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可以輸,元帥必須死

老施說新語 發佈 2023-02-06T03:00:00.503677+00:00

這個春節比起之前年味淡了很多,微信群里紅包雨不再,各類應酬也有所下降,電影院倒是持續火爆,莫非是經濟尚未全面復甦,口紅經濟效應出現?

樓主近期又看電影了,《滿江紅》。這個春節比起之前年味淡了很多,微信群里紅包雨不再,各類應酬也有所下降,電影院倒是持續火爆,莫非是經濟尚未全面復甦,口紅經濟效應出現?畢竟比起聚會應酬,幾張電影票可比一瓶好酒要便宜得多。

春節檔票房排名一二的是《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最終選擇了《滿江紅》,可能是年紀大了,越來越不想看那些宏大敘事的作品吧。

當年寫論文,導師給過一個忠告:選題不要太大,要以小見大,太宏大的題目,一般人駕馭不了。再說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對於《流浪地球》系列不知道如何歸類。

網絡上有很多點評《流浪地球》不科學之處,《流浪地球》的粉絲懟曰:滅霸打個響指,消滅宇宙一半人,有什麼科學性可言?問題是,超級英雄系列是玄幻,而《流浪地球》號稱硬科幻啊。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流浪地球毫無可行之處。儘管科學家已經發現,在恆星光芒照耀不到的黑暗空間中,存在著數以億萬計的流浪行星,但從星系內部將行星從一個星系轉換到另一個星系是不可能的。越來越覺得宇宙相當奇妙,恆星就像原子核,行星就像電子,流浪行星類似自由電子。地球處於行星系內圈,要想脫離軌道,所需要的力量會讓地球四分五裂;到達目標恆星後,在外圍像木星一般也許可能,要進入內圈同樣不可能。所以,流浪地球是不科學的,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飛船派儘管概率較小,倒還是有一絲可能。

《滿江紅》一片場景不大,有幾分類似於舞台劇,故事倒是比較緊湊,整體看下來還行,但也不算十分出彩,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作為一部商業片,票房有收穫就算合格,但要成為經典影片,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在某一個方面有創新。每個人從小到大觀影無數,過上一二十年回顧,那些票房大火、風靡一時的影片能印象深刻的有幾部?這就像暢銷書與經典名著的區別,也許經典名著不如暢銷書那樣火爆一時,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最終留存下來的必然是經典名著。

當然,看個電影,更多的是消磨時間,娛樂而已。從這個角度而言,《滿江紅》是合格的,至少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有起承轉合、有懸疑和反轉,不想一些影片看了大半還不知所云,邏輯上處處是漏洞和不合理。還有些影片,完全是炒剩飯,觀眾對於類似題材已經提不起興趣,所以早早退出票房競爭,甚至被動畫片超越,看上意外,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滿江紅》一片結尾處全軍復誦《滿江紅》一詞,慷慨激昂了一把,也是典型的老謀子風格。但這首《滿江紅》,大概率是後人託名所作,而非出自岳元帥之手。

岳飛平反後,他的孫子岳柯,將岳飛一生的詩詞編輯成冊,形成了《金佗粹編》。但從1203年始,到1234年再刊此書,中間歷經了30多年,都未曾收錄《滿江紅》一詞。

而《滿江紅》最早始見於1536年徐階所編的《岳武穆遺文》,他是根據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入的。在此之前的宋、元兩朝中,根本不見對這首詞的記載,它只是出現在明中葉以後。

《滿江紅》中一些用詞也與岳飛所處的時代不符,例如「靖康恥,猶未雪」,宋人沒有「靖康恥」的說法,只是說「靖康之變」、或者說「靖康之亂」,「靖康恥」是明朝文人的說法;詞中「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也是相當犯忌的,作為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不可能如此寫;「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更像是後人對岳飛的評價,岳飛自己不可能這麼寫。再說,這首詞與岳飛詩詞一貫的風格不相符,岳飛留下過另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風格與流傳甚廣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迥異,全詞不像《滿江紅.怒髮衝冠》一般憤怒,而是蘊含了一股悲天憫人的情感,與岳飛吧百戰餘生將軍氣質相合。

2

真實的岳飛與影視作品中的岳飛,區別就像《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後者經過了藝術加工和誇張。

作為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岳飛無辜被冤殺,令人扼腕。世人將之歸因於秦檜、張俊,並把這些人鑄成跪像,放置在岳飛墓前,千古唾罵。但事實上這些人只是幫凶,殺害岳飛真正的元兇是宋高宗趙構,他從維護皇權的角度出發,置岳飛於死地。哪怕國戰都可以輸,岳元帥必須死。

