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徽州古村到遊戲《原神》,600年非遺魚燈「游」進Z世代

新民晚報 發佈 2023-02-02T04:10:19.467780+00:00

春節前,在熱門遊戲《原神》新春短片中,一盞魚燈驚艷亮相。視頻上線僅一天,各平台累計播放量超過700萬。「遊子千里,燈燃家在」的故事,喚起了無數人對團圓的期許。而在現實世界,再過3天,正月十三,魚燈原型所在地——黃山歙縣汪滿田村,即將舉行魚燈節。

春節前,在熱門遊戲《原神》新春短片中,一盞魚燈驚艷亮相。視頻上線僅一天,各平台累計播放量超過700萬。「遊子千里,燈燃家在」的故事,喚起了無數人對團圓的期許。

而在現實世界,再過3天,正月十三,魚燈原型所在地——黃山歙縣汪滿田村,即將舉行魚燈節。屆時,人們將舞魚燈游村,帶著「平平安安、年年有餘」的美好祝福,點亮夜幕中的徽州古村。

黃山歙縣汪滿田村魚燈節

這並不是汪滿田魚燈首次引發熱議,去年安徽師範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非遺魚燈表演,就備受關注。這盞600年的徽州魚燈,為何在網絡上頻頻出圈?如何從古老村落,「游」進Z世代年輕人的世界?


徽州年味燃情遊戲

「從來沒想過,我一直在玩的遊戲,有一天會關注皖南古村落老一輩手藝人傳承的問題。」看完《原神》發布的2023新春短片《魚燈》,B站用戶「歸西涼」在視頻評論區寫道。

B站用戶「歸西涼」評論截圖

春節前夕,米哈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品的遊戲《原神》發布新春短片《魚燈》。14分鐘的短片以情動人的同時,巧妙展現了安徽魚燈非遺技藝。片中,安徽黃山歙縣魚燈節,與《原神》最新活動「海燈節」交織融匯,傳統非遺與爆款遊戲跨界碰撞,娓娓道出了一個立體鮮活的「遊子千里,燈燃家在」的故事。


汪滿田魚燈,是徽州傳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年俗之一。村中早期的民房由木板或竹子建造,極易引發火災。先人從傳統五行學說中得到啟發,創造了嬉魚燈的民俗活動,取水克火之意。「魚」與「余」諧音,也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魚燈

視頻一經發布,就登上B站、微博等多個平台熱榜。「傳統就是要傳承才能發揮最大光彩」「海燈節的BGM出現在短片裡好像在和大家一起過節」……舞動的徽州魚燈,喚醒了很多年輕人對於傳統的記憶,「Z世代」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年味。


米哈游創始人、總裁劉偉介紹,影片借主角返鄉過年、改變對傳統文化看法的經歷,向千萬玩家展示了汪滿田魚燈,讓徽州古村裡的非遺文化通過一款遊戲,走進更多年輕人的視野。

《原神》2023新春短片《魚燈》截圖

「我們希望《魚燈》是高規格審美下的產物,能有非常好的畫面表現與視效結合,給觀眾直觀的視覺衝擊。」劉偉表示,《原神》新春短片的創作班底頗為專業,包括2020金獅國際廣告影片評審團大獎《普傑的冬天》導演,以及眾多老戲骨和科班演員等。


汪滿田魚燈吸引了包括《原神》《江南百景圖》等遊戲的破圈合作,讓非遺傳承有越來越多的表達形式。傳統和現代發生碰撞,在科技助力下,魚燈點亮了古村落,也將點亮更多的遠方。

《江南百景圖》中的魚燈


非遺搬上高校舞台

這並非汪滿田魚燈首次進入年輕人視野。去年10月,安徽師範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非遺魚燈表演,在網上引發熱議。伴隨悅耳旋律,1條「大魚」在中央洄游,80條「小魚」圍聚四周,配合燈光不斷變化陣型,從空中俯瞰,舞出一幅活的魚燈中國畫。「第一眼真的以為在水裡,太震撼了。」有網友這樣評論。「體育+非遺」的表演方式,不僅讓運動會名氣大振,更讓傳統非遺文化「出圈」。魚燈的原型,同樣來自歙縣汪滿田村的民俗魚燈。

