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 李㺬

西地天泰 發佈 2023-02-02T04:13:05.374518+00:00

李㺬是李英的孫子,李昶的次子。李英雖然犯過罪下過獄,但他死後,李昶仍能繼承指揮僉事的職位,可見皇恩浩蕩。有了父親的前車之鑑,李昶為人處事看來是更加注意細節了,狠斗私字一閃念。

李㺬是李英的孫子,李昶的次子。李英雖然犯過罪下過獄,但他死後,李昶仍能繼承指揮僉事的職位,可見皇恩浩蕩。

有了父親的前車之鑑,李昶為人處事看來是更加注意細節了,狠斗私字一閃念。為此,公元1467年,李昶被授予錦衣衛指揮同知、尋進都指揮使;公元1479年,調任五軍左掖管操、尋調神機營管操;最後,升任左都督僉事。

如果世人的成功有捷徑,那最好走的莫過於祖蔭,當然有人把這個條件稱為福報。李㺬顯然能走這樣的捷徑,在其父李昶去世後,他繼承世職,為東府李土司。

家風總體不錯,李昶個人也很上進。從小就立志奮發,忠於朝廷,謙虛善良,終於在公元1481年中辛丑科進士,剛開始為中書舍人,後來是尚寶司丞。這可以看作是李氏家族在立身立業上的從武到文的重大轉型。

李㺬熟悉歷史,對西漢趙充國的屯田創舉尤為激賞。當他返鄉看到土地乾旱荒蕪、雜草叢生、舉步維艱之時,積極倡導水利,身先士卒帶領群眾興修水渠,並為此而撰寫《新修札都水渠記》。這是一篇體現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積極入世,忠孝兩全,為民請命,修身齊家,從而青史留名的記文,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澤被當代、利在千秋,濟世安民、公私兼顧的家國情懷。

河湟李氏家族,從西夏立國到明朝李土司,對於漢文化和儒學的修養和積澱一直持續不斷、穩紮穩打,至此有了整個家族武功兼文治的歷史基業。可以說,李氏族人行武時不忘文,從文時兼顧武,個個都是文武雙全的複合型人才。

李氏家族是河湟地區家學修養深厚的代表之一。自兩漢以來,漢民族和漢文化紮根河湟地區改造文化土壤,歷朝歷代官方政府接續推動漢文化和儒學教育,河湟地區群眾誠心向學、勤勉研習,相互切磋、彼此琢磨,終於使李㺬這樣的人物化繭成蝶。有了典型人物,就容易以點帶面,比學趕幫超,形成類似慣性的普及趨勢。河湟文化為此有了源頭活水而更加輝煌燦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