發展管理學形成與發展作為開篇。對中國40年實驗結果進行了系統科學分析,突出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與管理科學關係,提出了國家管理軟力量理論,詳細闡述了管理中國化形成政策背景、管理本土化與國際化、現代企業軟知本、案例共享理論,複雜系統研究方法和知識價值論等新理念和新觀點。
第二部分:重點論述了管理科學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地位。面對複雜社會轉型,強調管理智庫、高校智庫和學術期刊智庫在獻策資政的重要性,推動科學和知識領域的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本研究報告還認為:中國智庫與西方智庫比較在體制、機制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不少優勢,管理智庫效能己有了充分體現。
第三部分:論述了中國管理全球化方向和路線,強調中國管理國際化要與聯合國多邊舞台相結合,總結中國南南合作經驗,在對南南國家已有經濟、技術合作基礎上,加強管理領域的合作,為推動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全面合作與交流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