岳飛的北伐越是成功,功勞越大功高震主,對皇權的威脅越大。這種現象在歷史上並不少見。跟南宋同樣偏安一隅的東晉,恆溫、劉裕北伐取得重大戰果後,開始對東晉建康朝廷中樞形成威懾;桓溫的兒子桓玄篡奪了西晉改國號為楚;劉裕率領北府軍擊敗了恆玄,但在北伐成功之後還是逼迫西晉皇帝下台,自立為帝。

所以皇帝對於深孚眾望的武將一向是猜忌、防範,欲除之而後快。自比為萬里長城的劉宋名將檀道濟,就被宋文帝劉義隆在病重之時誅殺。宋文帝本來都準備讓檀道濟回鎮,但隨著病情加重,宋文帝擔心死後無人可制檀道濟,把已經上船的檀道濟逮捕下獄殺害。

遭遇過「苗劉兵變」的趙構,對於武將更是心懷警惕。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身邊的將領苗傅和劉正彥與趙構親信王淵不和,發動了政變,迫使趙構退位為太上皇,趙構的三歲小兒被立為帝。在後來的宰相張浚的穿針引線下,張俊、劉光世、韓世忠三位領軍在外的將軍起兵勤王,解決了叛軍。

「苗劉」兵變對於趙構的影響有二:一是其終生不再信任武將,抗金形勢稍一好轉就想方設法削除武將權柄,防止坐大,回到北宋「重文抑武」的老路上來;二是趙構唯一的兒子在兵變中受到驚嚇,得病死了,而趙構之後再也沒有生下一個男性繼承人,絕嗣了,最終皇位兜兜轉轉,回到了宋太祖趙匡胤一系的手中。對於一個封建王朝而言,皇帝無後,是一個相當嚴重的事情,圍繞著立儲,在南宋也引發了一系列風波,岳飛之死也與之有一定關聯。

苗劉兵變也成就了張俊、劉光世、韓世忠三人,功高莫過救駕,三人後來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與岳飛被稱為「中興四將」。

3

跟南宋「中興四將」中的張俊、劉光世相比,吳玠、劉錡的功勞更大、戰績更優秀,但這是從當時的實力和地位而言。

這四人領軍一方,有獨立的地盤和財政收入,加三鎮節度使和樞密使或者樞密副使之類的頭銜,開府儀同三司,可以置幕府和選擇幕府僚屬,時人以「張家軍」「岳家軍」「韓家軍」稱之,類似於唐朝時的藩鎮。各「家軍」之間,關係不睦。

中興四將中,除了劉光世是將門子弟官二代之外,張俊、岳飛、韓世忠三人都是從底層軍官一刀一槍搏殺上來的,但能打只是一方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能力而不能出頭之人自古至今多如過江之鯽,這四人能夠做到獨掌一方、位極人臣,除了自身的能力外,也離不開宋高宗趙構的賞識和提拔。

與張俊、劉光世、韓世忠三人在苗劉兵變中因為救駕而被趙構青睞有加不同,岳飛是在中原抗金打出偌大的威名之後,經過張俊舉薦,才被趙構賞識重用的。

岳飛出生於1103年,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岳飛生得膀大腰圓,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有成為名將的潛質。

在靖康之亂中,已經是一名基層軍官的岳飛投入康王趙構的元帥府中,與張俊為同僚。趙構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皇子,與大位無緣,但在靖康之亂中,東京的皇子皇孫被金人一網打盡,只有趙構從金營逃回,除了大義名分之外一無所有,可謂是白手起家。

在開府之時就跟隨他的張俊因而成為趙構心腹,作為第一批跟隨趙構的軍官,本來岳飛也能夠像張俊一般簡在帝心,但在趙構準備避戰南遷揚州之時,岳飛上書反對,結果換來「小臣越職,非所宜言」,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岳飛沒有隨趙構南下,北上加入了抗金「八字軍」王彥部,因為戰績突出,岳飛受到在北方主持抗金大局的宗澤賞識,宗澤召見岳飛並授以用兵作戰陣圖,說:「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

岳飛回答:「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從這段對答中,可以看出為何岳飛能夠屢戰屢勝,宋太祖趙光義最喜歡搞戰陣那一套,結果在高粱河被遼騎大敗,乘驢車倉皇逃竄。

在北方抗金戰爭取得一系列勝利之後,岳飛已經是聲名在外,建炎年(紹興元年,1130年),完顏宗弼(金兀朮)占領建康後以舟師浮海,窮追趙構三百里未獲。在退軍路上,韓世忠、岳飛給予痛擊,並收復建康。七月,宰相范宗尹向趙構推薦岳飛,說:「張俊自浙西來,盛稱岳飛可用。」

