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疾控中心2月健康防病提示.

隴南網信 發佈 2023-02-01T00:27:35.048273+00:00

2月,氣溫仍然較低,尤其晝夜溫差大,又遇開學季,人員聚集,容易給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創造條件。隴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群眾,應重點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流感、風疹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感染等腸道傳染病。

2月,氣溫仍然較低,尤其晝夜溫差大,又遇開學季,人員聚集,容易給呼吸道、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創造條件。隴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群眾,應重點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流感、風疹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諾如病毒感染等腸道傳染病。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封閉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發病後,主要症狀有發熱、畏寒、乾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腹瀉等。

目前我國疫情流行高峰已過,全球疫情也在持續流行,近期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的新變異株傳染性較強,疫情有上升趨勢。隨著返鄉、務工活動增多,人員流動性增加,增加了病毒傳播擴散的機會,尚未感染的人員存在感染可能,公眾仍需要關注和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預防。

防控措施


1

應科學佩戴口罩,注意衛生習慣,勤洗手,注意咳嗽禮儀,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做好居室日常衛生。

2

乘坐飛機、高鐵、火車、空調大巴等公共運輸工具時,應佩戴口罩,隨時手衛生。

3

在疫情流行期間,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和傷殘人士等人群儘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確需前往應全程佩戴口罩。

4

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等人群如出現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症狀,及時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

5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如需外出,應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6

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條件人員,儘快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免疫。確診感染者感染時間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間要間隔6個月以上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多有發熱,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多數病例為輕症,少數為重症,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主要為孕婦、嬰幼兒、老年人或慢性基礎病患者。

防控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儘量避免用手觸摸眼、鼻或口;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等。

2

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樣症狀患者,流感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樣症狀後,患者應居家隔離觀察,接觸家庭成員時戴口罩,減少疾病傳播;流感樣症狀患者去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

種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重症的風險。推薦孕婦、6月齡-5歲兒童、60歲及以上老年人、慢性基礎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人群、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醫務人員接種流感疫苗。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呼吸道飛沫或人與人直接接觸傳播,臨床上以起病急、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可伴有瘙癢、關節痛,極少數感染者可能引發腦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般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後良好,但極易引起暴發傳染。

該病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流行期也有成人和老人發病,可在幼兒園、學校、軍隊等聚集群體中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為多,近年來春夏發病較多。孕婦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後,雖然臨床症狀輕微,但病毒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容易引起先天性胎兒畸形、死胎、早產等,因此,風疹的早期診斷及預防極為重要。目前沒有特異性方法治療風疹,但是可通過免疫接種預防疾病發生。

防控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室內多通風;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過度疲勞。

2

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兒童、青少年、妊娠期婦女應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如果孕婦接觸了風疹病人,應儘快到醫院檢查。

3

學校要做好晨檢午檢,一旦發現疑似風疹病例,應及時就診並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4

接種含風疹成分的疫苗是最可靠的預防手段,如麻疹-風疹二聯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育齡期婦女可在懷孕前接種含風疹成分的疫苗,但接種後3個月內不宜懷孕。

諾如病毒腸炎

諾如病毒腸炎全年均可發生,我國冬春季節高發。諾如病毒腸炎易在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人群密集場所引起暴發疫情。旅行團、遊輪、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發生。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最常見症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病例為輕症,發病後2-3天即可康復;極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症甚至死亡,通常發生於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

防控措施


1

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後、加工食物前。

2

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儘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海鮮、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飲用開水或未開封的預包裝水、飲料。

3

諾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復後3天內應進行隔離,輕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發生機構就地隔離,重症患者需送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4

被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表面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清洗消毒,並立即脫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單等,清洗時應戴上橡膠或一次性手套,並在清洗後認真洗手。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講就是「吃出來的病」,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學性的、生物性的,也有有毒動植物性的及其他等。節假日期間,各種美食在悄悄向我們靠近,路邊的小吃、外賣的熟食、親友的聚餐、市場上五花八門的年貨。值此闔家歡樂之際,食品安全尤為重要。

防控措施


1

烹飪食物時,要保持食物及環境衛生清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要做到生熟分開;要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儘量不要生食肉類、海(水)產品等食品;剩餘食物要及時冷藏,再食用時要徹底加熱。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預防大多數的食源性疾病。

2

聚餐時,人多手雜,加強亞硝酸鹽保管,避免誤將亞硝酸鹽當做食鹽使用。

3

烹飪豆角時應保證煮熟,可先將豆角放入開水中燙煮10分鐘再炒;清洗、削皮等簡單的措施可減少蔬菜水果等表面的農藥帶來的危險。

4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聚餐後如多人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時,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保留所有剩餘的食物、嘔吐物和相關票據,以備相關部門調查中毒原因和溯源。

一氧化碳中毒

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發生場所為家庭,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使用煤爐、炭火、土炕、火牆等取暖,燃氣、煤氣熱水器使用、安裝不當或質量不合格,煤氣灶或煤氣管道發生氣體泄露等。此外,使用炭火、燃氣、煤氣的餐館、賓館,使用小型油、汽發電機的車庫、地下室,以及密閉的空調汽車內也是高危場所。

輕度中毒患者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耳鳴、眼花、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等;中度中毒患者在輕度中毒症狀的基礎上,還出現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面色潮紅、多汗、脈搏加速、神志不清、走路不穩、意識模糊、睏倦乏力、判斷力下降、出現幻覺、淺昏迷、對光反射和角膜反射遲鈍等症狀;重度中毒患者出現深度昏迷或去大腦皮層狀態,各種反射明顯減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面色蒼白或紫紺、大汗、體溫升高、血壓下降、呼吸抑制。輕度及中度中毒後迅速脫離中毒環境並及時搶救,一般無後遺症;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有嚴重後遺症。


防控措施


1

燒炭火取暖時儘量不要緊關房門。睡覺前要將取暖煤爐的煤炭燒盡;熱水器或煤氣設備等應放置於通風良好的地方。

2

檢查連接煤氣具的橡皮管是否鬆脫、老化,防止煤氣泄漏等意外情況。

3

出現類似一氧化碳中毒症狀者,應及時關閉煤氣、打開門窗,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鬆開衣領後及時送醫院搶救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