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滅亡前最後的瘋狂

奔跑的歷史 發佈 2023-02-02T06:24:51.620161+00:00

青年袁紹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沒有後悔藥賣......01東漢末年,門閥世家不少。比如清河崔氏、弘農楊氏、潁川陳氏等等。但首屈一指的頂層,一定是汝南袁氏。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在提到袁紹的時候,都會給他加上一個title:「四世三公」。袁氏騰飛的起點是漢章帝時擔任司徒的袁安。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沒有後悔藥賣......

01

東漢末年,門閥世家不少。

比如清河崔氏、弘農楊氏、潁川陳氏等等。

但首屈一指的頂層,一定是汝南袁氏。

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在提到袁紹的時候,都會給他加上一個title:「四世三公」。

袁氏騰飛的起點是漢章帝時擔任司徒的袁安。

從漢章帝時期到漢末董卓進京之前,近百年時間,無論朝堂風雲如何變幻,袁家始終在三公(4代5三公)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影響越來越大,籌碼也越來越多。

為啥?

因為他們從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比如,袁紹名義上的爸爸袁成(袁成早逝,身後無子,袁紹過繼給伯父袁成),跟超級大外戚、跋扈將軍梁冀是鐵磁。

梁冀是什麼人?毒殺皇帝的主兒,那可是士族的公敵。

而梁冀被漢桓帝清理後,袁家屁事沒有,沒被清算。

因為他們還搭著另外一條線——太監!

袁紹的叔叔袁隗跟中常侍袁赦攀了實在親戚:咱們可是同宗,都是一家人!

有了強力太監的暗中照應,無論後來黨錮之禍颳起了多大的風暴,袁家始終淋不著,穩坐釣魚台。

02

袁家靠這種兩頭下注、不斷代發展方式結下的各種關係、門路,完全不是後世宋明時代那種拜碼頭認老師的簡單曲目,而是你家從你爺爺輩開始就在給袁家打工!

那時候沒有科舉,主要靠察舉和薦舉向朝廷輸送人才,不管你是「孝」,還是「廉」,都需要上面有人推薦你。

沒有他老袁家的推薦,你爺爺乃至你們整個家族,根本就混不出來!

所以,汝南袁氏煊赫到什麼程度呢?

陳壽在《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裡是這麼說的:

「自安以下,皆博愛容眾,無所揀擇。賓客入其門,無賢愚皆得所欲,為天下所歸,由是勢傾天下。」

看看這四個字:「勢傾天下」!

出生在這種家庭里,袁紹想低調都不允許。

有能耐的、沒能耐的,都想去沾沾汝南袁氏這塊金字招牌。

於是,袁紹就設了個門檻:

「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

不是袁紹裝逼,而是避免無用社交。

有用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比如,曹操、許攸、何顒、張邈、伍孚、吳巨等等。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著名宦官,跟曹操結好等於是搭上了太監這條線;

何顒跟黨錮之禍中的士族首領陳蕃、李膺等人相交莫逆;

許攸是大名士,是南陽士人的一面招牌;

......

發現沒,袁紹也一直在施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祖訓。

03

袁紹踏入仕途的第一步,是進入了大將軍何進的幕府。

為什麼袁紹會選擇跟著何進這個殺豬的?

原因很簡單:印把子,袁家已經把持了很久;但為了保證自己一直在台上當主角,光有印把子是不夠的,還得有槍桿子。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得硬!

而對於袁紹的自動投靠,何進自然滿意,也投桃報李。

沒幾年,袁紹就水漲船高,成了禁軍第二人——中軍校尉,排名僅次於蹇碩。

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誅殺蹇碩(點擊閱讀>>>東漢滅亡前夜的瘋狂...)後,兼併了蹇碩的部眾,成為了真正的軍方第一人。

袁紹又順勢升任司隸校尉,掌管京城內外防務。

這時,看似東漢朝廷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樣,外戚(何進)、宦官(十常侍)、士族(袁氏家族)等三方鼎立,但實則暗潮湧動。

暗流下面的主要推手就是袁紹。

04

袁紹主張把所有宦官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這也不是袁紹一個人的主意,而是整個士族的共同心聲:畢竟黨錮之禍時,宦官對士族也根本沒手軟過。

但何進一開始是不同意的。

因為宦官團體在何氏兄妹身上下過重注,不久前還納過投名狀,幫何進殺了蹇碩。

現在何進掌權了,就要過河拆橋?以後誰敢跟著你干?