岳飛也第一次受到了宋高宗趙構接見(之前因為職位低沒有單獨接見),一番交談之下,君臣相得,趙構給予岳飛升官晉爵,擴充部隊,這時岳飛不過27歲,可謂是英雄出少年。

獲得賞識的岳飛也沒有辜負宋高宗的期望,平定了內部的叛軍和鐘相、楊么起義,收復了襄陽六郡,此後岳飛部隊駐紮在襄陽一帶,負責南宋荊楚防線,這也是岳飛死後平反被封鄂王的由來。

紹興三年(1133年),宋高宗趙構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飛,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第二年,31歲的時候已經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並獲得子爵,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節度使。1135年,又被破格加封為公爵,授檢校少保(候補三公),武勝、定國兩鎮軍節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兼營田使;1138年(35歲)是被任命為太尉,成為武臣之首,第二年,36歲的岳飛又被授開府儀同三司和少保,達到武人的巔峰,位極人臣,岳飛在不到十年時間裡,由一位營將(旅團級軍官)升任獨當一面的大將軍,一是特別能打,二是宋高宗的另眼青睞,破格提拔。

趙構生於1107年,比岳飛大5歲,算是岳飛的同齡人。中興四將中的其餘幾位大將,都是老臣,比趙構年紀大了不少,例如韓世忠生於1090年,比起趙構大了17歲,其餘兩位年齡更大。上位者用人,用人,總喜歡用年輕的、沒有根基的,不喜歡用老臣和世家子弟。

4

真實歷史上岳飛的戰功如何?網絡上出現一些質疑岳飛戰功的聲音,認為岳飛南征百戰,戰績大多是內戰,消滅叛軍、農民起義和偽齊的部隊,跟金軍主力部隊的兩戰,郾城之戰和潁昌之戰中,郾城之戰繳獲馬200餘匹,潁昌之戰按《王貴潁昌捷奏》,宋軍當陣擊殺萬戶一人,千戶五人,殲敵500人左右。看上去兩場「大捷」戰果不大。其實不然,這兩場戰事,都是名副其實的「大捷」,也是岳家軍戰力是南宋諸軍之首的標誌。

為何這樣說?大國史書,都是文人寫的,大捷動輒就是大破數萬、數十萬軍,其實一軍號稱數十萬,大多是後勤人員、民夫,徵發的壯丁,精銳部隊並不多,養兵很費錢,特別是精銳老兵和騎兵,多了也養不起。所以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有上萬精兵強將,天下都可以去得。

女真重甲騎兵,是當時戰力的巔峰。無論是遼國的號稱70萬的征討大軍、還是後來名震中亞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均是這些能夠反覆衝殺、悍不畏死重騎的手下敗將。

宋朝也不例外,最能打的西軍種家軍,在救援太原的過程中被金軍擊潰,种師中被殺;富平之戰,宋軍戰鬥力相當強的西軍20萬人,被6萬金軍(其中金兀朮率領2萬騎兵為主力)擊敗,西軍主力一掃而空。在平原正面會戰中,金人重甲騎兵從未輸過,宋軍取得的一些勝利都是藉助地利,或者是守城,韓世忠的黃天盪作戰是水戰,且金軍在撤退回國路上無心戀戰。在平原正面野戰擊退金軍主力的唯有岳飛!

岳飛在北伐中,由於進展過快部隊分為郾城和潁昌兩部,岳飛駐紮郾城大本營,王貴率領步兵大隊駐紮潁昌。金朝主帥金兀朮得知岳飛軍力動態,率領一萬五千精銳騎兵主力突襲郾城,企圖來個斬首戰術,複製富平之戰的勝利。但在會戰中,金兀朮縱橫天下無往不勝的重甲騎兵「鐵浮屠」對上岳雲的「背嵬軍」(岳飛親軍),傷亡慘重,最終不得不撤退。

突擊郾城不成,金兀朮又打上了潁昌的主意,岳飛派出聯絡王貴的悍將楊再興遇上金軍主力,300餘騎全軍覆滅,這對於岳家軍來說是慘重的損失,精銳騎兵需要很長時間、很大成本才能訓練出來,更別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了。但岳雲的背嵬軍還是趕到潁昌,與王貴並肩作戰。

