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奧等國組成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藉口, 大舉侵華。 在占領北京之後,為了進一步剝削、掠奪中國的權益,聯軍又兵分三路,分別入侵山西、山海關和保定。本組圖片是英法軍隊侵占定州之後所拍攝的。
1900年從遠處眺望定州城,高大的城牆之外是一片寬闊的田野和成排的樹木。在城牆的一角,可以看到開元寺塔。通過塔的位置和塔尖的高度,可以判斷前方的城門為定州的北城門。
定州古城共有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觀海」、西門「望恆」,南門「迎泰」和北門「瞻宸」,每座城門皆建有瓮城。這是瞻宸門瓮城外的景象,門前有橋,橋下的護城河已乾涸。
開元寺塔是定州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落成於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歷時55年。塔高近八十三米,是現存於世的最高磚木結構古塔之一。
本圖為1932年甘博鏡頭拍攝的開元寺塔。開元寺塔又名料敵塔,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塔身的東北角自上而下整體塌落,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晰看到裡面露出的塔芯。1987年,國家文物局對該塔進行復原修繕,耗時十年得以修復。
一些清代官員在定州火車站列隊迎接八國聯軍高官的到來,旁邊站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定州火車站始建於1901年,是京漢鐵路定州段內的主要火車站。
火車站附近,幾根木棍撐起的架子上掛著十個木匣子,裡面盛放著被殺義和團拳民的頭顱。這裡是人流密集之地,衙門將他們掛在這裡,一來為了討好到訪的洋人官員,另一方面也想藉此恐嚇民眾。
知府坐在椅子上,身後有人專門打傘的僕人。1900年的定州一共有兩任知府,一個是直隸三河人郝廷珍(署任),另一個是山西臨汾人曹榕。從時間段上分析,圖中的知府應為曹榕。
定州知府和法國軍官的合影。兩名中國官員正襟危坐,中間的法國軍官則歪斜著身體,顯得十分輕鬆。站在後面的大鬍子嘴裡叼著紙菸,更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從這些侵略者的肢體動作上便能看出他們的傲慢。
在這張照片中出現了一名傳教士。庚子之變讓他惶惶不可終日,八國聯軍的到來,讓他重新挺起了腰杆,恢復到原來飛揚跋扈的模樣。坐在台階上的男孩手裡托著知府的水菸斗,兩邊戴著涼帽的侍衛臉上露出莫名的笑容,似乎和洋人照相是一件很榮光的事,讓人看著悲哀。
法國人侵占定州後,將定州西關的「復慶豐」飯莊改造成法軍食堂,圖為法軍與「復慶豐」的夥計合影。注意圖左穿著圍裙的法國大廚,手裡端著是似乎一隻電熱水壺。
一個法國軍官叼著紙菸坐在馬車上,身後是一座宏偉的石牌坊,牌坊之下,站著一些袖著手看熱鬧的百姓。
這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羅伯特·拉里莫爾·彭德爾頓1932年在定州鄉下拍攝的牌樓照片。備註為:新景村(音譯)的牌坊,磨坊外。對照兩座牌坊,其結構的相似度非常高,但並非同一座。
英國侵略者列隊走在定州境內的原野中,遠處可見起伏的山巒。
英國士兵騎著馬蹚過定州城外的一條小溪,後面跟著一個手持長矛的錫克教三哥,他們以忠誠主子聞名,深受英國人的喜歡。
英國軍官和士兵站在定州的一座民居前面。這些士兵高矮不一,胖瘦不同,看著頗為懶散。就是這樣一群人,依仗著船堅炮利,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