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龐統到底如何,是否對得起「鳳雛」之名?

朝子亥 發佈 2023-02-06T21:15:29.999121+00:00

看三國人物宦海浮沉,將星並立。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人物被後世尊稱為——鳳雛。他的名字就是龐統,無奈世人只知周郎顧,無人曉得諸葛亮和龐統的宿命糾纏,「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看三國人物宦海浮沉,將星並立。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人物被後世尊稱為——鳳雛。

他的名字就是龐統,無奈世人只知周郎顧,無人曉得諸葛亮和龐統的宿命糾纏,「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這是世人當時對龐統的評價,那麼龐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什麼會擁有這樣的評價,到了晚年的龐統更是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君主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

那麼,龐統究竟是為何人,這樣流芳千古,與諸葛亮齊名的歷史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奇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英雄人物。

漢朝時期的荊州襄陽,這裡孕育了龐統,龐統自年少時便有志,隨後隨漢朝創始者劉邦南征北戰,創建漢朝,視為漢朝的開國大將。

龐統年輕的時候,為人忠厚老實,有赤膽雄心,但奈何無人賞識,但龐統在叔父龐德與這些人不一樣,龐德對龐統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龐統就在這樣兩極分化的評價之下拜見了潁川人司馬徽,司馬徽的識人之才在鄉郡之間也是赫赫有名。

當時恰逢司馬徽採桑,龐統變站在樹下與司馬徽交談,言語攻伐之間,司馬徽變覺此子非池中之物,一人樹下,一人樹上,對立和諧之間,兩人早已談至夜深。

隨後司馬徽發出了對龐統的稱讚,稱龐統與諸葛亮、司馬徽並立,孔明為臥龍,龐統是鳳雛,而司馬徽是水鏡。

伴隨著司馬徽對龐統的極高評價,龐統迎來了他仕途的開端,隨後不久,龐統被任命為功曹,大浪淘沙,淘盡英雄人物,此時的國家形勢更是風雲變化。

曹操利用官渡之戰,順利打敗了當時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汝南袁紹,兵敗曹操的後果就是袁紹最為當時與曹操並立的軍閥割據勢力,失去了對荊州等地的控制權,劉表也在病中去世。

鳳雛仕途之路遭挫折

但龐統的仕途卻並沒有因為曹操的到來變得順暢,反而遭遇波折,阻礙龐統仕途的最大因素就是——龐統的面貌醜陋。龐統因為這個原因遭遇了很多刁難。

曹操也因為龐統的面容猥瑣,所以即便眼前的龐統過目不忘,堪稱天下奇才,曹操也並未因此重用於他,反而三番四次的戲弄與龐統。

龐統本人雖然有濟世之才,但自身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龐統的性情,龐統性情乖張,桀驁自大,但本還是十分有才情的。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其中的連環計就是龐統的主意。

而赤壁之戰的勝利從歷史上也能看出有幾分龐統的手筆。

周瑜的名滿天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赤壁之戰的勝利。但當周瑜死後,龐統曾在周瑜的葬禮上,大喊,赤壁之戰的功勞皆繫於吾一人之上,這讓江左的夫人因此對龐統更加看不上,龐統在官場上遭遇到更加惡劣的排擠。

龐統一身功夫無處可寄託,龐統覺得應該主動出擊,為自己找一位英明的君主。當時的三國爭霸,流傳著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以可安天下。」

這臥龍,指的是諸葛亮,而鳳雛,便就是龐統了,但和身為臥龍的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不同,

身為鳳雛的龐統面目可憎,長相黢黑,常常因為身材相貌原因得不到聖明君主的公正對待。

而龐統主動出擊尋找的第一個追隨的人物就是當時的孫權,恰逢孫權的兄長孫策掌管大權,龐統就主動拜見了孫權,孫權聽到下屬通報鳳雛前來拜見,也十分高興,他也曾聽說過,鳳雛臥龍安天下的傳說。

在孫權的心中,鳳雛最起碼也應該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翩翩貴公子,但眼前的龐統顯然與孫權想像中的鳳雛不同,龐統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眼中對自己容貌的嫌棄之色。

龐統第一時間選擇投靠 孫權也是在自己叔父去世之前曾聽到自己叔父對孫權的誇獎,但眼前的男子帶著以貌取人的觀點,不可為明君。

既然兩個人都互相嫌棄,索性話不投機半句多,龐統便拂拂衣袖就已離去,孫權來不及說半句話。

孫權的不待見最後造成龐統並未在東吳多待幾刻就已經離去。

隨後,龐統轉而投靠劉備,這才正式在歷史上的軍事之戰中留下名字,當時的劉備在荊州渴求賢才。

但與諸葛亮的三顧茅廬,一出場就以劉備的兵將火燒新野,曹軍大敗,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尊重,劉備的萬分信任不同。