此戰金軍有一些游騎和步兵趕到,金軍約3萬人猛攻岳家軍,岳家軍一度不利,主將王貴氣餒想要退兵。以步對騎,一旦敗退就是一場大屠殺,岳雲制止了王貴,率領800餘背嵬軍精銳沖陣,岳雲前後十多次突入敵陣,身受創傷數十處;很多步兵、馬軍也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最終鏖戰之下擊退了金軍的進攻,斬首金軍500級。

這兩戰說明岳家軍已經有與金軍精銳部隊正面野戰的能力,加之河南是北宋故地,民心向宋軍,所以在沒能擊敗岳飛後,金兀朮想要放棄東京,退回河北。結果趙構害怕岳飛孤軍深入,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岳家軍。

如果趙構不召回岳家軍,岳飛北伐能夠成功嗎?如果南宋君臣上下一心,全力支持北伐,岳飛收回北宋故地是有可能的,也就是他在《滿江紅.等黃鶴樓有感》一詞中所說的: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想要像《滿江紅.怒髮衝冠》中說的那樣:「踏破賀蘭山缺,直搗黃龍」是不現實的。

一個關鍵的因素是西夏建立後,宋朝缺馬,宋軍的主力是重裝步兵,騎兵數量稀少。以步對騎,一個最重大的缺點是,哪怕打贏了,也難以取得重大戰果,畢竟敵人跑得快,步兵追不上;而一旦敗退則是慘敗,最大的戰果都是在追擊時候取得。

像女真這種重裝騎兵喜歡正面對決沖陣還好說,要是碰到蒙古那種輕騎繞後截糧道、正面風箏戰法更是讓重裝步兵無可奈何。河南、河北都是平原,難以建立防線,不奪回燕雲十六州,很難抵禦遊牧民族騎兵。而當時燕雲十六州從遼到金已經脫離中原數百年已經胡化,岳飛北伐想要奪回相當困難。

這還是相當理想的情況,現實中君臣一心根本不可能,趙構擔心岳飛功高震主,秦檜等文官想要維持北宋「重文抑武」的國策打壓岳飛等武將,張俊等大將與岳飛不睦,不予配合導致岳飛孤軍奮戰,都是岳飛北伐難以成功,收復北宋故地都難以實現的現實因素。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南宋的財力也無法負擔北伐作戰了,丟掉中原地區後,南宋的稅收盤子比起北宋少了三分之二,四川地區得養吳玠部,南宋只剩下江南一帶稅源,得負擔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的部隊,這幾支部隊的軍費一年在2000萬貫以上,而南宋正常的稅收一年不過1000萬貫,所以只能加稅,這也是為何南宋農民起義遍地都是的原因。

繼續戰爭,南宋就會陷入明末的困境,因為加「三餉」導致流民遍地,最終在民軍和滿清的夾擊下亡國。

5

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在1137年,趙構對岳飛的信任達到了頂峰,準備把劉光世的部隊交給岳飛,讓其負責北伐,但最終成為君臣反目的導火索。

負責淮西防線的劉光世部隊軍紀很差,戰鬥弱,屢屢被金人突破防線,朝廷召劉光世入朝,解除了他的兵權。趙構在接見岳飛時,準備讓岳飛接管劉光世的部隊,全面負責北伐。岳飛的部隊本來是四大將中最多的,接管劉光世的部隊之後,宋朝多達五分之三的軍隊將直接由岳飛指揮,這對於岳飛北伐是一個重大利好,也表明了趙構對岳飛不同尋常的信任。

但在文臣張浚和秦檜的反對下趙構猶豫了,覺得把大多數兵力集中到一個武將之手有風險,於是想要張浚去接管劉光世的部隊。為此,張浚和岳飛劍拔弩張,岳飛負氣出走,朝廷再三勸說都不肯出山。結果導致劉光世的部隊軍心不穩,最終集體叛逃偽齊,導致宋朝損失了數萬大軍。此事讓趙構對岳飛甚為憤怒,甚至對岳飛說出了宋太祖「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可見趙構已經動了殺機,只是抗金需要岳飛才不得不隱忍不發。

岳飛歸來後建議立儲更是讓趙構心懷猜忌,趙構無後,從太祖系選了兩位養子養在宮中,趙構當時尚未決定立誰為太子,岳飛在面聖時建議立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為太子,遭到趙構斥責,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干預皇家立儲之事,莫非想要做權臣?

