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中,那些僧人的形象總是給人一種高深莫測之感,仿佛他們就是正義的化身,闖蕩武林只為點化那些迷途之人,金庸武俠故事中也有不少經典的僧人形象,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少林掃地僧就是如此,他的出現讓人驚艷,仿佛祖的化身一般,他在藏經閣中降服蕭遠山與慕容博的橋段就讓讀者出乎意料。
不過金庸也說過,天龍時代是個近乎魔幻的時代,用其原話說即是:「本書敘事,多有虛妄想像、誇張之處,蓋以『天龍八部』為名,多有象徵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所以這部作品中自然是高手如雲,掃地僧真的能算是其中的最強者嗎?
答案或許並非如此。
一、近乎無解的掃地僧
當天龍四絕及慕容復這五大高手齊聚藏經閣時,一場大戰看似在所難免,可此時金庸話鋒一轉,用一個蒼老的聲音打斷了劍拔弩張的眾人,掃地僧的出場算是霸氣與低調兼具,僅僅只是不動聲色的移動到眾人面前,就已經說明了他實力不俗,而他接下來的一系列操作才堪稱神奇。
蕭遠山和慕容博可都非善類,正是這二人挑起了武林中的種種紛爭,當然,三十多年前的蕭遠山也是個善人,奈何一場雁門關浩劫之後,他也墮落成魔,三十年間作惡多端,一身戾氣都足以讓旁人畏懼三分。
可就是這麼兩大魔頭,居然先後被掃地僧的一番說辭給點化了,那「武學障」之說句句戳心,蕭遠山與慕容博只覺得那老僧所言句句在理,身體上的疼痛也不由得他們不信這說法,二人直接被打得陷入假死狀態,再醒來時,已是一心向佛了。
當然,蕭遠山與慕容博已經「被忽悠瘸了」,他們都不算是與掃地僧有「交手」過,所以難以看出掃地僧的實力,不過「大輪明王」鳩摩智的出招卻能夠證明那老僧著實身手不凡。
作為吐蕃第一神僧,鳩摩智早已厭煩了這老僧在自己面前班門弄斧,他將那不服的勁力凝聚在掌中,暗戳戳地打向了那老僧,誓要給他一個下馬威,而那老僧的反制之舉直接讓他不敢再造次。
書中是這麼說的:「(鳩摩智)雙手攏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無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覺地向那老僧彈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處,便似遇上了一層柔軟之極、卻又堅硬之極的屏障,嗤嗤嗤幾聲響,指力便散得無形無蹤,卻也並不反彈而回。」
明王的殺招被直接化解,這下足以證明這老僧不簡單了,但他要被稱為「天龍第一高手」,還得過蕭峰這一關。
二、接近頂點的蕭峰
比起多年藏身於藏經閣中的那掃地老僧而言,蕭峰的名號可要響亮得多,他早已與慕容復被合稱為「北喬峰,南慕容」,當然,從那慕容復在書中的狼狽表現來看,名聲大也未必就一定強,畢竟古時候通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那些江湖傳聞有些以訛傳訛的成分也實屬正常,不過蕭峰可是實實在在的強者。
蕭峰之強,早已在聚賢莊、少室山兩場大戰中得到了證實,尤其是聚賢莊一戰,都說「雙拳難敵四手」,可蕭峰當時面對的可是一群如狼似虎想要奪走他性命的人,無論怎麼看,他都不可能活著走出聚賢莊,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
書中是這麼說的:「敵人只有一個,可是他如瘋虎、如鬼魅,忽東忽西地亂砍亂殺、狂沖猛擊。不少高手上前接戰,都讓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數殺了。群雄均非膽怯怕死之人,然眼見敵人勢若顛狂而武功又無人能擋,大廳中血肉橫飛,滿耳只聞臨死時的慘叫之聲,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都想儘快離開,喬峰有罪也好,無罪也好,自己是不想管這件事了。」
能憑一己之力將一幫人打得魂飛魄散,這是何等霸氣?
接著看他在藏經閣中與掃地僧的那次正面對決,當時掃地僧「殺死」了蕭遠山,於是蕭峰瞬間暴怒,打出一掌降龍十八掌,那一掌便直接讓掃地僧破了防,對比鳩摩智那一招就能看出蕭峰此招有多犀利,明王是偷襲,結果殺招被化解,蕭峰是剛正面,反倒讓掃地僧吐了口血,掃地僧也直言「好俊的功夫」。
從這裡來看,蕭峰若與掃地僧斗到底,結局還真不好說,金庸此時安排掃地僧退場,也是保全兩位高手的形象,身為主角的蕭峰不敗,「機械降神」的掃地僧也依舊「無解」。
那麼這二人,究竟哪一個才是天龍時代的天花板?
三、後世的傳說
有些問題,當世高手或許很難給出客觀的評價,但後世之人卻能夠給出相對客觀的評述。
比如金庸武俠世界觀里,歷代高手層出不窮,可要論其中最厲害的,以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無疑還是達摩與張三丰,至少《俠客行》中的武林後輩就提到過:「聽說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丰武術通神,所創的內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見,達摩祖師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張三丰祖師才算得是古往今來武林中的第一人。」
而在《倚天屠龍記》中,黃衫女子登場時,就提到過天龍時代的王者是誰,書中是這麼說的:「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蕭峰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
「武功蓋世」是何意不用多說,你若以「世人不知掃地僧存在」來解釋,也說不通,畢竟當時在藏經閣的也不僅僅只有天龍四絕以及慕容復,掃地僧的事跡難免被傳出去,但蕭峰的威名則更勝一籌。
所以以後世武林人士的視角來看,天龍時代的第一高手應該是蕭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