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塵封兩千年的國寶舞動起來

光明網 發佈 2023-02-07T00:48:13.055276+00:00

光明日報記者 李 慧 尚 傑 趙明昊舞者身著長裙長袖舞動在絲線之間,「錦繡搖」彰顯漢風古韻;曲裾寬袍翹袖折腰,「紅袖繞」展現漢時女性優雅;於不經意間順暢變換隊形,「漢俑轉」動感魔性十足……兔年春晚,舞劇《五星出東方》「錦繡」舞段驚艷亮相,讓無數觀眾直呼「美哭了!

光明日報記者 李 慧 尚 傑 趙明昊

舞者身著長裙長袖舞動在絲線之間,「錦繡搖」彰顯漢風古韻;曲裾寬袍翹袖折腰,「紅袖繞」展現漢時女性優雅;於不經意間順暢變換隊形,「漢俑轉」動感魔性十足……兔年春晚,舞劇《五星出東方》「錦繡」舞段驚艷亮相,讓無數觀眾直呼「美哭了!」

連日來,一批批觀眾湧向新疆博物館、和田地區博物館,參觀、了解這場舞劇演繹的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背後的故事。這件文物承載了哪些厚重歷史,舞劇創作中有哪些故事,為何會掀起新一輪關注熱潮?記者為此進行了採訪。

舞劇《五星出東方》。光明圖片

1.新疆最早帶有「中國」字樣的文物

「實際上,社會公眾對這件國寶的關注,從1995年出土以後,始終沒有中斷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於志勇說。春節期間,「聽新疆博物館館長講『五星』織錦的傳奇」直播活動,吸引了133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

1995年,在新疆考古所工作的於志勇,作為中日尼雅考古合作考察隊一員,參與了對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的搶救性發掘,親身經歷了這塊織錦護臂被發現的全過程。

這件織錦護臂發現於一個編號為N8的夫婦合葬墓中,長18.5厘米,寬12.5厘米,面錦織造用白、青、黑、赤、黃五色絲,採用了五重平紋織法,織錦的顏色花紋全部由經線承擔,經線有五層五種顏色,緯線只起固定作用,這代表了漢代織錦的最高製作水平。被發現時,這塊織錦護臂仍色彩艷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以及鳳凰、鸞鳥、麒麟、白虎、雲紋等祥物瑞獸清晰可見。

這是迄今新疆出土最早帶有「中國」字樣的文物,也被稱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2002年進入全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其複製品在國內外多地展出時引起轟動,目前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這件國寶最受矚目的當屬「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吉祥語。於志勇介紹,這是我國古代天文星占的占辭,「五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東方」指的是天穹的位置,「中國」在漢代指中原的地域概念。結合史料及其他出土文物,錦文連續應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

經過對出土文物的解析,這塊織錦護臂是由漢朝政府批准專設機構設計織造,後賜贈「精絕」王族。精絕國是發源於崑崙山的尼雅河在塔里木盆地南緣孕育出的一個綠洲城邦,後被沙丘覆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不僅彰顯了中國古人在觀天文、察地理、制絲綢等方面的成就,也實證了我國古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統治以及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事實,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新疆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袁歡歡攝/光明圖片

2.京新「牽手」讓文物「活」起來

如何讓這件曾在歷史塵沙中封藏2000年的國寶「走出」博物館,在新時期煥發出新的光彩?乘著「文化潤疆」東風,新疆人在不斷探索。

「從2018年,我們邀請了國內多家藝術院團到和田採風、創作,想依託和田的出土文物,創作文藝精品,來講好和田故事。」和田地區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化傑說,最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北京市委宣傳部接過了這一重任,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攜手北京演藝集團具體落實。

舞劇《五星出東方》以漢代織錦護臂為創作起點,演繹了在精絕古城,漢朝戍邊將領「奉」與北人首領之子「建特」、精絕首領之女「春君」從劍拔弩張到並肩攜手,從素不相識到深深認同並結下深厚情誼的動人故事。