安徽師範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非遺魚燈表演

作為主創老師,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舞蹈表演專業教師王雲辰介紹,學校一直有將非遺搬上校運會舞台的想法,「我們想讓非遺文化與體育運動緊密結合,延伸美育課堂,讓傳統文化在學校火起來、活起來,吸引更多青年學子愛上傳統文化」。


2021年暑假,學校省級民俗體育教學團隊專門組織師生到歙縣了解魚燈非遺文化,並學習魚燈製作。編制骨架、糊紙上色、魚身組裝……歷時一個多月,百餘名師生手工製作了80盞小魚燈和1盞約5米長的大魚燈。「魚燈由體育學院學生製作,燈面上的圖案則是美術學院的師生共同繪製,大魚燈的頭部還畫上了校徽標識。」王雲辰說。


為了增加觀賞性,學校還進行了創造性改良,使徽州魚燈與現代藝術、燈光電技術結合,打造夢幻的視覺效果。


參與製作、演出的學生,不少人來自體育舞蹈專業。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2020級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裴思陽說,大家集中訓練了半個月,每天練習2小時,「舞魚燈講究整體協調,和我們學習的團體舞有共通之處」。

安徽師範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上的非遺魚燈表演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燈首次被搬上校園舞台。「很多非遺遺落民間,傳承面臨窘境。高校以文化育人,具有文化傳承的使命擔當,民俗體育進校園是非遺文化創新性傳承發展的有效途徑。」安徽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余濤表示,學校將繼續挖掘歙縣許村大刀舞、板凳龍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資源,讓優秀傳統文化深深紮根大學校園。


活態傳承產業發展

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是黃山歙縣舉辦汪滿田魚燈節的日子。

汪滿田魚燈節

汪滿田村村民汪成峰是80後,在歙縣開發區一家汽車配件廠工作。元宵節前夕,剛當選歙縣第五批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他,忙到腳不沾地。白天,在祠堂準備村裡的魚燈活動;晚上,要回家趕製「閒魚」上積攢下來的魚燈訂單。


汪成峰家的家具不多,竹條、魚骨,以及大小不一的魚燈,占據了絕大多數空間。汪成峰從小就會做汪滿田魚燈,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手藝。但他真正和魚燈結緣,是2018年。

汪成峰家裡擺滿魚燈

那時,汪成峰剛結束10年的外出務工生活。「我發現『閒魚』有人掛賣手工藝品,就拿魚燈試了試,很受歡迎。」汪成峰大受鼓舞,認真鑽研起這項非遺技藝。


汪滿田魚燈的工藝製作很講究。魚架全部用毛竹青片,用紙均為綿紙,韌性強,不易破損且形式多樣。「做一盞小魚燈要2天,3米的大魚燈要5-6天,元宵節用的6米魚燈,要十來天。」汪成峰說,其實不少地方有做魚燈的習俗,但汪滿田魚燈的活靈活現是獨一份,「魚頭、魚身和魚尾被分為四節,拼接後依舊活動自如,仿佛真魚在水中嬉戲」。


去年,汪成峰接了上百份國內訂單。精美的汪滿田魚燈,為村子收穫了不少關注,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點產業。2021年,歙縣獲評「安徽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汪滿田魚燈更是晉級為安徽省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汪成峰製作魚燈

「村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燈會從開始籌備到結束,幾乎所有工作都由村中的年輕人和小孩來完成,也是一種傳承。」汪成峰說,到時家家戶戶都會擺果盤、燃紅燭,祈願年年有餘。古老的儀式、樸素的願望,歷經上百年的魚燈文化流傳至今。


1月20日,歙縣舉行新安夜話·非遺魚燈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工作會議,歙縣副縣長徐涌駟介紹,要挖掘魚燈技藝工匠,培育壯大傳承人隊伍;要對接市場需求,將魚燈植入影視、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和新產品,拓展延伸產業鏈;還要發揮徽文化·大地藝術季的品牌效應,與傳統村落、名勝古蹟相結合,讓「大魚」游出徽州,游弋全國。

汪滿田魚燈節

年輕的傳承,Z世代的關注,都讓這盞600年的汪滿田魚燈更添鮮活——它演繹著生動的徽州歷史,也和諸多傳統文化一起,保持著新鮮感與生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