而且,當初想要何進小命的,只有蹇碩一個人,其他宦官都是何進的人。

何進為什麼要把他們也殺了呢?

這時候,袁紹拋出了一把大殺器:「二十年前,竇武(外戚,漢桓帝劉志的老丈人)明明占絕對優勢,卻還是被宦官殺了。這麼快你就不記得了?真到動刀子的時候,大頭兵們還是更怕太監!現在不殺這些死太監,將來一旦有變,他們第一個要除掉的就是你!」

不得不說,袁紹把何進的心理摸得透透的了。

因為何進如今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有夢魘。

這個夢魘就是,東漢坐上輔政大將軍的人,下場都很慘——皇帝成年後,1000%會聯合太監把他們當垃圾清理掉。

遠的不說,竇憲、鄧騭、梁冀、竇武,這些何進的同行們都是死無葬身之地!

「別看少帝(劉辯)現在很乖,但誰也不敢打包票,以後他不會弄死你這個親舅舅!所以,大將軍您,必須先下手為強,弄死這群死太監!將危險扼殺在搖籃里!至於世家大族那邊,您完全不用擔心,我袁紹不就是你的忠實小弟嗎?」

《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注引《九州春秋》載:

初,紹說進曰:「黃門、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內,前竇武欲誅之而反為所害,但坐言語漏泄,以五營士為兵故耳。五營士生長京師,服畏中人,而竇氏反用其鋒,遂果叛走歸黃門,是以自取破滅。今將軍以元舅之尊,二府並領勁兵,其部曲將吏,皆英雄名士,樂盡死力,事在掌握,天贊其時也。今為天下誅除貪穢,功勳顯著,垂名後世,雖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袁紹給何進出了一道選擇題。

其實也不用選。

A、繼續和宦官合作,你的結局會是功高震主,被殺;

B、跟士族合作,把宦官掀翻。這條路暫時沒有危險,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士族和外戚對著幹的先例。

不用說,何進自然選擇先好好保住腦袋,別的事以後再說。

05

不過,當何進把誅殺宦官的事告訴妹妹何太后時,何太后卻不同意。

理由很現實:

1、

讓我把太監全殺了?我的日常起居誰伺候?我一個當朝太后天天和士大夫混在一起?成什麼樣子?

2、

何進擔心自己的下場,雖然有道理,但卻沒聽說哪朝太監敢殺太后的。

這一刀怎麼也砍不到何太后身上。

3、

何太后有更多的後路可走。

比如,何太后的妹妹嫁的是太監領頭人張讓的乾兒子。

這也是何太后的脫身辦法之一。

所以,何太后更傾向於和太監聯合。

更讓何進犯難的是,十常侍除了走通了何太后的路子,還花力氣疏通了何進他媽舞陽君和他弟弟何苗。

也就是說,除了何進,何家人上下全成了宦官的親密戰友。

06

何進問袁紹:「我到底該怎麼辦?」

袁紹作為這場政爭的總導演,自然不會讓好戲匆匆下線。

他向何進說出了自己的A計劃(之所以是A,是因為他背著何進搞了套B計劃)——

既然太后不同意,那我們就召集四方猛將,讓并州牧董卓、執金吾丁原、東郡太守橋瑁等帶兵進京,人到齊了,不怕太后不就範!

《後漢書·竇何列傳》載:

遂與紹定籌策,而以其計白太后。太后不聽,曰:「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進難違太后意,且欲誅其放縱者。

紹以為中官親近至尊,出入號令,今不悉廢,後必為患。而太后母舞陽君及苗數受諸宦官賂遺,知進欲誅之,數白太后,為其障蔽。又言:「大將軍專殺左右,擅權以弱社稷。」太后疑以為然。

中官在省闥者或數十年,封侯貴寵,膠固內外。進新當重任,素敬憚之,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故事久不決。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

後人談到袁紹這一操作時,無不罵袁紹是漢末第一攪屎棍。

正是董卓進京,打破了東漢二百年來既有的政治體系,東漢不可挽救地滑向了滅亡的深淵。

但其實,袁紹之所以會召集外地將領進京,是因為他自信能壓得住這幫丘八。

一般的軍閥還真壓不倒他,這一點從後來的關東聯軍討董,他被公推為盟主也看得出來。

07

袁紹的能量這麼大,為什麼還一直以何進的忠實小弟在台上表演呢?