劉備雖然招募了龐統,但見龐統衣冠不整,滿臉胡茬,又曾在周瑜的手下擔任過幕僚 ,被周瑜奉為親信,便只是隨便給了龐統一個縣令的官職,就不再召見龐統。

事情陡然顯轉機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一件小事裡,張飛因為龐統擔任縣令期間不理政事,整日喝酒對龐統很是不滿,隨後問責龐統,但龐統對張飛的行為很不滿。

隨口便對張飛的職責反駁起來,言談交流之間,龐統就已將眼前的公務辦理完成且沒有任何出錯,龐統的反應讓劉備看到了眼前這個年輕人身上所展現的才智,「龐統並非千里之才」,視為天之驕子。隨後的龐統才正式在劉備的眼前登場。

劉備隨後和龐統進行了一番促膝長談,言語交流之間,劉備意識到此子非池中之物,回想當初水鏡先生對自己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留言。

就這樣龐統官拜治中從事,不久之後的龐統馬上升調為軍師中郎將。幾乎達到了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地位。

時間來到公元前211年,劉璋難敵張魯,便派遣自己的得力幹將法正去荊州邀請劉備的軍隊前往益州,希望在兩人的合作之下能夠打敗張魯。

但眼前的法正到了劉備的跟前卻有說出了自己心中的另一個主意,法正此人不忠於一主,希望通過自己獻策能夠使投靠劉備。

於是便勸說劉備,希望劉備通過這個機會趁機占領益州,法正的話瞬間就說到了劉備的心裡,但劉備對拿下益州的事情還拿不準主意。

此時的龐統出言對劉備說:

「張魯已經攻打過益州,想必此時的益州必定兵敗將慘,流民失所,卻荊州地理位置優越,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都想拿下此地,但奈何益州此地地域廣大,易守難攻,千里之地有百萬人口,若不趁此良機拿下益州,以後恐生變故。」

劉備聽了龐統的話,下定決心要趁此機會暗取豪奪。

而龐統對於益州事件也有自己的獨特看法,龐統希望自己能夠通過這場益州之戰一戰成名,劉備隨後吩咐諸葛亮和張飛等人在荊州駐守,自己則帶著龐統和魏延等人前往益州。

但到了益州之後的局勢並沒有龐統和劉備提前預估的那樣好,劉備和劉璋進行了見面,隨後劉璋熱情款待了劉備和龐統等人,對劉備帶來的士兵也補充了糧草。

鳳雛之落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劉璋便隻身回到了成都,時間轉瞬即逝,局勢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公元前212年,此時的劉備已經在四川旅居長達一年時間。龐統也害怕日久恐生事故,於是向劉備獻策三條:

其一,自然為上上之策,在劉璋還為意識到劉備的目的之前,先入為主,帶領自己的軍隊攻占成都,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取得勝利,避免夜長夢多。

第二策為中策,有打草驚蛇之意,那便是劉備假意裝作要回到荊州,這樣劉璋的部下楊懷、高沛必定有所覺察,追擊劉備和龐統,但他們也可以趁機奪下楊懷和高沛的性命。

第三策是最俗氣的下下之策,那便是真的回去荊州。

劉備在這三條計策之中選擇了第二策——中策,隨後劉備帶著龐統和自己的軍隊離開川地,劉璋果然如龐統所料的那樣派遣自己的部下追擊劉備和龐統。

公元前214年,龐統帶領軍隊與劉璋的軍隊簏戰,混戰之中,不小心中箭身亡,恰逢此時的龐統抬頭,看見「落鳳坡」的石碑,料想這應該就是自己的埋骨之地。

在臨死之前,大聲噫吁:「今日我死,實乃天命。」

最後將自己手中的地圖扔給了自己的部下。

這是龐統自己選擇的結局,也是天命所向,最後的鳳雛龐統埋骨落鳳坡。

龐統身亡的消息不久之後傳回荊州,諸葛亮傷心欲絕,劉備因為沒有聽取龐統的意見選擇上上之策才導致了龐統身亡。後悔的久久不能自已,

劉備此人缺乏主見,但回顧龐統的一生,雖為鳳雛,與臥龍齊名,有著翱翔天際,成就霸業的宿命,但因自己的容貌醜陋,仕途遭遇不順,最後即便得到重用,卻也落得個英年早逝的下場。

三國志中有關龐統的消息很少,但我也能從一些細枝末節中想像出龐統的一生究竟是如何的風雲突變,龐統這位鳳雛又是如何的桀驁身姿少年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