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從邊境後撤,是緩兵之計?印軍費出現異常增長,足夠中國警惕

絕對軍視 發佈 2023-02-02T12:28:27.185728+00:00

中國和印度既是鄰居,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快速增長的兩個主要經濟體。無論是外交還是經濟層面,兩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也讓雙邊關係保持健康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和印度既是鄰居,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快速增長的兩個主要經濟體。無論是外交還是經濟層面,兩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這也讓雙邊關係保持健康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不過,印度始終將中國視為對手,在各個領域都要與中方比較一番,在邊境地區還主動進行軍事挑釁。現在,就連軍費都出現了異常猛烈的增長。

印度媒體近日報導,莫迪政府日前公布了本財年的國防預算,軍費達到了730億美元左右,增長幅度高達13%。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在和平時期有如此高的漲幅也是不多見的。但是印度軍事專家聲稱,鑑於印軍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增加軍費雖然合理「但還是不夠充分」。

這幾年,莫迪政府一直想要擴大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的軍事部署,包括修建機場和公路等基礎設施,提高印軍的後勤保障能力。此外,印度一方面大力採購更加先進的軍事裝備,另一方面還在提升武器本土製造的能力。總之,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提高面對解放軍時的軍事實力。有印度官員透露,增加預算還將促進中印邊境的塞拉隧道、內奇普隧道等項目建設。這些隧道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印度軍隊就可以實現快速調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除了增加印軍預算,莫迪政府同時還提高了中央武裝警察部隊的撥款。包括負責應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武裝活動的中央後備警察部隊,還有駐紮在中印邊界的邊防警察部隊,獲得的資金都有所增加。這些錢將主要用於增強情報收集能力、購買現代化裝備以及改善邊界沿線的基礎設施等。

與莫迪政府大幅增加軍費形成反差的是,印軍不久前放出消息,聲稱要從邊境後撤400米,以換取4年的和平。印度軍方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這幾年與解放軍發生的衝突中,印軍已經失去了不少巡邏點的控制權。而且後勤保障成了「老大難」,與邊界另一側的解放軍「差距明顯」。現在已經到了軍心渙散的程度,士氣非常低落。在解釋為什麼選擇後撤時,印度軍方給出的理由是「與中方談判後,想要建立一個緩衝區」。

從表面上來看,印度貌似準備和中方一起,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但是莫迪政府現在又大幅增加軍費開支,這也體現出印方恐怕是在對中國施緩兵之計,而真實意圖則是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與中國進行地緣政治競爭,這也足夠我們保持警惕。

莫迪在去年的獨立日活動中,曾經提出了「印度夢」的設想,要在印度獨立100周年,也就是2047年的時候,把印度建設成發達國家和世界強國。就這一目標提出後不久,印度GDP超越了曾經的宗主國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這給印度人帶來了更大的自信心,「超德趕日」都成了小目標,有印度經濟專家甚至再次討論起了超越中國的時間表。這些都表明,印度的布局已經超越了中印邊境爭端,是否變成了把中國當成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邊境爭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可以確定的是,這意味著印度不僅會繼續在中印邊境採取蠶食前進政策,而且可能會在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將中國視為對手,從而實施針鋒相對的競爭政策。美國最近就表示,想要把一些關鍵技術的產供鏈從中國搬到印度去。這也讓莫迪政府看到了取代中國的機會,打算與美國加強技術和防務領域的合作。而美國軍方也毫不掩飾地表示,與印方建立聯盟和夥伴關係是五角大樓的重要任務,目標就是為了「對抗中國」。另外,印度空軍上個月還派出戰機前往東京,與日本空自舉行了空中演習,並聲稱要與日本加強防務合作,聯合應對解放軍的行動。種種跡象都表明,印度已經從戰略層面,來看待與中國的競爭。

其實,印度與中國之間沒有像中美之間那樣深刻的矛盾。因為印度仍然是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一員,所以印度不太可能實行與美國一樣的對華政策。印度外長蘇傑生去年在美國訪問期間曾公開表態稱,雖然中印兩國關係面臨困難,但印方把發展對華關係視為重中之重,希望與中方實現正常的雙邊關係。另外,中印已經舉行了十七輪軍長級會談,保持著通暢的聯繫。那麼我們在處理中印邊境問題,以及中印關係問題時,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講策略,盡一切可能爭取與印度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盡最大努力不要把印度徹底推向美國一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