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出生,兔年登基,死後與兔相伴,這位真龍天子與兔結緣深厚

浩然文史 發佈 2023-02-02T22:14:53.368963+00:00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一生與兔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兔年出生,又在兔年登上皇位,去世後還選擇與兔相伴,與兔的緣分不可謂不深。

中國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肖文化,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肖,並對自己的生肖情有獨鍾,賦予其特殊含義。按照中國十二生肖紀年方法,2023年是兔年。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一生與兔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兔年出生,又在兔年登上皇位,去世後還選擇與兔相伴,與兔的緣分不可謂不深。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前蜀開國之君王建。值此卯兔之年,讓我們走近這位皇帝,探究他的兔子情緣。

一、從餅師之子到皇帝

公元847年,正值春寒料峭的二月,許州舞陽(今河南舞陽)的一戶以賣餅為生的王姓人家裡,又傳出一個男嬰的啼哭聲。這個男嬰的降臨並未讓這個家庭感到多少歡樂,原因無他,家裡太窮了。即便如此,父母還是愛憐地為這個新生兒取名王建,大概是希望他能健康成長,長大後建功立業,能有一番作為。

由於家境貧寒,王建無法靠讀書參加科舉,博取功名。他結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幹著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的勾當,一副小混混作派,為禍鄉里。他排行老八,當地人極為厭惡他的不務正業,因此送給他一個「賊王八」的綽號。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罵人的口頭語,到今天還被使用。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王建行為愈加出格,惡行累累,直接觸怒官府,被抓捕入獄。不過獄吏與他相交甚好,甘冒風險把他偷偷放走了。王建不敢回家,只好藏匿於武當山,在這兒他遇到了人生第一個貴人——武當山僧人處洪。處洪精通相面術,見到王建後大為驚奇,「子骨法甚貴,盍不從軍自求豹變」,鼓勵他到軍中尋找前途。在處洪的指點下,王建到忠武軍(河南淮陽縣)從軍,從此一路開掛。

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聲勢浩大,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起義軍攻陷了長安,唐僖宗被迫逃亡巴蜀。忠武軍監軍楊復光率軍進攻黃巢時,將部隊一分為八,任命王建等八人為都頭,是為忠武八都。後來,王建又被權宦田令孜收為養子,隨侍僖宗。


五年後,王建因有救駕之功,被唐僖宗任命為神策軍將領。在僖宗逃亡途中,由於棧道被燒,王建不顧個人安危,拉著僖宗從大火中突圍而出。僖宗大為感動,遂命王建遙領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由於養父田令孜離開朝廷到地方任職,王建也隨之失勢,被排擠到利州(今四川廣元),擔任刺史。

光啟三年(887年),王建率兵驅逐了閬州刺史楊茂實,自任閬州防禦使,在當地擴展勢力,招兵買馬,堅持奉唐王朝為正朔。唐昭宗即位後,任命王建為永平軍節度使。但王建並不滿足,一直在四川東征西討,最終陸續占有了四川全境及陝西、甘肅、貴州、湖北等部分區域。天復三年(903年)八月,王建被昭宗封為蜀王。第二年,朱溫殺害唐昭宗,立年僅15歲的李柷為帝,遷都洛陽,改元天祐。遠在成都的王建不為所動,繼續使用天復年號,並開始自行任命官員。


天復七年(907年),朱溫逼迫李柷將皇位禪讓於己,建立了後梁,唐朝由此滅亡。王建不肯承認後梁政權的正統地位,起初打算聯合藩鎮討伐朱溫,但無人響應。同年九月,王建遂自立為帝,國號大蜀。為了與孟知祥建立的蜀國相區分,後人稱王建創立的蜀國為前蜀。人生七十古來稀,出身貧苦、已經60歲高齡的王建卻登上了皇位,而這一年又是兔年。

二、亂世中的桃花源

唐朝滅亡後,天下分崩離析,各地割據勢力紛紛稱帝。王建輕徭薄賦,招募流民,注意整頓吏治,打擊貪污,任賢用能,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書生、道士、僧人、布衣皆在選用之列,在他的統治下,蜀地保持著相對繁榮的狀態。

王建目不識丁,卻十分禮敬文士,喜歡與他們談論,以至於身邊的侍從都看不下去,覺得恩遇太重,但王建不以為意,坦然答道:「吾在神策軍時,主內門魚鑰,見唐朝諸帝待翰林學士,雖交友不若也。今我恩顧,比當時才有百分之一爾,何謂之過當耶!