其實是有目的的。

袁紹煽風點火,讓何進和宦官們爭鬥,無非會出現三種結果:

1、何進贏了。

袁紹作為何黨第一心腹,繼續跟著何進撿漏;

2、宦官贏了。

袁紹的叔叔袁隗,此時是僅次於何進的朝廷二把手。

袁隗跟宦官交好,一旦何進被轟下台,袁隗這個二把手即刻轉正;

3、何進和宦官兩敗俱傷。

那更好了,士族的總代表袁氏剛好可以全盤吃進他們的蛋糕。

所以你看,得利最多的永遠是袁家。

換成你是袁紹,你也只會在何進面前上躥下跳的更猛烈!

08

看著何進這個政治低能兒,在自己的拱火下,恨不得立即找太監火併,袁紹陰陰的笑著:

「過不了多久,洛陽就該姓袁了。」

可縱使袁紹算無遺策,計劃中還是出現了變量。

這個變量,來自他自己選定的工具人董卓。

董卓在收到何進的手令之後,即刻率軍向洛陽進發。

董卓的行軍速度奇快,不到幾天,就推進到了距離洛陽只有100多公里的澠池。

這讓何進感覺有些不對勁。

何進立刻派諫議大夫種邵出使,命令董卓停止前進,就地駐紮。

可董卓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京師有變,我來,就是要勤王保駕!

他拒絕了何進的命令,不顧一切往前奔。

何進心裡更打鼓了:董卓到底要幹嘛?怕不是趁機謀奪我的兵權吧?

何進立即進宮,督促何太后及早下詔,誅殺宦官。

只要宦官一死,洛陽的危機也就消弭無形了,董卓也就沒有進京的理由了。

09

這本是一石二鳥的妙招。

但卻成了何進的催命符。

太監們不忍了:「我們已經低三下四到這種程度,何進這個殺豬的還是不依不饒,非想置我們於死地!與其做案板上的魚肉,不如奮力一搏,先把你宰了!」

說干就干!

當天晚上,十常侍帶了幾十個人,埋伏在嘉德殿裡,再以何太后的名義召何進入宮議事。

趁其不備,一刀要了何進的命。

10

何進下線,洛陽就成了袁紹的主場。

袁紹立刻點齊手下,先派何進的部將吳匡和弟弟袁術將皇宮包圍。

他自己則率領親信,成功突入宮禁後,命令手下:只要看見沒鬍子的男人,一概殺死,不管老少。

有些不是太監,因為沒長鬍子,也被當成太監殺掉。

以至於一些人為了逃得一命,解開褲子讓丘八們驗明自己是不是真男人。

這一夜,皇宮火光沖天,太監被殺約兩千餘人。

外戚和宦官,這兩大糾纏百年的政治勢力,也在這一夜之間全報銷了。

《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載:

中常侍段珪等矯太后命,召進入議,遂殺之,宮中亂。術將虎賁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

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陳留王走小平津。紹既斬宦者所署司隸校尉許相,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猶見及,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餘人。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還宮。

11

外戚沒了,太監沒了,該士族說話了!

袁紹的計劃大獲成功,袁家終於站上了權力頂峰。

可袁紹還沒來得及感嘆人生,便猛然發現自己身旁多了一個人。

不是別人,正是董卓!

洛陽發生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董卓不來分一杯羹才是咄咄怪事。

實際上,袁紹是有機會幹掉董卓的。

董卓剛進京的時候,手上的兵馬根本不夠看,只有三千。

可董卓精啊,三千人馬,白天大模大樣開進來,晚上再悄悄撤出去,然後隔天再給你演一遍。

就好像有千軍萬馬。

果然,袁紹看懵了。

袁紹開始謀算,自己跟董卓在洛陽火併到底劃不划算。

這一算,就失去了解決董卓的最好時機。

等到董卓真正站穩腳跟之後,袁紹也只能裝個大,衝著董卓喊喊:

「我的劍也未嘗不利!」

然後就腳底一抹油,溜去了河北。

12

為什麼是河北?

河北是漢光武帝劉秀的龍興之地。

用意明顯了——

而200年的東漢,也終將伴之而萬劫不復......

-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