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陽南麂列島被列為世界級濕地

環球網 發佈 2023-02-02T12:21:03.362180+0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月2日,杭州召開的「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上公布,素有「世界貝藻王國」之稱的浙江平陽南麂列島,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也是除西溪濕地外,浙江省第二個世界級濕地。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月2日,杭州召開的「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上公布,素有「世界貝藻王國」之稱的浙江平陽南麂列島,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這也是除西溪濕地外,浙江省第二個世界級濕地。

南麂列島是中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等全國35家知名媒體評委「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2014年被列為東亞海環境管理夥伴關係計劃(PEMSEA)中國第四期項目十三個示範區之一。2014年11月列入浙江省重要濕地名錄。因獨特的生境和豐富的貝藻類資源,享有「碧海仙山」「貝藻王國」和「東方夏威夷」等美譽。

該處濕地地理位置優越,處於中亞熱帶海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區內島礁星羅棋布,岸線逶迤曲折,有岩礁、礫石灘、沙灘、泥灘等多種岸灘類型,還處於台灣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匯處,流系複雜,鋒面發達,海水清澈,這些獨特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各種海洋動植物的棲息、繁衍和生長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條件。

長期以來,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不斷加大立法保護、科研監測、科普宣傳、科研監測、社區共管與可持續發展等工作,各種軟、硬體設施建設獲得了大幅度提升,有效保護了南麂列島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為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和促進海洋生物繁衍生長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據歷年記錄,濕地範圍內共鑑定有2155種海洋生物,包括貝類422種、大型底棲藻類186種、魚類393種、甲殼類350種、微小型藻類539種、纖毛蟲類72種、和其它海洋生物193種;陸生維管束植物489種,陸生脊椎動物123種。貝類及大型底棲藻類分別占全國貝藻類種數的15%和25%,約占浙江省貝藻類種數的80%,是我國主要海洋貝藻類的天然博物館、基因庫,因此,南麂也被譽為「貝藻王國」。

南麂海域還呈現出良好的生物代表性和稀缺性。貝類區系組成複雜,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種不同溫度性質的貝類同時並存,世界罕見;藻類物種尤為豐富,約30%的貝類和大型藻類以南麂海域為我國沿海分布的南界和北界,有3種大型藻類和4種微小型藻類在世界上首次在南麂記錄,其中兩種南麂蹄狀藻、南麂側鏈藻以南麂地名命名;根據魚類對溫度、鹽度、適應能力和需求的不同,分為近岸河口性魚類、淺海近海區廣布性魚類、洄游性魚類和大洋性洄游魚類四種類型,同時為南麂列島濕地豐富了複雜的食物網結構,對魚類完成生命周期、維持種群健康並處於最佳狀態來說至關重要。

除海洋貝藻類、魚類資源外,水鳥也是濕地的重要生態特徵。南麂列島濕地水鳥種類眾多,黑尾鷗作為遷徙季節的「常客」,每年在下馬鞍島能穩定地記錄到3000多隻。南麂列島濕地因島上茅草叢生,灌叢茂密,海岸帶長期受海浪與潮汐侵蝕,基岩裸露,岬角叢生,各種海岸地貌發育,形成海蝕崖、柱、穴、平台等景觀,輔以周邊豐富的漁業資源,為鷗科鳥類築巢、覓食、繁殖提供了優越條件,使其成為中國重要的黑尾鷗繁殖地之一。在2022年6月和9月,南麂列島濕地還首次記錄了黑臉琵鷺和黃嘴白鷺(兩者都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南麂列島濕地植被形態也獨樹一幟,受島嶼氣候的影響, 大檑山嶼和竹嶼島上生長著一種野生水仙花, 面積共有30畝左右,其密度之高,生長之盛,花香之濃,實屬沿海島嶼所罕見。(總台記者 李佳 韓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