王建本人是武將出身,因而很重視軍事,但又不窮兵黷武,而是審時度勢,對外採用外交手段,很少用兵。因此在王建治下,社會環境安穩,百姓安居樂業,不少北方衣冠大族也都選擇到蜀地避亂,一時間蜀地人才濟濟。王建崇慕大唐, 蜀地的典章、文物也都保有大唐之風。

可惜的是,王建沒有處理好繼承人問題,在寵妃徐氏操作下,立了幼懦的徐氏之子王宗衍為太子。他後來意識到太子荒淫,喜好享樂,難以守護基業,遂有了易儲之心。信王王宗傑很有謀略,多次上書言事,力陳時弊,深得王建歡心,但這種恩寵卻為信王招來了禍患。光天元年(918年)二月二十日,王宗傑突然去世,王建雖心有懷疑卻無能為力,易儲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同年五月,王建病重,一個月就去世了,享年72歲。

作為前蜀的開國之君,王建在位12年。在他死後,太子王宗衍即位,改名王衍。七年後,蜀國就被後唐滅掉,王衍也被殺害,年僅28歲。自公元887年王建入蜀逐步擴張勢力,到925年蜀國被滅,王建戎馬半生辛苦創下的基業,持續了不到40年就土崩瓦解,令人十分惋惜。

三、王建墓的傳奇

王建死後被葬於永陵,但很久以來,永陵到底在何處一直無法確認。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西南地區成為日軍戰略轟炸的重點。成都也飽受日軍轟炸之苦,為了躲避空襲,1940年秋,天成鐵路局在成都西郊三洞橋附近的撫琴台挖建防空洞,偶然發現了磚牆,這引起了四川大學馮漢驥教授的注意。經過現場考察後,他判定這是一座古墓。但在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物資極為匱乏,難以組織發掘,只好暫時封閉洞口。


直到1942年秋,在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先生的支持下,正式開始了古墓發掘工作。考古發掘共分兩次進行,到1943年結束。在第一次發掘時,墓中出土了石像、玉冊、諡寶、玉璧等文物。

在第二次發掘時,墓中又出土了玉帶、銀豬、鐵牛等600多件文物,並且發現了令人相當驚艷的24伎樂石雕。石雕刻畫了22位樂伎各自表演不同樂器的情形,另有2位舞伎翩翩起舞,生動地再現了大唐、五代時期宮廷表演的盛況。據說,伎樂石雕剛出土時,其所覆蓋的鎏金尚在,顏色鮮明,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另外不可多得的文物還有王建坐像、抬棺十二力士等。


在出土文物中,諡寶意義尤為特別,正是它的發現,才幫助人們確認這就是永陵,是王建的葬身之地。諡寶仿照死者生前的玉璽形制,將諡號刻印其上,與死者一同下葬。王建墓出土的諡寶雖然印鈕已經脫落,但下面的文字清晰可見:「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諡寶。」這十四個大字表明墓主人就是前蜀開國皇帝王建。

有意思的是,諡寶一般都是龍首龍身,而王建墓出土的白玉諡寶卻是兔首龍身。兇猛嚴肅的龍首被換成了可愛活潑的兔首,其原因不外乎就是王建自己屬兔而且又在兔年登基,需要順應「天命」,兔子性情溫順,不善攻擊,也迎合了戰亂時期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因而也具有了獨特的文化價值。


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專業考古人員進行發掘的帝王墓,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對永陵展開考古發掘時,郭沫若身居重慶,他對此有高度評價:「撫琴台的發掘,的確是值得特別注意的事,在中國學術界必有極偉大的貢獻。」他還認為,「此事如在歐洲學界,必當大轟動」。可惜是在戰時的中國,永陵發掘的重要性被低估了,令人嘆惋。

王建墓的發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作為亂世中被發現的陵墓,它是幸運的,沒有遭到破壞的命運,而是得到了很好的發掘、保護和研究,在中國考古史上永遠占有一席之地,也為人們了解帝陵、了解成都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新中國成立後,王建墓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改革開放後,王建墓正式對外開放,並成立了專門的永陵博物館,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文物修繕工程,讓這座千年帝陵得到更好的保護。

文史君說

在古代中國,出身窮苦卻又能登基為帝的人大有人在,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但像王建這樣在60歲高齡登基為帝的卻不多見,至於在兔年出生、又在兔年登基的則更是少見,無怪乎王建在身故之後還將諡寶特意換成兔首,大概他也覺得兔子給他帶來了好運,是他的護身符。

參考文獻

李鋼:《前蜀皇帝王建永陵的發現與保護》,《大眾考古》2013年第1期。

韓莎:《成都永陵的發掘及其意義》,《文史雜誌》2014年第4期。

馮漢驥著,何汀譯:《永陵——王建墓的發現及發掘》,《四川文物》2019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