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相較好萊塢式的拯救地球,我們更願意推著它一起出發

村口小酒館 發佈 2023-02-02T09:08:12.082992+00:00

《流浪地球2》熱映至今,褒貶不一。在針鋒相對的討論聲中,我帶著家人去觀看了影片,散場後只有一個評價:好!「好」字易寫,緣由難說,個人見解,且聽且散。過去,我們看慣了好萊塢式的科幻影片,習慣了幾個穿著褲衩和鋼盔的英雄憑藉一己之力拯救地球。

《流浪地球2》熱映至今,褒貶不一。在針鋒相對的討論聲中,我帶著家人去觀看了影片,散場後只有一個評價:好!

「好」字易寫,緣由難說,個人見解,且聽且散。

過去,我們看慣了好萊塢式的科幻影片,習慣了幾個穿著褲衩和鋼盔的英雄憑藉一己之力拯救地球。在欣賞完影音盛宴後,細品情節,千篇一律,那些英雄們定要經歷被人看不起、沒人能理解、突然有了超能力或展現出英雄氣概、然後呼啦一下拯救了地球。

最主要的是,他們拯救地球的方式,一定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爆發,要是拯救不了,精英們立馬乘坐飛船潛艇輪船進行逃離。逃離的途中,也一定會有如此情節:交通工具上人滿為患,大部分人不同意未上來的乘坐,然後一個老者長者站出來,告訴大家,我們要是拋棄了他們,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人們點頭稱是,原本擁擠的交通工具忽然多出空間,所有人安全離開。

這裡的「所有人」是經過篩選的,更多的人,其實早已被他們放棄。

一次次雷同的觀影,使得我們往往禁不住自我嘲笑,權當給眼睛買了一頓大餐。

《流浪地球2》,在故事情節中,和好萊塢式的科幻片有些許雷同,這是逃不開的固定模式。但一點值得我們提及的是,面對災難,我們選擇的是推著地球一起走。

這是多麼熱愛這片土地的人,才能想出的腦洞啊。我們無論失去什麼,都不能離開故土,沒有地球,人類才是真正的流浪。

如此一來,劉培強、圖恆宇、韓朵朵、馬兆、張鵬等人看似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皆可歸為群體拯救地球下的案例展示,即有無數類似他們的人,在進行著相同的行為和犧牲。

比如,圖恆宇等人潛入沉到水底的伺服器中心,幾經生死連通了伺服器。可我們不要忘記了,還有兩隊人馬在另外的地方執行相同的任務。他們或許屬於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膚色,但在危難之際,他們心中所想是一致的,不計代價,完成任務。

實際行動的人文關懷,遠比言語上的要來的實在。我們和他人的區別在於,在含蓄的我們看來,低頭做事的遠比高談闊論的更得人心。

看了不少關於《流浪地球2》的見解,一些較為專業的人士提出,流浪地球計劃根本不可能施行。

我們不要忘了,這是一部科幻片,改編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如果科學的進程需要科幻小說來指導,那不是譁眾取寵就是玄學。

由此,我想到了從小到大的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例如,在我兒時,關於UFO事件的報導不絕於耳,其實關於這類事件,我們的專業人士大可不必出來處處給出個「合理的、科學的」解釋,讓它有一絲絲神秘,讓孩子們對它有懷疑有憧憬,未嘗不是好事。

就像同時代的好萊塢電影《ET》等,曾激勵了多少少年產生對宇宙的幻想,並以此來作為目標,後來成為終身奮鬥的事業。

實話實說,在劉慈欣之前,我們沒有一個事實上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就是我們有太多的人要給未知的事物急匆匆的做出合理的解釋,不願意讓幻想的子彈飛一會兒。

回到《流浪地球2》,它作為為數不多的國產科幻片,誠然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我個人覺著,中間將近四十分鐘的記述式片段,著實有些冗長,導致一些觀眾朋友發出「我睡著了」的感慨。

但是,我們要給國產科幻一點時間,要給《流浪地球2》一些包容。主創人員一步步走來,影片裡處處精益求精,在如今浮躁的環境下,委實不多見。些許不合理之處,要多多諒解。這世上沒有可以做到完美的事情,只有為了完美努力的人。

影片散場後,我七歲的兒子遲遲不肯走,他在等著看有沒有彩蛋。回家路上,小朋友一直不停的提出各種問題,可以看出,影片他並沒有看太懂。這些不影響他的興趣,面對他古怪的疑問,我頭暈轉向,不知如何回答。回到家,孩子自己去搜尋與之有關的信息,把我這個「什麼都不懂,怎麼當爸爸」的人拋之腦後。

我想,在孩子的心裡,一定埋下了一顆嚮往科學、科幻的種子。無論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這點好奇,定要比我走得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