此後趙構對於岳飛不再像之前那樣信任有加,只有利用。

多年交戰金國和南宋都是精疲力盡,金國想要消化遼國和河北,南宋趙構猜忌武將權力過大,想要削藩。所以金宋兩國在和談上一拍即合。每年25萬兩歲幣和絹25萬匹跟軍費相比只是九牛一毛,除了面子上過不去外。根據和議金朝歸還宋徽宗棺木與高宗生母韋氏,了卻了趙構一大心願。

和談之後,削除大將的軍權就成為重點,張俊知道皇帝的心意,主動上表交出軍權,而岳飛和韓世忠兩人不太情願,最終三人都被任命為樞密使、樞密副使,明升暗降,離開了防區。

入朝後韓世忠激烈反對合議,趙構和秦檜想要殺雞儆猴,本來秦檜選擇的對象是韓世忠,岳飛聽到消息後派人給韓世忠送信,韓世忠為人比較乖覺,連夜單身一人跑到跑進宮中,跪伏在地結衣讓趙構看他身上的累累傷疤和雙手僅剩的四指,伏地大哭。考慮到當年在苗劉兵變中的救駕之功,趙構動了惻隱之心,放了韓世忠一馬。

而岳飛性格耿直,反對和議,因而秦檜、張俊等人就把矛頭對準了岳飛。在岳飛遭到調查攻擊之時,有幕僚建議岳飛向韓世忠學習,跑到宮中與趙構打感情牌,但驕傲的岳飛拒絕了,僅僅上了一個摺子自辯。

對岳飛的致命一擊來自他的老鄉、軍中副手王貴。在潁昌之戰中,因為王貴動搖,戰後岳飛大怒想要處斬王貴,之後更為信任張憲而不是王貴,岳飛入朝後,岳家軍由張憲而不是王貴代領。在秦檜一黨的指使下,王貴誣告岳雲、張憲與岳飛書信往來,準備謊報金人入侵,讓岳飛重返軍中。張憲的副手王俊也被收買,參與了誣告。

王貴的供詞中最為致命的是,說岳飛曾經說過:太祖(趙匡胤)30歲做節度使,我30歲也做到了。這恰恰擊中了趙構的軟肋,所以一定要置岳飛於死地。

很多人認為是秦檜要殺岳飛,其實秦檜只是一把刀,真正要殺岳飛的是趙構。在審判中,秦檜就明白無誤地說過:「此上意爾」。作為一個文臣,秦檜想要壓制武將、剝奪武將軍權,走重文抑武的老路這是必然的,但殺岳飛不是他能決定的。

大理寺給岳飛的判決是,岳飛、張憲處死,岳雲判2年徒刑。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手法,給大臣罪名安重一些,如果皇帝不想處死岳飛就能赦免,恩自上出。其實宋朝很少處死重臣,只有張邦昌、岳飛等寥寥幾人被處死,按照慣例岳飛很有可能會被流放而不會被處死。

但是趙構不但沒有赦免岳飛的死罪,反而加重了判決,將岳雲也一併處死,這說明趙構對於岳飛、岳雲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趙構為何一定要處死岳飛?

一是岳飛太年輕,擔心在其死後岳飛不可制,跟宋文帝處死檀道濟的想法類似。

二是岳飛太能打,在北地威望太高,中興四將中,張俊貪財,韓世忠好色,劉光世不能打,唯有岳飛,既不貪財也不好色,岳家軍軍法森嚴,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為收服楊再興這般悍將,甚至連其殺死其弟岳翻都可以不計較,得豪傑心。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岳飛如此優秀高潔,自然會受到上位者的猜忌:他想幹什麼,是不是所謀甚大?

三是王貴的供詞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別人說岳飛如何可能趙構不相信,但岳飛的湯陰老鄉兼多年副手如此說,不由得趙構不信,最終對岳飛動了殺機。

趙構也知道岳飛是冤枉的,但從皇權的角度出發要杜絕一切威脅。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禪位,宋孝宗上台。在宋孝宗上台後就給岳飛平反,此時趙構依然實際掌控大權,但默許了宋孝宗的舉動。說不定在殺岳飛之初,趙構就想到了有朝一日給岳飛平反,把走狗秦檜拋出去作為擋箭牌吧。

從自身的角度而言,岳飛勤於謀國,拙於謀身,性格剛強,屢屢懟上司;軍法森嚴,老鄉兼副手王貴犯錯都差點成了刀下亡魂,一點情面都不講。皎皎者易污,嶢嶢者易折,所以岳飛儘管立下赫赫戰功,但卻沒有像唐朝名將郭子儀一般善終。

岳飛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哪怕對皇帝趙構都不假以辭色,曲意迎合,這既是岳家軍能夠縱橫天下擊敗當時最強軍隊金人重甲騎兵的原因,也是岳飛被趙構猜忌死於非命的原因。

封建皇權之下,要的是一位順從上意的臣子,而非一位收拾舊河山的英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