雖然這一故事為虛構,但男主人公奉、女主人公春君、精絕城等名字和名稱,以及劇中的部分台詞,比如一句「奉謹以琅玕一致問春君,幸毋相忘」,都是依據尼雅出土木簡的內容編排而成。主創團隊曾多次赴新疆和田採風,從考古史實、民情風俗、民族服飾、民族音樂等方面提煉藝術語彙,為創作積累了珍貴的素材。

歷時兩年多的精心排演、打磨,舞劇《五星出東方》在2021年5月通過評審,同年6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展開首輪演出。2022年虎年春節和元宵節期間,登上多個衛視和網絡平台。其中的《錦繡》漢唐舞、《遠古的呼喚》龜茲壁畫樂舞等舞段更是火爆「出圈」,讓不少網友感嘆「文物考古與舞蹈藝術的碰撞與融合」,直呼「滿眼中國味」。

《錦繡》描述的場景是,上元節燈火鋪滿天空,舞者身著漢式長裙,步伐輕緩蹁躚,在織錦的經緯線上起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逐漸呈現在眼前,漢唐味十足;《遠古的呼喚》展現的景象則是,在精絕城首領款待賓客的夜宴上,舞者們身著華美服飾,手持蓮花燈翩翩起舞,仿佛龜茲壁畫中的仙子下凡,西域風很濃。

更出人意料的是,這部演繹文物故事的舞劇並不沉悶、呆板,倒有幾分輕鬆詼諧。無論是春君勸解的獨舞、奉和建特的「雙人爭鬥舞」、三位僧人的「三人拉架舞」,還是奉、建特及隨從的「五人對峙舞」、古城集市民眾的「吃瓜舞」,無不在詼諧中釋放出文化內涵。

這部舞劇也在新時期續寫了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新篇章。由北京、新疆兩地黨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北京演藝集團聯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和田地委宣傳部共同製作,北京歌劇舞劇院、新疆和田新玉歌舞團聯合演出。

在劇中擔任主演的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古麗米娜·麥麥提,將這部作品稱作「用舞蹈寫給家鄉的一封情書」,她說,「這次排演讓我再次認識到大美新疆的文化魅力,感恩歌舞之鄉,感恩多元一體的家鄉文化對我的滋養」。

舞劇《五星出東方》林小怡攝/光明圖片

3.創新文展文創講好文物故事

一年多來,舞劇《五星出東方》在全國多地已巡演30餘場,登上央視《國家寶藏》等多個熱門電視節目,相關話題的網絡曝光量超5億次,相繼捧回了第十七屆「文華大獎」和第十六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這部作品緣何得到廣泛認可,其秘訣何在?在舞劇總編導王舸看來,文物是中華文明的親歷者、見證者、倖存者,也是舞台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近年來,從《國家寶藏》的火爆,到《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的出圈,都能看出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消費的旺盛需求,「這也促使我們文藝工作者以更加開放的思維進行跨界合作,不斷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方式」。

實際上,在新疆,講好文物故事的創新實踐並非局限於舞劇一個門類。

走進和田地區博物館,人們會發現,這裡並沒有採用博物館常用的通史陳列方式,而是設置7個專題,通過文物展示與深度解讀、沉浸式體驗空間、微縮景觀、全息影像、專家講展覽等手段,讓歷史文物「活」起來,讓展覽更加立體。該博物館推出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田歷史文化陳列」2021年榮獲第十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也獲得了無數參觀者點讚。

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的支持下,和田博物館還積極走出去,聯合中國民族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首都博物館,策劃舉辦了「五星出東方——和田歷史文物展」,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往一探國寶風采。

而從2017年,新疆博物館就著手研發「五星出東方」系列文創產品,目前已開發出杯子、滑鼠墊、絲巾、筆記本、工作牌等100多種文創產品,讓這塊國寶文物織錦護臂以更豐富的形態,走進尋常百姓生活。「春節期間,這個系列的郵票、冰箱貼等文創產品銷售火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文創部負責人關懿說。

文物工作者探索的腳步並未停歇。「眼下,我們一方面積極爭取舞劇《五星出東方》的本地化演出,另一方面與北京電視台聯合製作《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和田文物巡禮》4集系列紀錄片,來發掘更多的文物故事,創作更多的文藝精品。」張化傑信心滿滿地說。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7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